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账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da-vinci

世界二輪賽事新聞(不定時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21: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Valentino Rossi to open La Biscia MX track in Tavullia





Rossi多喜歡玩MotoCross呢?

這張照片,是Rossi準備在Tavullia附近蓋的1800公尺長的私人motocross 賽車場。


這位義大利人在見了老肯尼之後,根據自己的想法以及Tavullia市議會的批准蓋這個賽道,並且承諾他會翻修兩間房子,並且改成一間博物館,一間工作室及一間酒吧,而且在他和他朋友們沒有在練習的時候,會定期的對外開放,並且不定時舉辦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21: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Edward將在Jerez測試BMW-Sut





有些人會說,在頂尖車手騎上CRT賽車之前,先不能給他下個定論。現在機會來了,Coline Edward將在這禮拜三到禮拜五在Jerez,駕駛BMW-Suter賽車進行的測試。

除了幾場不太穩定的比賽,Colin仍然是相當快,以及大家熟知的測試能力。唯一比較有問題的是,經過雪邦一摔之後,他的體能是否已經回復。

不論如何,能夠看看這位德州人在CRT賽車的表現,並起跟他的舊M1來比較,是相當有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21: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Dani Pedrosa在Motorcycle Live



小Dani在Motorcycle Live的簽名會及接受訪問的影片
https://www.crash.net/motogp/video/175102/1/dani_pedrosa_at_motorcycle_live.html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21: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Moto2在Jerez的測試-Scott Redding篇



這小子在測試車子
https://vimeo.com/32560258
然後...摔車了
https://figure11media.tumblr.com/post/13200535390/jerez-crash
只是給大家看一下Moto2的影片而以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9: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澳門大賽報導:生涯第7冠,Michael Rutter寫下電單車大賽歷史新頁





今年的決賽因雨延至周日進行,傳奇車手Michael Rutter在新濠天地澳門格蘭披治電單車-第四十五屆大賽奪冠,在東望洋賽道創下紀錄﹐奪得七屆冠軍刷新紀錄,超越另一傳奇車手夏士林 Ron Haslam。其隊友Martin Jessopp取得亞軍, Ian Hutchinson則以第三名完成賽事﹐因此今年的澳門電單車大賽頒獎台成為英國車手的天下。


Michael Rutter使用DUCATI 1198 R戰車,在繞行東望洋賽道總共10圈的賽車當中,以4.772秒壓倒性優勢封王,更做出今年賽事的最快圈速2分25秒456。 在全場澳門觀眾熱烈喝采下,Michael Rutter衝過終點,完成七奪澳門冠軍的創舉。

Michael RUTTER分別在1998、2000、2002、2003、2004、2005與今年2011奪得澳門電單車大賽冠軍。不過,Michael Rutter在賽後記者會中讚賞隊友Martin Jessopp的表現,以及說笑會立即打電話給Ron Haslam,許多車手更表示賽會保障所有人安全是明智決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9: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澳門大賽報導:強者不勝枚舉,電單車大賽比能力與膽識




在今年澳門大賽當中的新濠天地澳門格蘭披治電單車賽事中,不若以往多有港澳知名車手參賽(僅有蘇少雄、Joao FERNANDES兩位澳門車手),成為歐洲、美洲與澳洲好手相爭的局面,使用的賽車包括HONDA CBR 1000 RR、SUZUKI GSX-R 1000、 KAEASAKI ZX-10R、YAMAHA YZF R1、BMW S 1000 RR、DUCATI 1198 R等,陣中更是高手雲集。

分別在1998、2000、2002、2003、2004、2005與今年2011奪得澳門電單車大賽冠軍的英國車手Michael RUTTER歷年曾參與GP500、英國超級摩托車錦標賽與曼島TT等賽事,不僅享有「澳門之王」美名,今年也是第18次參加澳門大賽(使用1198 R),獲得第7冠紀錄。

同樣來自英國的Michael DUNLOP,今年也將會是第15次參加澳門大賽(使用ZX-10R),他曾在2011年獲得澳門大賽冠軍,更是多年參與曼島TT賽事的車手。此外,James McBRIDE今年也是第8次參加澳門大賽,他將使用S 1000 RR參賽。

來自美國的Mark MILLER,今年會是第11次參賽,他將會使用RSV-4賽車,另外也有來自紐西蘭的Bruce ANSTEY使用CBR 1000 RR、奧地利的Horst SAIGER使用S 1000 RR等年約40歲左右的資深車手參賽。

