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账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da-vinci

世界二輪賽事新聞(不定時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Gresini 2012 計畫


Gresini 剛剛發表明年的計畫

Álvaro Bautista's   RC213V Machine

另外以 FTR MGP12 chassis with Honda CBR 1000R engine , CRT車輛形式, 進入MOTOGP
車手未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09: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亞洲盃機車道路錦標賽--日本站報導









[/url]
[url=https://www.motoringfans.com.tw/news/default.asp?wu=sys&mtype=1&tmpno=00067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09: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vinci 于 2011-11-16 09:47 编辑

亞洲盃機車道路錦標賽--台灣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18: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Texas F1/MotoGP circuit in serious doubt




德州賽道 Circuit of the Americas near Austin仍然在建設中..
今天發出聲明稿:"暫停進一步的建設計劃直到確定拿到2012 F1的合約
Circuit of The Americas和F1之間的合約尚未傳達到Circuit of The Americas"

在今年4月時,Dorna大張旗鼓的宣布德州賽道和MotoGP於2013年開始的10年合約..
現在看來...這賽道似乎沒有辦法舉辦任何世界比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20: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GP革命:part1 規則,賽車以及車隊




2012年是一切都將會改變的一年。
很多人認為,由於星球X的逼近導致毀滅,如同馬雅曆法的結束。(大概是從現在起到2220年)。
但是對賽車迷而言,有些事卻比文明毀滅還要重要。2012年,我們將會看到1000cc賽車重回motoGP。

但是,那些希望看見重返榮耀的RC211V以及他的V5引擎的車迷要失望了。
或許motoGP是允許公升級的賽車回到場上,但有些明顯的規則改變,讓他與過往不同。
將不會有嘶吼的V5 Honda,也沒有嚎叫的Aprilia RS3,也沒有過於樂觀而導致失敗收場的WCM Blata V6重現。
該規則已經明訂為四缸,四行程,並且允許1000cc以下的排氣量。

缺乏多樣性的新規則將在2012年生效,所以讓我們先來瞧瞧motoGP的新規則,再來研究這些規則對比賽產生的影響。

規則
motoGP規則是由GP賽會所訂(於2010年在Brno做出最後決定)他設定了三種賽車能在motoGP出賽,
或者更確切的說兩大類,其中一種包含兩類:
1. 800-1000cc的工廠賽車,最低限重153 公斤
2.800cc的工廠賽車,最低限重150公斤
3.1000cc的引擎,被稱做為CRT車隊,最低限重153公斤
而這三種都有一樣的技術限定:
-四缸車
-最大缸徑81mm
車架需為原型車架,不能使用現有市售車架

工廠原型
實際上,工廠原型(這句話從來沒有正式規定,但推出的賽車都會是)是目前現役賽車的下一代。
目前燃油限制(21公升)和引擎分配(整賽季6架)維持不變,唯一不同的就是排氣量比較大。

而在此,缸徑的限制發揮作用的地方:Dorna執行長 Carmelo Ezpeleta描述81mm的缸徑大小可以節省"銀彈",透過物理方式來降低轉速(或者更確切的說,透過挑戰花費),而不是增加一條限制轉速的規定,因為這樣製造商代表MSMA絕對不會同意。
透過限制缸徑以及缸數,能簡單得把任何1000cc的引擎控制在16500轉上下。

低轉的好處意味著引擎有更長的壽命,而且更重要的是,更低轉的引擎,剛好可以配上鋼材製的汽門彈簧,比除了Ducati以外的所有車隊正在使用的氣動汽門還要便宜並且技術更簡單。第二個使用低轉引擎的目地是,他能有較少的電子設備。低轉引擎能有更順暢更好預測的扭力曲線,不需要多餘的電控設備。

然而,問題是,目前不清楚1000cc公升搭配81mm的缸徑以及21公升的燃油是不是真的有優勢。低轉的狀態或許能提供更廣泛的動力帶,以及減少熱量產生和降低低轉摩擦而得到壽命更長的引擎。但他可能會變成更耗油,大排量需要更多汽油,這表示會需要更多的電子設備來控管油耗。

因此,有些製造商正在尋找排量小一點的引擎。 Ducati Corse的頭頭,Filippo Preziosi就已經公開表示他正尋找900~930的引擎來解決這類的問題,讓他能提供額外的扭力又不犧牲油耗。

什麼是CRT車隊?
目前為止,最有趣的應該就是新的CRT車隊了吧。當提到新的CRT(他們是被這麼稱為的)賽車,他們被一律描述為量產引擎搭配原型車架,而且所有CRT賽車都符合這項描述,但規則上沒這麼規定。事實上,規則幾乎沒說什麼是CRT賽車,唯一的區別是CRT賽車能有24公升的燃油,而工廠賽車只有21公升,而且CRT車手能有12具引擎,而工廠賽車則只有6具。除此之外,CRT車隊跟一般工廠賽車規則是一樣的。

