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账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07|回复: 12

求助机车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8 01: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成为摩托坊论坛会员,结交天南地北好机友,和广大车友分享你的精彩图文游记,和众多摩坛大神交流玩车心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账号

×
未命名.jpg
哪一位可以整理一下R1的资料呢~~
发表于 2009-7-18 02: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Yamaha](1998-2008) YZF-R1資料

1998 Yamaha YZF-R1
接近150匹的最大马力,177kg的净重,Deltabox的车架,这就是Yamaha1998年推出的第一代YZF-R1。新的R1取代了原有的YZF-1000 Thunder ACE,成为厂方新的运动型产品旗舰,厂方把它称之为:“不妥协的超级运动机器。”发动机的型式则与上一代相同:水冷四冲程直列四汽缸、DOHC二十汽阀。而作为观众,新车与上一代相比,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以往平行的前后座位,变成了一高一低的座位。这表示Yamaha决意将原来此级别的街跑车路线,转往纯运动型的方向。
   1997年的冬天,YAMAHA车厂选择了西班牙Albecete跑道和附近的公路,作为YZF-R1首次公开给新闻界试乘之大日子, Albecete跑道全长3,480m,全球欲率先试车的都要搭乘飞机往西班牙参与盛事,本刊特约海外试车员Roland Brown今次为本港介绍这架被誉为98年最佳机车的R1。 YZF-R1之成功并非单纯速度之快,而是她的操纵性能之突出。自从9月在意大利米兰车展展出之后,她吸引人的150匹马力及177KG干重已是惊世之举,因她已是同级之冠,再加上只有1395mm轴距,这骄人的三个数字,足以震憾车坛,而短轴距反映出灵敏的操纵性。 试想想身处弯多的路面,一架出色的600CC跑车通常要比大车好,较轻盈,较准确。再幻想一架600CC改良了出色的车架设计,先进的悬挂系统、优质迫力、抓著力佳的轮胎,再加上一台高性能,一触即发及绝大部分转速动力澎湃的引擎,便有如一架FZR400加上Thunderace之引擎,R1是两者的结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8 02: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 Yamaha YZF-R1




2000年款的R1,车身与发动机均经过了大幅的改良,整车的净重降低了2公斤(175公斤),线条、操控性也经过重新设计,采用了钛合金的排汽管,110.3kw(超过150匹)的最大马力。


2000 Yamaha YZF-R1 規格表

引擎形式:四衝水冷DOHC 20活瓣並列4汽缸
缸徑 x 衝程:74.0 mm x 58.0 mm
壓縮比 11.8 : 1
總排氣量:998 cc
最高馬力:154ps/10,000
最大扭力:10.99kg-m / 8,500rpm
車架形式:DeltaBox II鋁合金雙樑式車架
傳動系統:濕式多片6前速鏈傳動
燃油供應:40mm Mikuni CV化油器 x 4
前傾角(R):24°
拖曳距(T):92mm
前懸掛系統:41mm倒立套管前叉,三項調較
後懸掛系統:單筒油壓避震,三項調較
輪胎(前):120/70 - 17
輪胎(後):190/50 - 17
前掣動系統:2 x 298mm剎車碟4活塞對向卡鉗
後掣動系統:245mm單碟配兩活塞卡鉗
長 x 闊 x 高:2040 x 705 x 1105mm
軸距:1395mm
最低離地距:140mm
座高:815mm
乾重:175kg
油缸容量:18公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8 02: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1 Yamaha YZF-R1


2001’YZF-R1是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在外观略作改动而成,其他的基本没多大的分别。


2001 Yamaha YZF-R1 規格表

引擎形式:四衝水冷DOHC 20活瓣並列4汽缸
缸徑 x 衝程:74.0 mm x 58.0 mm
壓縮比 11.8 : 1
總排氣量:998 cc
最高馬力:154ps/10,000
最大扭力:7.9kg-m / 8,500rpm
車架形式:鋁合金雙翼樑車架
傳動系統:濕式多片6前速鏈傳動
燃油供應:Mikuni BDSR40/4
前傾角(R):24°
拖曳距(T):103mm
前懸掛系統:41mm倒立套管前叉,全功能調較
後懸掛系統:單筒油壓避震,全功能調較
輪胎(前):120/70 - 17
輪胎(後):190/50 - 17
前掣動系統:2 x 298mm剎車碟4活塞對向卡鉗
後掣動系統:245mm單碟配兩活塞卡鉗
長 x 闊 x 高:2040 x 705 x 1105mm
軸距:1395mm
最低離地距:140mm
座高:825mm
乾重:175kg
油缸容量:17公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8 02: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2 Yamaha YZF-R1