當然,20多歲的年輕小將也有參與今年澳門大賽,其中更以1991年出生、年僅20歲的美國小將Chris CLARK使用YZF R1首度參賽最受注目,今年獲得美國AMA超級摩托車錦標賽年度第8名。強者不勝枚舉,來自英國的Martin JESSOPP也是英國超級摩托車錦標賽的現役車手,他今年使用1198 R參賽。東望洋賽道與充滿膽識的車手,在此全球聚焦的賽事中,合力演出驚心動魄的精彩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9: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Jerez大雜燴測試成績



Carlos Checa (Ducati Desmosedici GPZero) 1'41"0 (MotoGP)

Scott Redding (Kalex) 1'42"8 (Moto2)

Leon Haslam (BMW S1000RR) 1'42"9 (SBK)

Pol Espargaró (Kalex) 1'43"3 (Moto2)

Tito Rabat (Kalex) 1'43"8 (Moto2)

Mika Kallio (Kalex) 1'43"8 (Moto2)

Gino Rea (Moriwaki) 1'43"8 (Moto2)

Colin Edwards (Suter-BMW) 1'43"9 (MotoGP)

Bradley Smith (Tech3) 1'44"0 (Moto2)

Toni Elías (Suter) 1'44"2 (Moto2)

Iván Silva (FTR-Kawasaki) 1'44"6 (MotoGP)

Axel Pons (Kalex) 1'44"7 (Moto2)

Nico Terol (Suter) 1'44"9 (Moto2)

Yuki Takahashi (Suter) 1'44"9 (Moto2)

Alex De Angelis (Suter) 1'44"9 (Moto2)

Marco Melandri (BMW S1000RR) 1'44"9 (SBK)

Yonny Hernández (FTR-Kawasaki) 1'45"2 (MotoGP)

Xavier Simeon (Tech3) 1'45"2 (Moto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9: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CRT FAQ:那些你想問卻不敢問的。



究竟什麼是CRT?

CRT指的是Claiming Rule Team,他是MotoGP裡頭的新一類車隊。他們與正常的廠隊賽車以及衛星車隊一起比賽(現在不論是廠隊或者衛星車隊所用的車都被正式稱為工廠原型"factory prototypes")而且使用的規則則有別於他們。

CRT以及工廠原型在規則上差在哪邊?

CRT車隊被允許更多燃油以及更多引擎,工廠原型限制在21公升的燃油,以及6具引擎(如同2011年),而CRT則是24公升以及12具引擎。由以上的優勢,現有的製造商(Honda,Yamaha,Ducati)也將允許對CRT車隊的引擎提出登記檢查的要求。

什麼叫做"登記引擎"?要怎麼做?

如果有製造商想查CRT車隊的引擎,他們可以支付20,000歐元(引擎+變速箱,或者是15,000只有引擎不包含變速箱)在賽後推賽車進MotoGP的技術檢驗車庫,並由CRT車隊的機械師拆下引擎交給工廠。為了避免引擎被登記太多次,每個製造商只能從CRT車隊那登記一顆引擎,而且一個賽季,最多只能登記四顆。賽會會讓CRT車隊補滿12顆引擎。

目前對登記規則還有一些小細節正在討論,車隊們對於被迫交出的引擎可能超過100,000歐元表示不滿,但明年賽季的規則就是這樣走。

事實上,工廠檢查引擎的機會微乎其微。對日本車廠來說,登記引擎會造成日本車廠的面子及聲望損失。這代表他們害怕被自己做的市售車打敗。規則已經定下了,為了避免有工廠以CRT當幌子而實施全廠隊規格經營車隊。

誰來決對誰能成為CRT車隊,而誰又要成為工廠原型?

車隊需要先跟IRTA申請以CRT身分參賽,而申請的程序會經由GP委員會來評斷,(Dorna代表主辦單位,
FIM為批准機構,IRTA為車隊代表,和代表製造商的MSMA),四位GP委員會一致同意的話,該隊伍得以CRT身分參賽。

GP委員會又是如何決定該車隊是否為CRT?