因此,要怎麼區分CRT車隊跟廠隊之間的差異,我們將如何區分?線索就在CRT縮寫中的T。
T代表團隊,根據2012年的規則,看他的引擎是否符合CRT車隊規則或者是工廠賽車規則。
所有加入的團隊只要符合CRT車隊標準,就能擁有24公升燃油以及12架引擎的優惠。

所以要怎麼具備CRT車隊的資格?這有一些規則:
"所謂的CRT車隊是由motoGP賽會篩選決定的。修改此一條例將看車隊表現再由賽會多數投票決定。"

實際上做起來應該是像以下:一個車隊申請參加motoGP比賽,並且如果四個GP委員會的成員同意(Dorna代表主辦單位,
FIM為批准機構,IRTA為車隊代表,和代表製造商的MSMA),那麼該隊伍則獲准成為CRT車隊。
如果他們拒絕以CRT車隊加入,這並不表示他們將無法出賽,這表示他們將必須以廠隊(21公升的燃油,整賽季六具引擎)的形式參賽。

所以,賽車是否是CRT賽車對他們來說有沒有影響?答案是,好吧,是也不是。
顯然,如果 Poncharal的Tech 3車隊轉型成CRT車隊搭配2012年的 YZF M1以及Yamaha的工程師,
則他們肯定是會被拒絕。但如果他是搭配Tech 3做的車架以及M1引擎,則很有機會會被接受,
而這取決於Yamaha要不要提供引擎的支援。

CRT車隊被接受的關鍵在於工廠支持的水平。
讓GP賽會選擇CRT車隊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提供這類彈性,明文規定不能提供(譯按;工廠無法提供支援)。
畢竟,如果一堆業餘賽車手突然中了樂透,決定要燒錢參加一季motoGP賽事,而Honda也決定在沒有任何工廠支助之下
(最好的情形下)賣他們RC212V,然後RC212V就只會是一台車,毫無法應,毫無競爭力。
可想而知,GP賽會能接受他們加入CRT車隊以便擴大賽事規模。

討論了這麼多CRT車隊只使用市售引擎的原因是因為,這是成為CRT車隊唯一的方法。儘管Dorna、IRTA、FIM請求,廠隊已經多年沒有提供給私人車隊或者衛星車隊最新的引擎了。最近的一次是 Kenny Roberts的Team KR的KR212V。一開始2006年取得初步的成功,經過2007年之後(Kenny Roberts沒錢贊助2008年)Honda就不玩了。2009年夏天,MSMA再一次達成只提供引擎的協議,但他們的要求的金額相當昂貴(約租一台完整賽車的70%),這在財務上完全不被允許。

所以失去了廠車引擎,車隊不得不轉向外部的引擎供應商(如 Ilmor, Inmotec, Cosworth,等等),或者發展自己的引擎。沒有現有的四行程賽車引擎做為基礎,CRT車隊轉而向量產引擎,並且徹底的重做引擎,讓它變成能在motoGP上競爭的賽車。早在FIM之前,WCN以前嘗試過而且只獲得有限的功效,Flammini兄弟參加WSBK使用了當時規則所不允許的WCN(使用以Yamaha YZF R1為基準的引擎)。而為什麼Flammini兄弟沒有在次贏得勝利,這在後面的系列我會提。

規則上還包含一個聰明的條件,一個容易錯過的重點。規則說"修改此一條例將看車隊表現再由賽會多數投票決定。"這實際上意外著一個CRT車隊,並不是整賽季都是CRT車隊。假使賽會認為這個隊伍是替廠隊工作,則有可能會撤回他CRT車隊的資格,讓他重回工廠賽車的限定,用更少的燃油以及引擎直到賽季結束。

舉例來說,如果說,Aspar車隊(與Aprilia賽車部門有很深的關係)轉而向一個大改的RSV4引擎並且在 Noale (Aprilia的故鄉..)做車架,他一開始會被承認是CRT車隊。但是如果每個禮拜的比賽,都有穿著Aprilia制服的工程是在Aspar車庫裡頭閒晃,那GP賽會就會認定Aspar是替Aprilia賽車部門工作,並且撤除他們CRT車隊的身分。假使在前六場比賽就被取消CRT資格,那麼Aspar將會只有4個多餘的引擎要比到賽季結束並且燃油恢復成21公升而不是CRT車隊的24公升。

雖然CRT車隊被取消CRT資格的機會很渺茫。詳細的審視規則,我們看見GP委員會只能用"多數決"來改變一個車隊的地位。Dorna、IRTA、FIM和MSMA各有一票表決權,只要過3票就能決定一個隊伍是否取消CRT資格。(假使是兩票對兩票,則Dorna的執行長將持有決定性的一票。)Dorna的利益在於大規模的賽事(並且透過技術規則的限制削弱MSMA對motoGP的掌握,但這個問題也是另一個關鍵。),IRTA的利益在比賽,就如同他們代表的各車隊。而FIM的利益在於一個賽程緊密又大而且可行的比賽。所有GP委員會的投票都是有利於車隊,而有損於MSMA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20: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CRT車隊有競爭力嗎?