  第一代YZF-R1在1998年推出,以600級身驅藏著1000級引擎作賣點,緊湊的車身結構,配合輕巧的操控反應,超級跑車的定義又再改寫。曾

雄霸一時的CBR900RR馬上彈開,當年R1的風頭一時無倆。

  但世界輪流轉,其後鈴木的GSX-R1000再度把車迷的心扯走。在良性競爭下,Yamaha在01年9月宣佈推出全新的YZF-R1,引擎改動部份包括

進氣/排氣系,供油系統改用電子燃油噴注,車架起用第三代DeltaBox車架,比起DeltaBox II剛性提高了30%。配合減磅偷輕和應用新賽車科

技等的指定動作,致力再創造出另一個一公升級跑車的神話。

  據廠方產品資料的說法,表示全新的R1是強調人車之間的溝通信任,包括提升油門的線性輸出,增強高速操控和鼓勵駕駛者更輕易地做出

激烈的彎道動作。


動力改進

  02年YZF-R1的引擎大致上沿用上一代引擎的998cc水冷直四5活瓣規格,但全新的電子燃油噴注系統中的進氣系起用了生產性電單車首度採

用的吸式活塞設計,據說低轉時能維持最佳進氣量,在高轉時又能增強馬力的提升速度。其運作原理是利用一個懸浮狀態的活塞來控制進氣

量,透過多個感應器,探測生風和水箱的溫度,大氣壓力,曲軸的位置,油門開啟角度和當時轉數後,微型電腦ECU會決定適當的供油量以利

營做出最佳風油比例,令油門反應擁有傳統化油器的優點又有電子燃油噴注的準確表現。除此之外,引擎各部件都經過改良,致力提供一個

更穩定耐用的動力心臟。

  為改善高轉時進氣系會受到引擎熱力的影響,進氣導管採用了新設計,並縮短了30mm來改善低轉時的生風流量,風盒也由以往的盒狀改換

成類似碟狀的設計。

2002年的YZF-R1为其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开始采用了FI电子燃油喷注系统。同时还有新的、装有三路催化装置


的排汽系统,令R1符合欧的排放标准。其他新的设计,还包括了LED后尾灯、置于油箱上半部分的空气过滤盒


与外形等。而经过改良的发动机,也令最大马力提升至111.8kw152匹),全车净重则降低至174公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8 02: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 Yamaha YZF-R1




2003’YZF-R1在上一款的基础上,线条、图案略作改变而成。




2003 Yamaha YZF-R1 规格表

引擎形式:四衝水冷DOHC 20活瓣並列4汽缸
缸徑 x 衝程:74.0 mm x 58.0 mm
壓縮比 11.8 : 1
總排氣量:998 cc
最高馬力:152ps/10,500
最大扭力:10.9kg-m / 8,500rpm
車架形式:鋁合金雙翼樑車架
傳動系統:濕式多片6前速鏈傳動
燃油供應:Mikuni 電子燃油噴注系統
前傾角(R):24°
拖曳距(T):103mm
前懸掛系統:43mm倒立套管前叉,全功能調較
後懸掛系統:單筒油壓避震,全功能調較
輪胎(前):120/70 - ZR17 M/C (58W)
輪胎(後):190/60 - ZR17M/C (73W)
前掣動系統:2 x 298mm剎車碟4活塞對向卡鉗
後掣動系統:220mm單碟配兩活塞卡鉗
長 x 闊 x 高:2040 x 705 x 1105mm
軸距:1395mm
最低離地距:140mm
座高:820mm
乾重:174kg
油缸容量:17公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8 03: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 Yamaha  YZF-R1