GP委員會會判斷該隊伍在賽車開發、管理是否接受工廠支持或贊助,還是私人經營車隊。

用決策的過程來說明是最好的方法。Aspar 已經被接受以CRT身分參賽而且看起來將會駕駛從Aprilia那租來的以RSV4為基礎的賽車。Aspar仍然是CRT車隊,因為他將獨立管理賽車,只有在需要維修的時候才會送回Aprilia原廠。另一方面,衛星賽車什麼都不用做,只需要帶著車子並請準備出賽。每輛車都搭配兩位負責引擎及電系的廠隊工程師。該隊伍被禁止自己處理電系,而是得交給廠隊工程師。

但是,如果如果該隊伍是由Aprilia技術總監Gigi Dall'Igna經營參賽,且由Aprilia出資,並且用Aprilia賽車塗裝,那他們將會是工廠原型,而不是CRT車隊。Dall'Igna 的存在足以證明這是Aprilia的車隊。

另一方面,如果一個私人車隊向HRC購買RC213V (不可能),只要他能證明他打算自己跑而跟Honda無關,那他將會是CRT車隊。

簡單來說,CRT的判定與車子和設備無關,純粹看個人背景以及目的。

CRT車隊一定得用量產機嗎?

規則上沒說。事實上並沒有明確區分CRT賽車以及工廠原型的規則。規則上只有說MotoGP賽車需要是"原型"的。

但如果說MotoGP賽車需要是"原型"的,那麼使用量產機引擎不就違反規定嗎?

欸..擦掉重來,這裡有MotoGP的確切規定:
Four stroke motorcycles participating in the MotoGP class must be prototypes.
MotoGP組別的四行程賽車需要是原型種類。

問題是,規則上沒有寫所為原型的定義。而與之最接近的是moto2關於車架的規定:

在moto2級別,引擎需要是原型的。在FIM的規範內可自由的設計施工。不得使用主車架、搖臂、座椅和整流罩不得從量產機取得。

沒有規定什麼叫"原型"就是這規則的漏洞。基本上,原型這一詞有各種不同的定義,而對MotoGP來說,重點在於車,而非在於原型兩個字。他將車子看做一個整體,而不是由很多部分組合。

引擎也會用相同的方式判斷。BQR賽車使用Kawasaki引擎,Suter賽車用BMW引擎,而其他使用Aprilia引擎的車隊也大抵清楚了,但摩托車卻只單單只是有一個引擎。

車架是唯一的例外。規則明確規定車架必須要是原型,雖然何為"原型"仍然有各式各樣的解釋。任何隊伍使用RSV4搭配RSV4原廠引擎將會被拒之門外,但可以接受RSV4引擎搭配原型車架。

事實上,能不能使用量產車架還是有爭議。不論是公路版或者是WSBK版能搭載 較軟的Pirelli輪胎的車架都無法在堅若磐石的普利司通胎上運作良好。總之,需要重新設計不同的車架。

CRT賽車允許怎樣修改引擎?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除了4缸及81mm缸徑以外,規則沒有關於引擎的明確規定。除了材料上的規定以外,基本上可以對引擎做無限制的改裝。例如說,把一台Yamaha YZF R1修改缸徑和衝程為81mm*48.5mm,改為氣動氣門或者是desmodromic氣閥(這或許是Ducati的核心技術,但Bologna並沒有"擁有"這個技術)。改變氣門大小,以及改變材質是合法的。總之,在大原則之下(4缸/81mm)CRT可以對引擎為所欲為。

那麼WCN車隊以及他們以R1為基礎的賽車能稱為CRT嗎?
那麼 KR車隊跟他們的KR211有資格稱為CRT嗎?

Peter Clifford被廣泛認為是相當有遠見的以及CRT之父(雖然他本人不喜歡人家這麼叫他)。實際上來講,WCN就是現在講的CRT賽車,毫無疑問的,這就是啟發CRT構想的因素。WCN是由Harris自製車架,並且搭載一個基於YAmaha R1動力的引擎,引擎內部完全修改。Clifford 告訴motomatters.com說唯一保留原引擎的部分是固定引擎的鎖點,保持引擎的型狀以做車架。毫無疑問的,如果WCN是在2012年參賽,肯定會被視為CRT車隊。

至於KR車隊就有些複雜。第一,V5引擎在2012年的規則是違規的。如果是在2007年使用800cc的V4引擎,則有資格可以提出申請,但能不能通過,還得經過一翻審查。 Kenny Roberts跟他的團隊向HRC承租RC212V引擎,但引擎方面的管理與維護是由HRC的人員來處理。KR車隊僅僅只有研發車架,使這台車能夠夠有競爭力。很顯然,該車隊是獨立於Honda之外,他發展自己做的賽車(除了引擎)來參賽。但是跟HRC租引擎,得搭配廠隊工程師(這是向HRC租引擎的條件。),這樣似乎工廠參與的程度會比個人研發來的多一點,所以這會讓人很難判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9: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WSBK的老闆不會抗議嗎?不會試著抵制CRT賽車出賽嗎?

