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账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da-vinci

世界二輪賽事新聞(不定時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22: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Brivio:Rossi不會退休





Rossi的經理人Davide Brivio堅決否認Rossi會因為Simoncelli的死而退休。

Rossi的好朋友,這位24歲的義大利人Simoncelli在雪邦的第二圈車禍身亡。
Brivio從YAMAHA時期就擔任Rossi的車隊經理人的Brivio說。
"很多人在問說Vale會不會退休,很抱歉我必須要說,他絕對不會退休。

"他就像一個年輕的弟弟一樣。"這是這位Ducati車手在事故之後首次公開發表在他自己的推特。

現在已經接近Rossi在Ducati的兩年合約的第一年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22: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Rossi對情如弟兄的Simoncelli表示哀痛





極度悲傷的RossiSimoncelli於昨天在馬來西亞雪邦賽道中因為事故身亡後,向情如弟兄的好友表示哀悼
Rossi在比賽進行道第二圈時,碰上了Simoncelli在雪邦賽道的第11彎可怕意外,當時在Honda賽車上的Simoncelli剛好失去了前輪抓地力,Simoncelli轉倒之後意外的進入Rossi還有Edward的路線上,這使兩位車手來不及做出閃避動作,這項意外讓Simoncelli的頭部、頸部、胸腔都受到了非常嚴重傷害,而Simoncelli在發生意外後不到一小時就宣告不治
他是加藤大治郎於2003年在Suzuka賽道意外身亡之後,第一位在MotoGP中喪生的車手
但這是13個月來,Moto2車手Shoya Tomizawa意外過世之後,第二起車手過世的事件
MotoGP中沒有人比RossiSimoncelli的離去更感到難過,兩位車手是相當好的朋友,經常一起訓練,而且私底下也常常到處玩,Rossi昨天晚上已經離開了雪邦,極度難過的他暫時還沒有辦法公開發表任何意見
Rossi昨晚離開吉隆坡之前,在他的推特留下了簡短的訊息:
Simoncelli就像是我弟弟一樣,在賽道上是如此的強悍,私底下卻又如此的討人喜歡,我非常非常非常的懷念他

消息來源:


美國車手Colin Edward在昨天那場奪走Simoncelli的可怕事故中左肩脫臼
EdwardDucati廠隊車手Rossi在昨天比賽的第二圈中的第11彎,都撞上了當時賽車失去控制的義大利車手SimoncelliMonster Yamaha Tech 3車手Edward從他的YZR-M1賽車上重重的摔落地面,造成了他的左肩脫臼
他進入了當地的醫療中心,並且在昨天晚上准許離院,隨後便搭機返回德州
Tech 3車隊老闆 Herve Poncharal告訴MCN:雖然傷勢讓Edward感到非常疼痛,但是Edward此刻只想到Simoncelli,我相信Edward自己知道在當時的狀況下,他也無能為力,你們也從畫面重播中看到了,Edward當時已經盡了全力要避開Simoncelli,但是卻沒辦法
Tech 3團隊的聲明表示:
Monster Yamaha Tech 3Tech 3 Racing Moto2團隊,向Simoncelli的家人、朋友與同事們獻上最大的哀悼,Monster Yamaha Tech 3車手Edward在這次事件中,左肩脫臼,這位美國車手已經從馬來西亞返回美國,在家中開始復健,他的心與Simoncelli的家人還有他的Honda賽車團隊同在。
願一路好走,Simoncelli,一位在比賽裡外都如此討人喜歡的巨星

資料來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12: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Super Sic綜合新聞整理





Marco的遺體明天早上回到義大利  來源:GPone
根據車隊Gresini消息Marco的遺體預體明天早上回到義大利,
Marco的遺體在昨晚9點左右(Local time)送到吉隆波的Kebangsaan Malaysia University Hostpital
在進行了約3小時的驗屍後,報告應該會在3~4週後提出
Marco的遺體在昨天晚上由父親Paolo及女友Kate的陪同下,
於明天飛扺羅馬..然後再回到Marco的家--Coriano

(翻這篇時忍不住都快哭了~~Marco是以這方式回家的)

Rossi:我會永遠記得這樣的Sic  來源:GPone
Rossi再度在Twitter上讚揚他的朋友Sic
只有短短幾個字和一張照片
"I'll remember him like this... Misano 2011, what a battle!"
(我會永遠記得這樣的他,2011年Misano站,2人之間的競爭)


我說:大家也要記得這樣的Super Sic...不要再去爭論有的沒的了...