這是相當重要的問題,也是大家都想知道的。

現有兩肇說法:第一,或許我們該稱之為冷眼旁觀,雖然他們可能會說自己是現實主義者─指出MSMA不會同意CRT車隊的存在,如果CRT車隊常常讓他們的廠隊處於被打臉的狀態之下。這些人指向工廠現在所擁有的主導權,以及現在motoGP車所需要的複雜的電子系統,用來掌握輪胎的磨耗,管理車輛的油耗,管理車輛的動態,起跑控制,循跡系統,以及使一台車能穩定得行駛在賽道上。電子系統是昂貴的,而且能藉由模擬來得到更多數據。這是戰爭,錢多的人就是贏家,而CRT車隊永遠都不是錢多的人...

而樂觀的人指出CRT車隊擁有24公升燃油以及12具引擎的優惠。一位專家直接參與團隊以及工廠一直要求和我說,我們擔心CRT車隊的額外燃油優勢。這額外的燃油(比原廠型的還要多14%,並且與第一台motoGP賽車一樣多)不需要做油耗控管,這代表著賽車不會因為比賽的進行而失去動力,更重要的是,CRT賽車可以完全應用多餘的燃油來增加灣速─到目前為止motoGP中最明顯的就是過彎速度─它可以完全不用多餘的電子系統來控制油耗。

所以儘管電子系統在CRT賽車上仍然扮演相當重大的角色─他仍需要起跑控制,以及小幅度的循跡控制─但真正困難的東西(油耗管理以及彎速)已被取代。就CRT賽車來說電子系統已經足夠了,而賽車可能可以引發一些驚喜。

最後對於1000cc要說的是,那些想看到動力滑胎的人可能要失望了。800cc時代已經讓電子系統升級到目前的程度,就算是CRT賽車,進彎時前輪仍然牢牢的指向出口,而後輪的滑動則保持在最小的程度。即使有更多的燃油,更強的扭力以及馬力,在賽道上最快的方式是250的風格,滑順,並且保持相當高的彎速。

那麼我們將看到這些CRT車隊來自?
答案很簡單:一是在moto2,你可以看到40台車在這級別來說已經太多,隊伍間的差距也相當明顯:一方面Speed Up, Marc VDS, Technomag CIP, Interwetten和(前)motoGP車隊例如Tech3,Gresini和Pons主導著賽事,而小一點,經驗不足的車隊,如 Holiday Gym, Kiefer和BQR還在努力奮鬥。儘管Dorna承諾(應該說威脅)2011年時只有少數隊伍會被允許加入moto2,但還是有將近40台車在三月的卡達站出賽。

對moto2來說是個訓練場,人才庫,好一點的車隊將被邀請進2012年成為CRT車隊 ,車架製造商如FTR,Suter和 Kalex 正在moto2學習寶貴的設計賽車經驗,當前2行程250及125車隊轉戰四行程賽車,車隊學著發展四行程賽車,並提供回饋給車架製造商。

Dorna的希望(以及FIM跟IRTA的希望)是這些經驗會促使這些隊伍在2012年時升上motoGP級別。Marc VDS team已經和Suter已經在準備CRT賽車了,雖然目前還沒有協議能讓他出賽。這車隊2012年上motoGP的可能性是有的。Marc VDS team將不會是唯一的車隊:Pons, Giampiero Sacchi's new Ioda Racing project, Antonio Banderas' Jack&Jones team, MZ,以及JiR僅舉個例子,都有興趣上motoGP成為CRT車隊。已知的情報顯示,至少有4到6台車將會加入motoGP賽事,未來的日子應該會更多。

這對motoGP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而Infront Motor Sports(經營WSBK)會做什麼反應?對於motoGP裡的工場的遠景是什麼?
motoGP的表象正在改變,2012年只是個開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20: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 GP革命:part II MotoGP VS WSBK



motoGP參賽數量減少到17台車已經持續了三年。三年來的第二次,製造商無法展現他的誠意,Suzuki在2011年只派出了一位車手。贊助商退出並且車隊正抱怨著沒錢,有些事必須要做。

整個2009年,MotoGP制定規則的機制,GP委員會,吵著使這一系列賽變得更便宜,從而擴大賽事規模。而這個解決方案在2009年12月正式宣布,我們將重返1000cc並且具體限制在:最多4缸,缸徑最大81mm。

但這本身並不夠。在整個過程當中,放棄私人車隊的引擎需要是原型引擎這個規定,這些所謂的CRT車隊被允許拿大改量產引擎搭配原型車架。為了確保這些車隊不會被迫太多錢在引擎的電控設備上,CRT賽車被允許比工廠賽車多配3公升燃油。

當然,早在2003我們就已經試過了, 在Peter Clifford的管理下,WCN車隊使用兩台Harris WCM MotoGP 賽車,它的引擎是用Yamaha YZF R1為基礎,置放在由Harris所做的原型車架上。WCN車隊在當年的第一場比賽出賽時,即被驗出非原型引擎而被取消資格。