Infront Motor Sports會不會抗議CRT規則?他們已經不爽了。他們甚至暗示要對FIM侵權(WSBK壟斷量產賽車的比賽)的行為採取一些行動。

但是他們的抱怨被當做耳邊風。這是因為,FIM跟Infront簽的合約是寫的不是"壟斷量產型賽車"而是"由FIM認可的量產型賽車"。(某K:簡單來講,FIM跟Dorna就是在玩文字遊戲。) WSBK版的R1是沒辦法參加MotoGP的,但是要是有人將WSBK版R1的引擎拆下來,裝在一個原型車架上,他就可以參加MotoGP。

即使Infront要對FIM採取法律行動阻止CRT規則,現在他們也會綁手綁腳的。在今年的早些時候, Bridgepoint Capital買下了Infront Sport及Media(Infront Motor Sports的母公司)。而Dorna也在Bridgepoint Capital的旗下,簡單來說,母公司不會放任底下的子公司互咬。

其實有不少人都指出,Bridgepoint 擁有MotoGP跟WSBK的舉辦權,是因為他們太高估Dorna跟Infront對摩托車賽重要性。而對Bridgepoint來說,只要兩間子公司都能賺錢,他不在意會發生什麼事。他們要的只是報酬。

CRT賽車有辦法跟工廠賽車較勁嗎?

這個問題有兩個答案,一個長一個短。先說說短的這個:從今年CRT賽車發展到現在,很有可能CRT賽車能和慢一點的衛星車競爭,尤其將車子讓Colin Edward或Randy de Puniet這種車手來騎。而廠隊們相當關心CRT賽車多出來的那3公升燃油,因為那代表可以節省一些電子設備,而讓車更容易管理。

這不代表Casey Stoner 需要怕CRT賽車會在短時間內把他的#1號車牌搶走。正廠賽車,Repsol Hondas、factory Yamahas、Marlboro Ducatis永遠是CRT賽車達不到的境界。 Casey Stoner, Dani Pedrosa, Jorge Lorenzo和 Valentino Rossi 都很貴。而有辦法贏過這些車手的人(某K:應該沒有人了吧?)只有工廠車隊支付得起他們的薪水,也只有工廠車隊能夠無視任何規則(某K:咦?)拿到MotoGP冠軍。

但這不是CRT規則的重點。CRT規則的設立是為了取代衛星車隊,並且讓車隊本身負擔得起在MotoGP系列賽出賽的成本。CRT車隊一個賽季大概耗資100萬歐元,而買單一台M1的錢可以讓CRT車隊推兩台車參賽。(現在Yamaha也只提供Tech3車子)至於Honda的廠隊規格RC213V賽車(大概450萬歐元)則足以讓CRT車隊推兩台車參賽,支付2位車手、機械師及整隊全年預算。

因此,為了讓私人車隊能夠主動轉往CRT車隊,Carmelo Ezpeleta決定2013年不再贊助衛星車隊,改贊助CRT車。雖然有人抗議這樣做太過強勢,但Carmelo Ezpeleta也沒有阻止車隊向工廠租引擎。身為主辦單位,他決定投資車隊來支持自己的決定,而從800cc時代開始,GP系列收入已經逐漸減少。向工廠租車的成本越來越高,場上車子越來越少,賽事規模今非昔比,這代表 Ezpeleta 花了更多更多的錢,而能給車迷(不論是在賽車場或者做在電視前的)的價值越來越低。

CRT規則不是一種對MotoGP精神的違背嗎?