Gresini:這是個巨大的損失   來源:GPone
Fausto Gresini的眼中和臉上,看的出極大的痛苦
在他的車手發生如此恐怖的事件後,Fausto從來沒離開過...
與Simoncelli的父親一起分享..分擔痛苦
Gresini:"第二天更是痛苦..這一切發生那麼快,而且震憾,
我知道我們的運動是很危險的..風險因素只是其中一部份
但你總是希望不會發生..當他發生而你又介入其中時..每件事變的讓人無法接受
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事件
車子在內側摔車然後滑向外側..再被撞上"
再回到Sic身上,管理者臉上有了光芒:"我和Marco在過去2年有很多的影像在腦海裡
Marco是個很主動的人..而且像個孩子一樣,有著赤子之心,而且十分開朗
我不記得有看到過他生氣,他總是很有禮貌..而且他喜愛挑戰..
我們身為他的團隊,只是幫助他實現他的夢想
並且為他的激情提供一個出口
他是一個特殊的傢伙..來自一個特殊的家庭..他和他的爸爸Paul就像兄弟一樣
一起分享他們生命的每一刻
不幸的是..這不是Gresini第一次失去車手了..在2003年,我們失去了加藤.."
"當時我們繼續下去,因為我們想保持Daijiro的精神" Fausto回想起"當Gibernau下一場南非比賽..
那好像一種魔力..似乎是加蕂與Gibernau一起騎的關係"


在這個時刻..Fausto並沒有想到未來"未來的事一點都沒有在我腦海裡,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
我的team不會在最後一站瓦倫西亞出賽..之後的測試也不會出場"

San Carlo的總裁Alberto Vitaloni也被這消息打擊
Fausto:"我打電話給他跟他說這消息..他十分的絕望難過..
他加入了這次的冒險..因為他是Marco的大粉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12: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Pernat:怎麼有可能不喜歡他?  來源:GPone
Carlo Pernat和Marco極為親密...常常和他分享很多事情..
這位資深經理人的靈感來自於Sic的年輕活力與熱情..
他選擇以這些話記住Marco
"我們在過去的年代失去了一個年輕有活力的車手
他快樂,容光煥光,充滿生機,人見人愛
他是個很好的車手,他的開始在2008年
他的家庭非常的好,冒了很多險,負了責支助他..
其至HRC的總裁中本..也愛上了Marco..
在三週間日本站,也給了Marco新的合約..他們是互相了解的
一切都很好..光明的未來..但該死的命運卻將Marco從所有人身邊奪走了

難得看2人有說有笑

左擁右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12: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Giacomo Agostini在Marco過世後建議改變MotoGP的輪胎  來源:Autosport.com

摩托車介傳奇車手Giacomo Agostini相信改變MotoGP輪胎行為可以避免類似Marco摔車引起死亡事件的發生..
Marco死於雪邦站的第2圈,因為摔車滑進Edwards及Rossi的車下而被撞擊
當時Marco帶著車子一起滑向了另外2位車手

Agostini--15次的世界冠軍車手說:
"現代摩托車電子控子擴散是一個因表,但有可能還要看車子輪胎的性質"
"我認為在週日的情況下,電子控制系統根本沒辦法做任何事" Agostini告訴RAI電台
"就個人而言,就像其他車手一樣,我很不愛電子控制..我比較喜愛是由車手去控制車子
而不是靠電子...
輪胎是一定要被指責的,輪胎在摩托車上是很重要的一環
車手必需從第一圈騎到最後一圈在沒有表演損失的情況下
建造輪胎的方式,要適應他們:他們很難去處理,不幸的是..這意味著,當缺乏抓地力時,
輪胎會拖著你一起滑出而不會事先警告你
也許這代表會有不同的輪胎..於比賽的中期..他們開始降低..
車手必需騎的更小心..這樣感覺就像在我騎車的年代一樣
當比賽到中期後,輪胎開始磨損..所以你必需騎的更加小心..使用更多的飄流(drifting?)"
但整體而言,Agostini 認為那不是正確的嘗試或追究事故
"不幸的是,昨天的事件我們不能找個人就說是他的錯,這種摔車會發生在任何一場比賽,
任何一個賽季..只是昨天的摔車事件是致命的
致命的原因,車子並沒有滑行..車手滑落後,他們一起往右滑出的賽道..
而很不巧的是後面的人過來了..他們無法做任何事..
在週日的情況下,談論安全和保護都是沒有用的"
他認為在目全的安全措施是綽綽有餘的..
"早在我的年代..我們戴的是小安全帽及超輕重量低於2磅的工作服
賽道是被封閉的牆,樹和護欄圍繞,不幸的是,這些是沒用的東西..
有很多的摔車及同事過世
現在來說..我覺的安全性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了,賽道是安全的..
車手們有全罩的安全帽,有良好的賽車服以及安全氣保護背部,肩部和頭部..
現在為了安全性,還有很多工作在做..但當2個車手以時速150公里的車子撞上你
什麼保護作用都是沒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12: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Giacomo Agostini suggests changes to MotoGP tyres after Marco Simoncelli's death
Giacomo Agostini 在Marco Simoncelli的事件之後建議改變MotoGP的輪胎