  第三代的YZF-R1,最高馬力達到驚人的180hp(模擬Ram-Air計算),比起GSX-R1000的最大功率還要多了差不多10ps。即使不計Ram-Air的貢

獻,2004年全新R1的曲軸輸出也高達172hp,比起GSX-R1000的曲軸輸出還是多了差不多8ps。比較兩者的排氣量,全新R1比03年GSX-R1000多

了只有10cc (R1-998cc / GSXR 988cc),多了10cc排氣量能造出十匹馬力的差別嗎?當然不會。新R1的排氣量根本沒有變。證明第三代的

R1,造功水平再創高峰。

  細看這臺998cc水冷四衝程20活閥引擎,採用雙Ram-Air和更短衝程的設計(曲柄也短了7.5mm)來加快了活塞的上下動作 ,來提高可用轉數

(10,500rpm-->12,500rpm)。曲軸和鍛造活塞的重量都有減輕,其中以曲軸的重量被減輕了16%最為誇張。多了兩千轉係手的後果是,最高馬

力得以進一步搾取,但副作用是最大扭力10.9kg-m比起舊款遲了2000rpm才出現,車手要把引擎扭到10,500rpm才能取得最大扭力,意味著04

年R1比02年的R1更偏激,更考keep轉數的工夫。

  既然排氣量不變但衝程變短(58mm--->53.6mm),所以缸徑便由74mm增加至77mm,壓縮比也輕微提升了0.3至12.1:1。生氣閥門的面積和開

啟幅度都有增加以 便讓更多鮮風注入。較短身汽缸的好處是可以讓引擎高度變短,也可以更方便地向前傾,拉直了進氣閥的角度,減少進氣

阻力。


  新引擎以40度角前傾(以前是30度),全新CF鍛造技術製造的Deltabox第四代車架(和03年R6或04年Fazer600/Majesty250相同技術)的左右兩

條主翼樑,可以在引擎的上方跨過它而非在引擎的兩側掠過,結果是車架的剛性更高,垂直剛性提升200%!橫向剛性提高50%,而抗扭性則提

高了30%!除了提高剛性之外,在引擎上方跨過的車架,還可以順便收窄闊度(464mm --->395.6mm),製造更緊湊的駕駛空間,提升人車合一的感覺。Controlled Fill鍛造技術也包括R1的副車架和尾擔,後者的剛性更提高了30%。

  由座下伸出的EXUP排氣系統,除了附有催化器的中批那部份採用不銹鋼製造外,其餘都是採用鈦合金製造。新R1也把發電機移至汽缸之

後,有效增加了車身最大傾斜度至56度,讓高手有更多空間發揮過彎技術。

  全新行車電腦運算速度達到32-bit,全新電子燃油噴注系統的體積比舊款窄了27mm,並內置摩打推動第二油門活閥來順滑油門的響應性。

  收窄了的油缸也做了手腳。油缸的後半部份才是真正存放電油的地方,油缸的前半部份則借位給全新設計,壓力更高的風盒來搾取最高馬

力。把燃油集中存放在油缸的後半部份,令車身重心更集中。

  全功能調較的43mm KYB倒立前叉為了應付更艱辛的工作而改換了較硬的彈簧。全新五柱式合金輪框重量都有所減輕,分別是前輪輕了10%而

尾輪則輕了7.5%,對加減速和轉向都有更敏銳的幫助。

  車身縲絲大量採用中空輕身飛機縲絲來減輕重量,電池也改用更輕巧的貨色。最後成績是新R1比舊R1輕了2kg至172kg,但比起現款的GSX-

R1000乾重168kg仍然重了4Kg。

  通常電單車的前掣動卡鉗一旦採用放射式裝嵌法後,便可以把掣動碟的直徑縮小以減輕頭輪重量。但04'R1仍舊採用320mm直徑的掣動碟,

是意味著R1的掣動力再進一步嗎?尾掣動卡鉗和尾碟的重量也有輕微減輕。

  轉向幾何方面,拖曳距由97mm增加至103mm,分離式把手的位置提高了10mm,腳踏前移了2.5mm和降低了7.5mm。座位則由820mm提高至

835mm。車身呎碼方面,長度和闊度都輕微增加,而高度則維持不變。


2004’YZF-R1是该车型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款式:每公斤的车重有一匹的马力推动!发动机的缸径x