坦白說,這反對的有點離譜。GP賽事一開始試車手騎著特別準備的車來參賽,而量產型賽車以及賽車跟量產摩托車有著相當久遠的歷史與淵原。Yamaha的TZ系列則真的是賽車轉投進量產系列,而Suzuki跟kawasaki在1970中期投入比賽有是從量產車開始。簡單的說,特別將量產型賽車跟純種賽車的歷史分開是很沒意義的事。

當CRT賽車在瓦倫西亞首次亮相,這些賽車仍是相當特殊且高度專業化的速度機器。雖然引擎拿量產機來大改,但使用頂級的懸吊、碳纖剎車、普利司通輪胎、及碳纖整流罩,整體來說真的是相當特別。CRT賽車只為一件事而生:盡可能的跑快點,不論如何就是要求速度!在成本上他們或許比不上工廠原型,也沒有足夠的發展時間,但他們跟在場上跑的Honda、Yamaha、Ducati
一樣,都是純種賽車。99%車迷也很難分辨清楚在碳纖維整流罩下的CRT賽車及工廠賽車。

為什麼要將CRT規則擺在第一順位?

研發工廠原型的成本越來越重。衛星車隊的成本也在過去幾年暴漲。

不只是衛星車隊,800CC原型賽車搭配21公升的燃油使得製作成本太過巨大,讓Kawasaki以及Suzuki退出不玩,GP組別現在只剩下三個製造商。賽事規模已經萎縮多年,而2012年GP組別的工廠賽車只剩下僅僅12輛。

CRt規則真的可行嗎?

這是個相當昂貴的問題,當所有跡象都表示,可行。2008年,參賽數量從20到18到更少,而2012年看起來似乎會有23台車參賽,12台原型機,11台量產機。Aspar車隊從一台Ducati Desmosedici改成用兩台Aprilia CRT,而一些頂級的moto2參賽隊伍也升級到motoGP,例如 Forward, Speed Master 和BQR;還有相當有經驗的前BSB和WSBK的PBM車隊將以CRT身分加入。

一流的車手都不想騎CRT賽車,而是選擇衛星車隊或者跳到WSBK去。這是可以理解的:MotoGP第一場比賽在卡達,而卡達戰又是大馬力類型的賽道,對CRT來說就處於劣勢,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只剩下幾個月的時間來發展他們的賽車實力。其中的差距應該會隨著賽事推進而減少,在Mugello可能差距會變大,而在Sachsenring,Laguna Seca,甚至是Assen可能距離會縮小一點。到了飛利浦島的時候,差距應該會大幅減少。甚至可以威脅到衛星賽車。

一旦CRT賽車有能力跟衛星車纏鬥,在某種意義上試種成功。事實證明,假使用一個一萬歐元的賽車能夠使成本相當於他的四倍以上的工廠賽車陷入困境,這就表示CRT規則是正確的。下一步,是讓CRT賽車參加國家級的比賽,讓車手以及車隊有所成長,在定期讓這些車隊車手外卡MotoGP。

2013年,規則將再度改變,Dorna只贊助CRT車隊,以及可能引進制式ECU以及限定轉速。隨著競爭環境更加公平,廠隊優勢再被拿掉,轉為CRT看來會是相當明智的選擇。引進moto2的時候受到許多批評,但兩年後的現在卻成了一週最期待的比賽。沒有人會懷疑Stefan Bradl, Marc Marquez, 和 Andrea Iannone的能力。這需要一點時間,而CRT將會留下。

最後一個問題:Claiming Rule Teams這名字真的很,不能換個名稱嗎?

當然可以,明年開幕戰就是個改名字的好時機。目前最受歡迎的名字(還)是CRT(Constructor Racing Teams),這更明顯的表達出規則的意思,並且保留了前三個字母的縮寫。關於這個問題 FIM, Dorna 和IRTA會去傷腦筋。

不過Dorna跟IRTA採取開放意見,也有人建議稱他們為"Privateer"(某K:我想翻成私人軍隊..),這名字糟透了,雖然意境差不多了。明年的這個時候,大家就又見怪不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22: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BSB: 英國本田宣布簽下Laverty 和Kirkham 出賽2012 BSB




上圖為Michael Laverty


英國本田,在最近幾個賽季以HM Plant 塗裝出賽,
宣布由Michael Laverty和Jon Kirkham組成2012 BSB賽季的全新車手陣容。

他們2位將取代Shane Byrne(已轉隊到PBM Kawasaki)和清成龍一(之前已宣布離隊)
另外,Gary Johnson和Jason O'Halloran則將為英國本田出賽Superstock級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摩托坊(MOTOF.cn) ( 粤ICP备2020133911号-1 )

GMT+8, 2025-8-6 07:35 , Processed in 0.01284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