Motorcycle racing legend Giacomo Agostini believes changes to the behaviour of MotoGP tyres could help avoid crashes such as the one that took the life of Marco Simoncelli in yesterday's Malaysian Grand Prix.
摩托車賽車傳奇人物Giacomo Agostini認為, 改變MotoGP 的輪胎, 可以幫助避免一個像發生在昨天馬來西亞大獎賽這樣的車禍 發生。

Simoncelli died after being struck by Colin Edwards and Valentino Rossi when he lost control of his Gresini Honda on lap two at Sepang. The bike, with Simoncelli still attached, slid up the track on its side and into Edwards and Rossi's path.
當 Simoncelli 的賽車在第二圈失控後, Simoncelli 連著賽車在跑道上滑行並滑入Edwards and Rossi的路徑, 遭到Colin Edwards and Valentino Rossi的撞擊而離開我們

Agostini, a 15-time world champion, said that the proliferation of electronic rider aids on modern MotoGP bikes was not a factor, but that there could be a need to look at the nature of MotoGP tyres.
15次世界冠軍Agostini說, 電子輔助系統的普及並不是原因, 但可能需要檢視MotoGP輪胎的性質

"I think electronics had nothing to do with it yesterday," he told RAI Radio.
他告訴RAI Radio "我認為電子系統與該事件無關"

"Personally, like many other riders, I don't like electronics very much. I'd prefer the bike to be managed by the rider only and not electronics that drive your wrist.
"就我個人而言, 如許多其他車手一樣, 非常不喜歡電子系統, 我喜歡車子由車手自己操控, 而不是由電子系統來驅動手腕"

"Tyres have been blamed too. Sure, tyres get some blame, in the sense that tyres are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on a motorcycle. Nowadays, all riders demand the tyre to last from the first to the last lap, with no performance loss.
"輪胎已經被指責過了, 是的, 輪胎當然要被指責, 輪胎可說是摩托車上最重要的部件, 所有的車手都需要能從第一圈到最後一圈都性能無損耗的輪胎"

"The constructors build tyres to accommodate them: they are a bit harder and a bit more difficult to handle. Unfortunately that means that when grip lacks, the tyres just slide off and drop you with no warning.
"輪胎製造者製造能適應車手們的輪胎: 但這對他們而言這個有點難去掌握, 很不幸的是, 這意味著當輪胎是去抓地, 它會滑出並把你拋下而沒有任何的警示"

"Perhaps it would make sense to have different tyres that, from mid-race onwards, they start to degrade. The rider would then have to ride more carefully. This would be a bit like in my times, when from mid-race onwards the tyre was worn so you'd need to ride by using more drifting and by being more careful."
"這也許是表示, 從比賽的中段起, 騎士有一套不同的胎, 它們(輪胎)效能開始降低, 車手需要更小心騎乘. 這有點像我們那個時期, 從比賽的中段開始, 你需要更多的drifting(滑胎? 甩尾?)而且越來越多"

But overall Agostini believes it would not be correct to try and apportion blame for the accident.
但總體而言Agostini認為它不會被認真的測試並承擔部份的意外責任

"Unfortunately, with yesterday's crash, we can't look for someone to pin the blame on," he said. "It was a crash like many that happen during races and sessions. Yesterday that crash was unfortunately fatal.
"很不幸的, 我們不能把昨天的是件, 歸咎於任何一個人, 它就如同在賽季期間會發生的其他事件一樣, 更不幸的是昨天的意外是致命的"