CRT車隊正受到當初毀掉WCN車隊的壓力所威脅。

而這個問題正是,就 Infront Motor Sports(WSBK系列)的觀點來看,他們覺得他們已經壟斷了一個量產摩托車的比賽。而對 Infront來說CRT計畫就像早在2003年WCN一樣是公然侵犯他們的權力。

去年WSBK的Brno站,Maurizio Flammini站在Infront的立場提出質疑並且不留餘地,"我們聽見關於MotoGP打算使用從SBK衍生出來的引擎來對抗WSBK""假使這真的發生了,你應該知道我們有很強的合約,並且很有可能會像過去一樣保護SBK"

假使他的聲明不夠明確,這很明顯的是因為這是Maurizio,而不是他的哥哥 Paolo。參訪過WSBK的每一站的話,就很有機會碰上Paolo Flammini,他負責這一系列賽事的大小事。一般來說,如果 Infront(或者習慣叫他FGSport)需要向外發表新聞稿,IMS的高級新聞主管Julian Thomas將會招集所有媒體到一個房間跟Paolo開記者招待會。 Paolo Flammini掌握的World Superbikes.的命脈。

當Infront有大事要宣布, Paolo會主持記者招待會,但是由Maurizio來說話。Maurizio花比較多時間和這一系列賽背後的政治經濟後援待在IMS的羅馬辦公室。Maurizio是WSBK的強棒。

所以當Maurizio談到要捍衛WSBK的利益以及他們所壟斷的量產車賽車,你會明白這是相當嚴肅的。Maurizio幾乎是直接發出"官方"信件,並且和FIM方互相對應的是,他召集了IMS所有的律師準備打一場仗。上一次這麼做的時候,它改變了MotoGP的行程,並且狠狠的打擊WCN車隊。

感覺上Infront會在未來直接攻擊,所以,這麼說Dorna就應該要擔心了嗎?答案是絕對不會。Dorna跟FIM有個合約來舉辦GP大賽,而且如果Dorna決定只能使用CBR1000RR來比賽,Infront 也沒辦法拿Dorna怎麼樣。但這並不意味著Dorna可以就直接這麼做了,畢竟:第一,FIM會退出MotoGP,並且在必要的時候,禁止他的協會成員參與這一系列的任何活動。

Infront可能不會對Dorna的決定採取法律途徑,但你可以打賭,明天早上9點FIM在日內瓦的總部門口會收到又厚又嚴厲的抗議書。提醒他們對Infront Motor Sports的義務,並且提醒他們要是違約的話將會花"大"錢。就如同2003年WSBK的老闆對FIM施以壓力來干預。

這正是目前Infront到2012年前的行動綱領。Infront在賭,他在賭FGSport-Infront的前身,在2012年同樣作用。2003年的時候,FGSport對當時FIM總裁Francesco Zerbi 施加壓力,要他禁止WCN出賽,而FIM裁定WCN賽車不是原型機種,而是基於Yamaha YZF R1,雖然不嚴謹。

但2003年與2012年之間也有些關鍵的差別。根據規定,MotoGP賽車需要是原型賽車仍然是需要的,但2012年的規則還沒完全敲定。該規則很可能在寫在2012年規則書之前就被放棄,或者是放寬"原型"的定義。

最明顯的變化是,政治問題,問題出在人事上。Zerbi,義大利人,Italian Motorcycle Federation的前總裁, 與FGSport有密切的關係,他已經不再是FIM的總裁,取代他的是委瑞內拉的前GP車隊經理Vito Ippolito。Ippolito沒有保留的想要削減賽事成本以達到恢復良好的賽事規模大小。這個委瑞內拉人曾多次呼籲恢復量產賽車,如主導整個70年代及80年代賽車界的Yamaha TZ系列以及Suzuki RG系列。雖然過去Yamaha曾經大量生產出售純種賽車TZ系列給私人車隊,且他們認為不無不妥。

FIM的主席,是唯一會受到Infront的壓力,也是唯一能採取行動干預Dorna的一方。雖然 Ippolito 一直堅持,甚至霸道對待Infront和Dorna雙方,他的背景,使他對MotoGP產生很自然的同情心態。任何打算制止CRT計畫的通通要要經過 Ippolito,由他決定是否採取行動。
因此,MotoGP的規則規定,MotoGP賽車一定要是原型賽車是確定的,那麼就得由FIM決定所謂的"原型賽車"的定義。假使FIM認定一台具備原型車架搭載量產引擎的賽車是一台"原型賽車",那不論Infront怎麼說,FIM都會讓CRT車隊出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20: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但MotoGP賽車是否是原型賽車這件事根本就不重要。問題的癥結點在Infront跟FIM的合約,這才是Infront跟FIM的認知不同的地方,Maurizio Flammini在Brno的發言中很明確的提到Infront目前的立場"我們有很有效的合約,而且我們會捍衛WSBK的權利,如同我們過去所做的一樣。"Flammini也聲稱他從FIM那邊收到律師信支持他們的立場"MotoGP永遠不會舉辦量產引擎賽車的比賽"