程,从以往的74mm x 58mm修改为77mm x 53.6mm,压缩比高达12.41,最大马力变成126.4kw



172匹),车身净重则由上一代的174公斤降至172公斤。除此之外,采用CF技术制作的DeltaboxⅤ铝合金




车架、新型的LCD仪表板、前辐射式刹车卡钳、马达驱动的间接控制油门…. ………..尤其是从乘客后座位的屁股



伸出来的排汽管,让人瞬间就年轻了十多年,回到了当年要掏尽积蓄之后享受TZR-3MA的时刻。


2004 Yamaha YZF-R1 規格表

引擎形式:四衝水冷DOHC 20活瓣並列4汽缸
缸徑 x 衝程:77.0mm x 53.6mm
壓縮比:12.3 : 1
總排氣量:998 cc
最高馬力:172hp/12,500rpm
最大扭力:10.6kg-m/10,500rpm
車架形式:鋁合金雙翼樑車架
傳動系統:濕式多片6前速鏈傳動
燃油供應:Mikuni 雙油閥電子燃油噴注系統
前傾角(R):24°
拖曳距(T):97mm
前懸掛系統:43mm倒立套管前叉,全功能調較120mm行程
後懸掛系統:單筒油壓避震,全功能調較130mm行程
輪胎(前):120/70 - ZR17
輪胎(後):190/50 - ZR17
前掣動系統:2 x 320mm剎車碟放射式4活塞對向卡鉗
後掣動系統:220mm單碟配 單活塞卡鉗
長 x 闊 x 高:2065 x 720 x 1105mm
軸距:1395mm
最低離地距:135mm
座高:835mm
乾重:172kg
油缸容量:17公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8 03: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 Yamaha  YZF-R1


除了外观的图案之外,2005年的YZF-R1与一款相比,并无重大的改变。




2005 Yamaha  YZF-R1 規格表

引擎形式:四冲水冷DOHC 20活瓣并列4汽缸
缸径 x 冲程:77.0mm x 53.6mm
压缩比 12.3 : 1
总排气量:998 cc
最高马力:172hp/12,500rpm
最大扭力:10.6kg-m/10,500rpm
车架形式: 铝合金双翼梁车架
传动系统 湿式多片6前速链传动
燃油供应 Mikuni 双油阀电子燃油喷注系统
前倾角( R):24°
拖曳距(T):97mm
前悬挂系统: 43mm倒立套管前叉,全功能调较120mm行程
后悬挂系统:单筒油压避震,全功能调较130mm行程
轮胎(前):120/70 - ZR17
轮胎(后):190/50 - ZR17
前掣动系统:2 x 320mm剎车碟放射式4活塞对向卡钳
后掣动系统:220mm单碟配 单活塞卡钳
长 x 阔 x 高:2065 x 720 x 1105mm
轴距:1395mm
最低离地距 135mm
座高:835mm
干重:172kg
油缸容量:17公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8 03: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 Yamaha  YZF-R1

  在04年面世的第四代YZF-R1,06年在外觀上並沒有太大改變,但在車架和引擎盤頂上都作出輕微修改。
  首先是凸輪驅動鏈的張力控制系統經過改良,密封性更高更耐用。其次是生氣閥長度比05年的生氣閥輕微縮短了5mm,據廠方的說法是縮短了15%長度,再配合進氣岐管的形狀修改,令引擎生氣閥進氣的速度更高。
  06年R1的馬力輸出輕微增加了三匹,壓縮比也輕微提高了0.1至12.4:1,在沒有Ram-air下仍可做出175hp/12,500rpm的成績。
  06年R1的車架雖然仍是第五代的Deltabox鋁合金車架,但透過改動車架不同部份的厚度,令到06年R1車架的抗扭快取得更佳平衡。經過幾千小時的賽道和道路反覆試車,發現在主車架近鵝頸部份的剛性輕微調低,調低下眼鏡位置和修改引擎連接上車架的部份,會令轉向時會有更敏捷的反應,但不會影響高速行車時車架的穩定性。
  06年R1的尾搖臂加長了20mm,讓軸心更接近車體,減低車鏈張力變化時對尾避震的影響,也令重心分佈轉移了1%至頭輪。新車架的縱向剛性維持不變但橫向剛性則稍為調低。據廠方的說法是,車架修改的每一部份雖然都十分輕微,但結合在一起時所產生的效應便十分大,攻彎、加速或減速時06 R1擁有更上乘操控性能。
  打鐵趁熱,Yamaha在06年款的YZF-R1身上,注入五十週年紀念原素。經典的黃黑格仔賽車花,輪圈邊上有螢光線,令本身已是一個經典的YZFR1,再添上珍貴的色彩。
Yamaha限量推出500臺的R1-SP版。
  令人垂涎的SP版有圈速計時器,Ohlins43mm倒立前叉和能調較座高10mm的Ohlins尾避震。專業的Ohlins避震系統比標準版避震有更高的調較性,能適應不同賽道的設定要求。傳動系統採用更適合比賽的Slipper Clutch防鎖轆極力子,轆軨也採用和YZF-M1一樣的鍛造輕量化的Marchesini作品,比起標準版轆軨輕了400g。尾喉更以金色仕樣以作識別。
2006YZF-R1,马力较2004’2005’的版本提高了3匹至175匹,车身长了20mm,全车净重略有增加变成了173公斤。仪表板的上,也增加了可以记录圈速的功能。而外观的图案,渗入了更多Yamaha的传统元素以纪念厂方的五十周年。