"It was fatal also because the bike didn't slide or fall: the rider fell. Together they went on a trajectory whereby, instead of going off the track, they went to the right, and unfortunately the others were coming and there was nothing they could do.
"它(事件)之所以致命, 也是因為賽車沒有滑行或跌落:車手跌落(這句應該是指車子沒有因轉倒而正常的滑行以及人車沒有分離). 他們(人+車)滑進了賽車線, 而不是滑出賽道, 不幸的是, 有其他車手正要過來, 他們(騎過來的人)對此(閃躲)無能為力"

"It's useless to talk about safety and protection because I think in this case there was enough."
"對於安全與保護多說無益, 這個例子就已足夠了"

He believes current safety measures in MotoGP are more than adequate.
他認為,目前在MotoGP安全的措施是綽綽有餘

"Back in my times we'd race with a small helmet, with ultra-light overalls that would weigh less than two pounds; the circuits were enclosed by walls, trees and guard rails. Unfortunately that's how it was, it was hopeless, there were many crashes and many of my colleagues passed away.
"回到我們那個年代, 我們帶著很小的安全帽, 穿著超輕的防護衣, 因為這樣可以在輕兩磅, 賽道被牆壁, 樹木及護欄包圍, 很不幸的是, 它就是這樣, 這麼的無望, 有許多的車禍和許多的同事離開"

"Nowadays I'd say big steps forward have been made: the circuits are very safe, they have run-offs, the overalls are safe and the helmets are full face. There's even a riders' air bag by Dainese that protects the back, the shoulder and the head.
"如今, 我說這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了, 賽道相當安全, 它們有run-offs(緩衝區? 小徑?), 防護衣是安全的, 安全帽是全罩的, 甚至氣囊保護背部, 肩部及頭部"

"A lot of work is being done for safety, but when two 150-kilo bikes crash into you at 150km/h, unfortunately there's no protection for that."
"很多的安全措施已經做了, 但是當有兩部150公斤的車以150km/h的速度撞上你的時候, 所有的安全措施都會是沒有作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12: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Mamola “限制電子”





在這平常就存在於高風險死亡率的賽車世界裡,一系列的巧合,一個簡單的錯誤就可以造成悲劇。這是發生在昨天週末的比賽,Marco Simoncelli 一個不怎麼樣(無害?)的滑倒,滑進了跟隨其後的Edwards and Rossi車底下,造成如此嚴重後果。他們沒有責任對於Edwardsand Rossi...


一個充滿特別的方式非常特別的秋天fall of Marco 而不是你溜出去,而是被摩托車帶進去

在目前的MotoGP大獎賽週末期間,前500Ducati測試車手Randy Mamola 指著目前的MotoGP。他們有太多的訊息知道什麼時候加速,總在邊緣的他們感覺上是優勢。如果Marco沒有了牽引力的控制系統會掉下來的,然而電子恢復了輪胎的抓地力並把他往裡面送...

Mike Leitner前車手也是目前Pedrosa的技術總監不同意 : “ 動態類似去年Misano造成富澤死亡的事件日本在Moto2發動機性能的系列派電子相對較小,欠發達。Leitner回憶,在這情況下他指責參加Moto2,然後同樣的事情發生在17號昨天  它的隨意性... 不過他同意Mamola的一點,1000 cc是瘋了,800 cc對我來說已經很大,最高車速超過 350公里/小時,重量和更多的系統介入,使自行車難以控制。


這案件不會停止或是預見,競爭總是會帶來風險當你決定在場上跑。與速度的挑戰,也是因為內在的危險,這導致不斷尋找方案突破新的障礙使人印象深刻... 該技術確實是為了滿足這一願望,但如果你不把剎車相對應,它帶來了的是更大的風險。

Leitner飛行員和公共利益是不出色表現,在賽到上的表現你沒有權力用速度(名次)來定論,也不是一切都可以單獨解決邏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12: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Gresini不參加瓦倫西亞站?