但Vito Ippolito則不這麼認為。他在2010年三月接受motomatters採訪時成清了FIM在合約中的立場。"關鍵在於"同系列homologation",我們和Flammini的合約上寫著,他們必須使用量產車。但在這個案例上,[MotoGP賽車搭配量產引擎,以及moto2賽車]這些賽車不能算"同系列",因為他們並不是量產車。
(譯按:這邊提到motomatter的另一篇關於GP VS WSBK的報導由於翻譯本篇是我還沒看過該篇報導,所以這邊會不好翻,可能會導致大家有些閱讀上的困擾)

以Ippolito的看法,CRT賽車的合格性-量產引擎搭配原型車架-與FIM和Infront的合約八竿子打不著關係。Ippolito明確的聲明"
Infront有權力組織一個量產車的摩托車冠軍賽,但他們所壟斷的賽車是由FIM所認定同系列賽車。由製造商,日本、德國和義大利所生產的運動款摩托車,銷售給大眾。由FIM認定這些在Infront 組織的賽事參賽的車為同一類。

假使一個CRT車隊做了一台具有原型車架的車,搭配類似BMW S1000RR或者Suzuki GSX-R1000引擎,就算這跟WSBK中 Leon Haslam和 Michel Fabrizio的坐騎很類似,FIM沒理由阻止他,且 Infront沒理由抱怨。那些引擎或許一開始跟那些量產車有相同的命運,但是一旦他們最後裝在Marc VDS Racing Suter 1000的賽車上,他們就一點關係也沒有了。

Infront當然明白這點,那麼為什麼?你有可能會這麼問,他們是不是正面臨高風險的政治遊戲?為什麼在FIM總裁不甚苟同的情況之下,他們還能宣稱他們壟斷了量產"引擎"的賽事?他們為什麼要破壞和他們有良好合作關係的FIM?上面提到的法律問題他們根本沒有贏面。對Maurizio Flammini 來說,打壓CRT賽車決不手軟,他在Brno對記者說:我們會繼續支持Superbike直到用盡我們的錢""我們身後有強大的支援,那就是Infront Sports跟 Media:這是間規模非常大的國際公司,而且很難與他們對抗...。"

究其原因,肯定是為了阻止在WSBK中的廠隊靠著加入CRT車隊跳槽到MotoGP去。Infront目前最害怕的就是BMW以及APrilia-兩間都曾經表示出想轉往MotoGP發展-會靠著CRT車隊涉足MotoGP,並且在過程中退出WSBK。在這情況下,Infront採取法律途徑的對象可能就不是Dorna和FIM,反而是WSBK中的廠隊,以確保他們會待在WSBK。

本季WSBK很明確的依賴廠隊支援,總共21支隊伍參加WSBK級別。21隊裡有14隊,或者說是2/3,無論是廠隊或者半廠隊,製造商成單一部分賽事成本。BMW以及Aprilia運行全廠隊,以及提供私人車隊,Infront禁不起他們轉往MotoGP所造成的損失。幸運的是,Aprilia是Dorna最不想他加入的廠隊,這義大利製造商在motoGP闈場裡頭留下一堆爛攤子,他掌控了250以及前125級別,駕駛RSA250成本高達百萬,這使得一些比較沒錢的隊伍根本無法競爭。

某種程度上,我們在moto2上看到Infront打算對抗CRT展現的策略。當moto2級別發布時,四缸量產引擎搭配原型車架, Infront透過一些嚴厲的抗議手段反對任何在WSBK級別以外進行量產引擎競賽。當GP賽事委員會宣布moto2使用規範引擎,由本田提供,且由 Geo Tech Engineering籌備引擎時,Infront什麼也沒做,只說"我們會密切監察相關情形"並且"研究這些選項"

Maurizio Flammini在Brno的演說中提到這個問題,並且解釋Infront之前譴責FIM侵犯了他們的合約。"Carmelo來找我們,然後說我們想用一些量產引擎而我們能怎麼做,我說你知道我們只想幫忙," Flammini 告訴記者"我們說只要他是單一品牌,且沒有商標,(假使他不是Honda或Ducati引擎,只是一個引擎,沒有品牌),我們會說好,我們能接受,因為這就不是製造商的競爭,而且沒人會知道這是誰家的引擎。

事實上,moto2的競爭對象是FTR、Suter、 Moriwaki、 Kalexe、 Tech 3,而不是Honda、Yamaha、Suzuki、Kawasaki,使得moto2可以被接受。要不是Dorna進它所能來轉移目標,WSBK的一些車隊可是都對這個級別很有興趣。而制式引擎是Honda製的又幾乎是無人不知,特別考慮到是Honda,所有車隊都特別貼上自己的贊助或車隊名稱來避嫌,所以才有Marc VDS Racing Suter,Ioda Racing FTR或the Gresini Moriwaki ,只有MZ在它們的車子上使用了Honda的名字。

moto2可以說是先鋪好了一條路走,所以沒什麼問題。用了非品牌引擎算是給Flammini 一個台階下,讓Infront不丟面子。從Infront那邊得到的消息是,假使CRT使用制式引擎的話,那Infront將會放棄昂貴的訴訟管道。