2006 Yamaha  YZF-R1 規格表

引擎形式:四冲程水冷并列四汽缸DOHC二十阀门
總排气量:998cc  
缸径 x 冲程:77.0 x 53.5mm
供油系统:Mikuni 双油阀电子燃油喷注系统   
压缩比:12.4:1
最大马力:175hp/12,500rpm   
最大扭力:11kg-m/10,500rpm
传动方式:六前速湿式多片离合器,链传动
车链长度:#530 O-ring   点火方式:DC-CDI
前掣动:2 x 320mm剎车碟放射式4活塞对向卡钳
尾制动:220mm单碟配 单活塞卡钳
前避震:43mm倒立套筒前叉全功能調校,120mm行程   
尾避震:铝合金摇臂,单筒油压弹簧避震全功能调校,130mm行程
前胎:120/70-ZR17   
后胎:190-50-ZR17
干重:173kg / 174kg  
油缸容量:18公升
长 x 阔x 高:2065 x 720 x 1105mm
前倾角/拖曳距:24°/ 97mm   
座高:835mm
最低离地距:135mm   
轴距:1415mm




标准版: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纪念版: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SP限量版: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8 0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 Yamaha  YZF-R1

  Yamaha 2007全新第五代YZF-R1 - 第一代R1在1998年推出,當時打破了超級跑車由Honda CBR900RR雄霸天下的局面。自從Yamaha YZF-R1出現之後,天下正式開始大亂。各車廠紛紛埋頭研發更利害、馬力重量比更誇張的超級跑車。
  在往後這八年期間,一公升級跑車冠軍寶座不斷易主換位:Honda有CBR929RR/CBR954RR/CBR1000RR、Kawasaki有ZX-9R和兩代ZX-10R、Suzuki的GSX-R1000在07年也推出第四代!而始作俑者YZF-R1,在07年也推出第五代作品。超級跑車除了跑得快之外,改款也十分快!各車廠在你追我逐之間,作為車主也難免會有點舉棋不定。不想買車後在一兩年之後便out款慘變舊車?唯有觀望多一會吧......但新車不斷出,究竟要等到幾時呢?
  現今高性能跑車多重視電子技術來控制引擎呼吸和點火的細節。Yamaha作為一間注重「人車關係」的車廠,認為單靠電子技術並不足夠。近年Yamaha開始提倡「G.E.N.I.C.H.」理念來增強「人車關係」。什麼是GENICH?英文全名是「Genesis i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imed at New, Innovative Control technology based on Human sensibilities」,中文即是......老編斗膽,抄襲某手提電話的口號套用為「創新科技、以人為本」:)
  滲入「G.E.N.I.C.H.」理念開發的電單車,有參賽motogp的M1廠車和YZF-R6都配備的YCC-T(Yamaha Chip Controlled Throttle)電子油門,和在07年YZF-R1率先採用的YCC-I (Yamaha Chip Controlled Intake)晶片控制進氣系統,利用伺服馬達來改變入氣行程的長度。YCC-I會在引擎低轉時營做出一個較長的進氣行程來提升進氣慣性,而在引擎高轉時,則縮短進氣行程減低進氣慣性,從而在不同轉數之下都能營造最佳入氣流量,是提升性能和駕駛樂趣的高科技設備。
  YCC-1能改變進氣導管的長度,秘訣在於進氣導管實際上是由兩組導管上下組成。由伺服馬達控制導管,當在引擎低轉時,上下導管是在連接狀態,造成一條長度有140mm的進氣管道。但當引擎轉數和油門開啟角度超過某一點時,上下導管便會分開,進氣導管的長度,只餘下方導管的65mm。據Yamaha表示,YCC-I結構簡單輕便,而且又耐用又輕便。