San Carlo Honda Gresini team看起來不參加本賽季的瓦倫西亞閉幕站。

車隊老闆 Fausto Gresini跟GPone的記者說
"目前唯一件事就是我的車隊將不會參加瓦倫西亞站,也不會參加之後的賽後測試。"
==
逝者逝矣,大家打起精神準備迎接最後一站吧。
RIP SI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12: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MotoGP罕見因故停賽!明星車手Marco Simoncelli就此殞落






MotoGP馬來西亞站日前於雪邦國際賽車場登場,因為2011年MotoGP世界冠軍已經於先前的澳洲站由Casey Stoner提前奪下,本站賽事其實已無爭奪世界冠軍的煙硝味,但是在MotoGP級別賽事開賽不過2圈的時間,San Carlo Honda Gresini車隊的Marco Simoncelli便因為在第11彎的意外轉倒,事發太突然因此後方的Colin Edwards閃避不及直接高速追撞,隨後的Valentino Rossi亦因此失控衝出跑道,最終遺憾消息傳來Marco Simoncelli因嚴重的頭部、頸部與胸部創傷,在就事發現場已無意識,經急救近45分鐘後宣告無效逝世,得年24歲。


1987年出生的義大利籍車手Marco Simoncelli於義大利當地的125賽事連霸,2002年正式進軍MotoGP的125級別賽事(2個單站冠軍),於2006年轉戰250級別賽事(12個單站冠軍)且在2008年奪得250世界冠軍,未料2009年衛冕失利,於2010年正式轉戰MotoGP,加入San Carlo Honda Gresini車隊。

結算至今年MotoGP馬來西亞站(本站停賽)為止,效力於San Carlo Honda Gresini車隊的Macro Simoncelli以積分139暫居年度車手世界冠軍第6位,不過這一切都在他離開人世後,正式劃下其人生的句點。此外,Colin Edwards也因此左肩脫臼,除了深表遺憾與懷念之外,將返回美國就醫休養,而官方也將針對Marco Simoncelli安全帽當場脫落等問題進行研究。

近年來摩托車車手的意外不斷,不論是在場內或場外,加藤大治郎在2003年於日本鈴鹿賽車場,騎乘HONDA RC211V發生高速碰撞意外,數週之後在醫院宣告不治,於是其所使用的賽車編號74從此在MotoGP退休,得年26歲。

2007年阿部典史所騎乘的YAMAHA T-Max在道路上行駛,但是行駛在阿部典史之前的卡車,卻突然在禁止右轉的路口違規轉向,反應不及的阿部典史因此直接撞上卡車右側,雖然立即被送往當地的醫院進行急救,到院時也有意識,但是因為全身多處骨折,加上受嚴重撞擊的胸腹部大量內出血宣告不治,享年32歲。

2010年福澤祥也在聖馬利諾站因為轉倒遭後方來車撞擊宣告不治,得年19歲。至於Macro Simoncelli的離開人世,更是所有人的遺憾,但這是賽車場上的無情意外。而你我在一般道路上躍躍欲試各種交通工具或具危險性的活動時,更該想想自己的家人與朋友,避免遺憾發生。

最後,只能說人生無常,2008年Marco Simoncelli奪得250世界冠軍,也是在MotoGP馬來西亞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22: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Simoncelli的葬禮將於星期四舉行





這是由MOTOGP所發佈的消息
https://www.motogp.com/en/news/2011/simoncelli+returns+to+italy
馬可波羅 Simoncelli身體的悲慘事故發生在MotoGP比賽在雪邦的後起之秀的年輕的生命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星期二上午抵達 Fiumicino機場。幾個體育代表組織,其中詹尼彼得魯奇,意大利國家奧委會和意大利靈柩的到來期待已久的摩托車聯合會主席保羅 Sesti,局長,伴隨著一大群球迷們聚集在羅馬機場設施用經久不息的掌聲迎接到來。
已故車手的父親,保羅,和馬可波羅 Simoncelli的長時間的朋友和同胞,羅西,一起走過的下降騎手的骨灰盒在同意大利航空公司航班從吉隆坡。
一個市民觀賞 Simoncelli的身體是計劃星期三在他的家鄉,Coriano的城市劇院,原定於下午3時,10月27日(星期四)在聖瑪麗亞 DI Coriano教堂的葬禮。意大利將被埋葬在這個小鎮的墓地,附近的裡喬內,在那裡他是誕生於 24年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摩托坊(MOTOF.cn) ( 粤ICP备2020133911号-1 )

GMT+8, 2025-8-5 07:17 , Processed in 0.013752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