在motoGP級別中,使用制式引擎的機會又是微乎其微,但那更不是問題。CRT賽車根本是確定使用量產引擎了,但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他們不會在油箱上貼製造商的名稱。該車將冠上車隊或者車架製造商的名字,而不是引擎製造商。所以你可以合理的期望看見Marc VDS Racing Suter、Kiefer Racing Kalex或者是Mapfre Aspar FTR。你不會看到的是 the Marc VDS BMW、Mapfre Aspar Aprilia,不管賽車要不要用這些引擎。這個想法是提倡車隊加入比賽,而不是製造商。

有了Dorna的保證-Infront肯定會收到-CRT車隊不會宣傳他的引擎是哪來的,所以Infront必須接受CRT的存在。在法律上,沒有人看過該合約-也就是說他們站不住腳-他們無法對FIM採取法律途徑來阻止正要實行的CRT規則。Infront可能會打一場打不贏的官司,不過他們肯定會讓FIM損失龐大的資源。國際賽車聯盟未必會沒錢,但他們肯定無法跟資金上億的Infront Sports以及擁有世界杯足球賽權利的Media相比,曠日廢時的訴訟對FIM來講會是昂貴而且浪費資源的。

MotoGP的CRT規則,允許量產引擎搭配原型車架,可能演變成WSBK、MotoGP以及FIM的戰場。WSBK背後的 Infront,不一定能贏得這場戰爭,但他有辦法讓這場戰鬥變得相當昂貴。兩個摩托車世界錦標賽都上有空間,但都需要注意成本。

真正的受害者是WCN車隊。早在2003年,他們早已經窺視到未來MotoGP賽事發展,卻發現自己被當時的政治給打敗了。
接下來第三系列我們將來談談這些政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20: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GP革命:prat III Dorna VS MSMA



在這一系列的第一部分,我們討論了2012年新的1000cc規則,特別是,所謂的被允許使用量產引擎為基底的CRT車隊。第二部分, 我們討論了Infront Motor Sports反對這項與World Superbike相像的規則,以及他們為什麼有可能會失敗。而第三部分,我們將注意力從這些規則轉移到相關的政治部分。

Dorna的CEO,Carmelo Ezpeleta是最容易被MotoGP車迷罵的人之一。他被罵對MotoGP做了很多改變,不只是因為取消990cc改制成800cc,扼殺了這項運動的看頭。 Ezpeleta 每改一次規則就被罵一次,指他模糊焦點。
(某K:這句話有夠難翻 Ezpeleta gets the blame for each new rule change, charged with fiddling while Rome burns.)。

但事實上,這些指控沒啥根據。Ezpeleta是無辜的,所有規則的改變,都是各廠隊直接請Dorna跟IRTA去改規則盡力去減輕廠隊製造廠商的負擔。

自從MotoGP改成四行程之後,各製造商聯合起來組成MSMA壟斷所有技術規定。藉由技術交流以及致力造車來保持賽事規模,MSMA已經能在技術規則上發號施令,以保存他們覺得有必要留下的東西。當時的想法是,工廠負責管理規則一方面讓他們能負擔的起成本,另一方面是保證能提供足夠的賽車。

但並沒有像上面那樣發展。三年前,我寫了些關於MotoGP越來越花錢的原因:事實上,工廠得提高自己的成本才有辦法競爭。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工廠證明自己賽車計畫給那些付錢的人-公司的執行部門,負責公司營運的人,而不是他們的賽車傳統。在白熱化的競爭之下,過程都一樣,跑跑參數,並且工程師在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會比待在無塵室學習得更快。那些支持者表示,害怕失敗的屈辱,可望成功的興奮是很棒的原動力。

目前已經有很大的進展-現在最後一代的800cc賽車是相當卓越的賽車,21公升的燃油,由令人難以置信的電子系統,提供驚人的油耗以及油門反應,但成本卻是將近天文數字。製造商一個接著一個離開,而留下的又慢慢的減少車子的數量。2011年開賽總共有17台賽車,9台工廠賽車,8台衛星賽車,從菲利浦島開始用下14位,很有可能到瓦倫西亞會更少。

隨著明年租賃引擎的價格暴漲,事情看起來又更糟糕了。Honda是最糟糕的,根據報導,一架衛星版的RC213V整賽季要價450萬歐元,這其中650,000歐元是拿來買無縫變速箱。而這650,000歐元讓你買到約0.2到0.3秒的圈速,這明顯投資報酬率不高。Ducati跟Yamaha是有比較好一點,但兩者仍需要2.5到3百萬歐元來租一台賽車。目前的情況看來,明年可能會有4台Honda,4台Yamaha,4台Ducati,由於Simoncelli的過世,其中一台Honda又不確定了。