  07年R1採用全新引擎、車架和啡呤線條。新引擎雖然缸徑和衝程數據和06年R1一樣都是77 x 53.6mm, 但其他所有細節都已有改變。除了鈦合金哇佬腳和新水箱之外,最惹人談論的莫過於R1放棄了以往三入兩出的引擎閥門設定,而只是改用傳統兩入兩出的四閥門引擎。不過燃燒室的壓縮比增加至12.7:1,配備YCC-T電子油門和YCC-I晶片控制進氣系統:不計ram-air都能發放出180ps/12,500rpm驚人馬力,而且輸出較以往更線性,扭力分佈更廣闊,令全新R1在道路上也有很理想的發揮。還增加了5ps馬力輸出。
  07年R1和06年的R1 SP一樣,配備了單向打滑式極力子,在急速收車時,能防止尾輪的牽引力反灌往引擎曲軸,從而提升引擎波箱的耐用性,也令車身在拖波入彎時表現更穩定。座下中出的孖喉外型也過全新設計,確保儀容十足賣相吸引,並配備氧氣感測器、三觸式催化。點火線圈的阻力也有所減低,提升點火力度。線圈中的磁力也有所加強,防止磁力在長時間操作之下出現磁力飽和狀態。
  R1的Delta Box車架也是全新設計,由鑄造式鋁合金和高拉力鋁合金製作,取得更佳的剛性平衡。全新鋁合金尾擔的抗扭性提高了30%,但側面則有輕微下降。設計方向是提升R1的攻彎性能。頭避震受壓表現有14%增益,也減少了fork油在叉筒內來回流動起泡的可能。尾避震阻尼調整也為分為高低速獨立設定。07年R1採用放射性六遮鮑魚,所以頭碟直徑可以由320mm減至310mm。
  2007’YZF-R1,采用了在旧有的马达驱动间接控制油门基础上新改良的、源于MotoGP的技术:YCC-TYamaha Chip Controlled - Intake)电子控制油门。发动机则由以往每汽缸五汽阀,修改为每汽缸四汽阀,压缩比扩大至12.71,最大马力达到了132.4kw180匹)。更轻的离合器、六活塞辐射式的前刹车卡钳,都是07R1的改变之处。









2007 Yamaha  YZF-R1 規格表

長x闊x高:2,060mm X 720mm X 1,110mm   
離地座高:835mm  
轴距:1,415mm  
最低离地距:135mm  
乾重:177kg  
油容箱量:18L(3.4L备用)
引擎形式:水冷四冲程并列4汽缸DOHC 20气阀式
缸径x冲程:77.0x53.6mm
压缩比:12.7:1  
总排气量:998c.c.
最高马力:180ps/12,500rpm
最大扭力:11.5 kg-m/10,000rpm
燃油供应:Mikuni 雙油閥電子燃油噴注系統
传动系统:湿式多片离合器配6前速变速鏈條傳動
车架型式:压铸铝合金Deltabox V车架
前倾角(R):24°      
拖曳距(T):102mm
悬挂系统(前):43mm倒立套筒前叉全功能調校,120mm行程
悬挂系统(后):铝合金摇臂,单筒油压弹簧避震全功能调校,130mm行程
掣动系统(前):2X310mm钻孔碟配放射式6活塞對向卡钳
掣动系统(后):1X220mm钻孔碟配单活塞卡钳
轮胎(前):120/70 ZR17            
轮胎(后):190/50 ZR17


















Camel GP Rep 版: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Fiat Replica 版: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Superbike 版: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标准版: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摩托坊(MOTOF.cn) ( 粤ICP备2020133911号-1 )

GMT+8, 2025-8-20 06:46 , Processed in 0.01644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