Carmelo Ezpeleta已經受夠了。隨著明年製造商參賽數降低,MSMA已經沒有資格可以討價還價。工廠們要求減小排量至800cc搭配21公升的燃油,單季最大配額6架引擎,以及限制測試次數。他們要的都給他們了,但結果卻不是賽事穩定成長,而是成本倍增,賽事規模也縮到一個可笑的境界。從現在起,Dorna執行長要自己來處理這些事。

第一步就是引進CRT車隊-在不久的將來名稱應該會改變(某K:當然啊,都什麼時候了還在CRT,大家都在看液晶電視了。)-使團隊能夠花比衛星版賽車更少的錢加入比賽。隨著改制1000cc引擎-特別是最大缸徑限制在81mm之下-這讓車隊能使用價格比衛星引擎還便宜的量產引擎來參加比賽。MSMA已經準備好接受改變,因為這能減輕他們資助衛星車隊的壓力,甚至能補貼一些收入。有了CRT規則在此,引擎符合CRT賽車規定-繳交20000歐元後馬上就可以參賽-,他們保證只要競爭對手(特別是Aprilia跟BMW)願意繳錢就能參賽。

CRT規定被認為是Carmelo Ezpeleta在降低參賽門檻。儘管Stefan Bradl 的贊助商給他250萬歐元,但他還是因為經費不足,無法升上MotoGP,且Aspar也停止和Ducati合作轉型為CRT車隊,Ezpeleta 做了個決定。Ezpeleta宣布,2013年起將不在資助衛星車隊,轉而資助CRT車隊。

Dorna把這系列的52%收入拿來資助私人車隊,Ezpeleta在和羅馬體育報的記者Paolo Scalera採訪中透露"這些錢我可以拿來支助更多CRT車隊。"  一台CRT賽車造價大概在800,000到150萬歐元之間,這得看車架及引擎的選擇,目前為止Dorna所支助的1台衛星賽車大概可以補助2到3台CRT賽車上場。

對於CRT賽車的批評往往是他們永遠無法跟工廠賽車競爭,Suter/BMW CRT賽車跟工廠賽車在 Mugello跟Brno的秒差更凸顯了這點。但是他們的目的並不是要與工廠賽車來競爭:儘管他們轉型成為CRT車隊省下了350萬歐元,他們也無法負擔的起雇用那些主導MotoGP賽事的外星人的費用。只有5間廠隊有能力花500到1500萬歐元來請Dani Pedrosa, Casey Stoner, Jorge Lorenzo 或 Valentino Rossi來跑個一圈半秒的。

CRT車隊的目的是要取代衛星車隊。對於私人車隊來說騎衛星版賽車拿個第六是相當有希望的,運氣好的話還能上上頒獎台,要是受傷或是天氣狀況不佳對他們來說都是有利的。所以,現在私人車隊面臨著一個選擇:花3百萬歐元來當個最好的衛星車隊;或是花個一百萬歐元來當個最好的CRT車隊。如果衛星車隊通通轉為CRT車隊-當然,只要Dorna停止補助就行了-將不再有為了打敗僅僅一位廠隊車手拿第六這種情形出現,而是大家都要來爭奪這個第七名,這麼一來,就沒人要看廠隊車手了。CRT賽車或許比工廠賽車慢很多,但由於成本相差太大,也就變得不太重要了。

但差別可能不像大多數人想的一樣。羅馬體育報說,如果有必要,Ezpeleta很明確的願意允許CRT賽車增加燃油容量。目前,CRT賽車允許使用24公升燃料,而不是工廠賽車的21公升,但他們可以得到更多。 Ezpeleta說:假使24公升不夠,那就在多給兩公升,或者三公升。

根據圍場方面表示,工廠很擔心CRT賽車多出來的那三公升。只要多出兩公升就能讓一台車產生很大的不同。額外的燃油是為了補償工廠用來彌補彎速及油門反應所使用CRT所沒有的大量電子系統,這一類的電子系統占用了相大龐大的預算,順道一提,做為研發量產車的油門反應技術,也是賽車研發的目的之一。由於不需要再那麼省油,CRT賽車可以用更快更理想的速度與角度進灣,並且大手油門好在出彎的時候有更好的油門反應。這很容易達成與設定,而且幾乎和MotoGP聰明的賽車控制系統一樣有效。

想要通過CRT額外供油條例,需要對Dorna方威脅利誘。MSMA一樣有辦法壟斷技術法規,但可以規避。Dorna是個別和製造商簽約,而不是一起在MSMA簽約,除了工廠本身,Ezpeleta應該能奪回規則的控制權。他甚至可以決定單方面使用權力來修改技術法規,且不用冒著廠隊離開這系列賽的風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20: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對最負盛名的摩托車系列賽MotoGP來說這值得去賭,工廠對GP賽的價值抱有長遠的期望,必且希望能在最頂級的賽事中參賽。他們能將注意力轉往WSBK,但Flammini兄弟卻從很久之前從工廠的手上壟斷了技術規定,所以任何轉投WSBK的人會發現自己在WSBK的圍場比起在MotoGP的圍場將是多麼的無力。或者是更糟糕的是,他們沒有自由來發展自己的技術以及無法宣傳自己的廠牌。

如果MSMA的眾工廠要抵制Dorna制定的新規則(而且IRTA以及FIM完全支持的話),最有可能的行動就是撤到只剩廠隊。但那樣就著了Ezpeleta的道了"如果他們只派出6台車[2台Honda、2台Yamaha、2台Ducati](某K: Suzuki被邊緣化了嗎...)那很好,他們會成為世界冠軍,而我會致力於其他16台車。"Dorna的老闆這樣告訴AS。廠隊會上頒獎台並且獲得勝利來給他們的董事會看,而在廠車後面會有大數量的CRT賽車提供車迷觀賞賽事。

雖然很多人會對於原型機的失落感到難過,但對於他們的沒落(或者說阻止他們過度激烈的舉動)是對的並且是有必要的。有些人純粹認為,MotoGP應該是摩托車賽事的頂尖,而且應該沒有量產賽車的容身之處。撇開排量限制以及油耗補助及一些不必要的限制不說,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所有會發亮的東西都需要代價。只要MotoGP繼續失敗,這系列唯一存活的希望就是提供娛樂,這些800cc是科技奇蹟,但卻讓我們見識到了乏味的賽車。

早在2005,2006年,MotoGP車迷曾嘲笑F1車迷,說他們怎麼可以看這麼沉悶的比賽。但幾年過後,風水輪流轉,MotoGP消失的超車片段,在F1中越來越多。F1受歡迎程度持續成長,而MotoGP則是停滯不前,只靠著Valentino Rossi人格魅力吸引群眾,而不是賽車本身。F1已經意識到他身處於娛樂產業,而MotoGP的人還相信他們只是被經濟風暴隔離在世界之外,並等著被資助。

F1的成功,大部分要歸功於Bernie Ecclestone的團隊讓賽事變得更刺激。如果說為什麼喜歡Bernie Ecclestone-那會有好多可以講,而且大多是無法打出來的。但他知道,不能靠廠家來支撐賽事運作。這是Carmelo Ezpeleta自從Ecclestone離開MotoGP(或者應該說500GP)轉往F1以來得到的第二次教訓。

事情是這樣的:製造商靠賣車賺錢,而賽車只是發展以及開發他們賣的車子的市場的工具。賽車是附屬在主業之下的事務,而主業是製造公路用車。而另一方面,車隊就只要比賽,沒其他的了。假使工廠不打算比賽,他們能找其他出口來推廣他們的產品,但不會改變他們的核心業務。如果車隊不比賽,那他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他的成員會往其他方向發展。

在接受Mela Chercoles的採訪中,Ezpeleta 很明確自己是站在哪一方。"我們正向F1那個方向靠近""我們必須讓規則更簡單、更便宜、讓更多人有興趣加入,並且讓賽道上的戰鬥多一些。 Ezpeleta指出,當他宣布moto2級別時遭受到一些嚴厲的批評諷刺,但現在卻可能成為一周末最令人期待的比賽。為了朝向更緊密更有趣的賽事方向移動, Ezpeleta必須再次操縱這一個系列,讓規則回到類以生計的人們手中:車隊、組織者或聯盟。如果工廠想一起玩,那很好,就得照Dorna的規矩走,而不是反其道而行。

MotoGP正在改變,而且比原先計畫的速度更快。當我剛開始寫的時候-在2011年賽季開始前-我認為MotoGP需要5年的時間來徹底改變。事情已經到我無法想像的地步了,直到2013年的MotoGP跟我們現在看見的可能完全不同。

隨著衛星車隊可能淘汰,工廠賽車可能縮編制6台。在廠車後面,我們將能看見滿滿24台性能接近的賽車同場較量。由於有更多的燃油,車手超車的選擇變多了,並且有更多的機會修正他們在超車時所犯下的錯誤。增加較軟的普利司通輪胎,讓暖胎更快,工作溫度上迅速上升,更方便節省輪胎,這使第七名的爭奪戰更加好看。800cc鼓吹完美,嚴懲錯誤,並且獎勵那些每圈都能精確無誤的車手。軟胎和大排量引擎應該能改善目前的表演,儘管工廠賽車可能奪冠,但真正的娛樂會來自CRT賽車。

CRT賽車是MotoGP的未來:這在規則宣布的那一刻就相當明顯。但不論改變會多快或多遠都會使眾人甚至是Carmelo Ezpeleta都會感到驚訝。經濟情況以及機會-Honda引擎租金上漲是因為3月份日本遭受的地震及海嘯-加速了這系列的變化。MotoGP將會繼續是頂尖的摩托車賽,但不同的是,他不再是頂級技術需求取向。如果他是頂尖的娛樂事業,那每個人都會跟他一起改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摩托坊(MOTOF.cn) ( 粤ICP备2020133911号-1 )

GMT+8, 2025-8-5 17:05 , Processed in 0.037232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