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账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昏放牛

空中田园<35楼 佛说四十二章经 >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9: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可以备份么?

不知道。。。。

不过,我将在摩托坊发的帖视为快乐的备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20: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气充足的福娃,原来我和这小家伙还有点渊源。。。。。

[ 本帖最后由 黄昏放牛 于 2009-6-9 20:18 编辑 ]
IMG_0040福娃.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5 14: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哇!

太美了!机车可以换成直升机就好了,因为只有飞翔才可欣赏到更多美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0 21: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不胜收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6: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黄昏放牛 于 2010-3-23 10:44 编辑

佛说四十二章经  
                                                         
                                                                            后汉迦叶摩腾 竺法兰同译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于鹿野苑中,转四谛四谛法 轮,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复有比丘所说诸疑。求佛进止。世尊教敕一一开悟,合掌敬诺,而顺尊敕。

第一章 出家证果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

第二章 断欲绝求


      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第三章 割爱去贪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第四章 善恶并明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第五章 转重令轻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第六章 忍恶无嗔


      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嗔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第七章 恶还本身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第八章 尘唾自污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第九章 返本会道


      佛言: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第十章 喜施获福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第十一章 施饭转胜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第十三章 问道宿命


      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第十四章 请问善大


      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第十五章 请问力明


      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

第十六章 舍爱得道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第十七章 明来暗谢


      佛言:夫见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独存。学道见谛,无明即灭,而明常存矣。

第十八章 念等本空


      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第二十一章 名声丧本


      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第二十二章 财色招苦


      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

第二十三章 妻子甚狱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第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第二十五章 欲火烧身


      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第二十六章 天魔娆佛


      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问道意。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

第二十七章 无着得道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第二十八章 意马莫纵


      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第二十九章 正观敌色


      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第三十章 欲火远离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第三十一章 心寂欲除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第三十二章 我空怖灭


      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第三十三章 智明破魔


      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第三十四章 处中得道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第三十五章 垢净明存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第三十六章 辗转获胜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第三十七章 念戒近道


      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第三十八章 生即有灭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第三十九章 教诲无差


      佛言: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

第四十章 行道在心


      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第四十一章 直心出欲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第四十二章 达世如幻


      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敝帛。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眼前华。视禅定,如须弥柱。视涅槃,如昼夕寤。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平等。如一真地。视兴化。如四时木。


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新纂卍字续藏经三十七册
.六百六十六~六百七十四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6: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重阳立教十五论
第一住庵
  凡出家者,先须投庵。
  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依倚,心渐得安。炁神和畅,人真道矣。
  凡有动作,不可过劳,过劳则损气 ; 不可不动,不动则气血凝滞。须要动静得其中,然后可以守常安分。
  此是住庵之法。
第二云游
  凡游历之道有二 : 一者看山水明秀,花木之红翠。或玩州府之繁华,或赏寺观之楼阁,或寻朋友以纵意,或为衣食而留心。如此之人,虽然万里之途,劳形费力,遍觅天下之景,心乱气衰,此乃虚云游之人。二者参寻性命,求问妙玄。登险之高山,访名师之不倦 ; 度喧轰之运水,问道无厌。若一句相投,便有圆光内发。了生死之大事,作全其之丈夫。如此之人,乃真云游也。
第三学书
  学书之道,不可寻文而乱目。
  当宜采意以合心,舍书探意采理。合理采趣,来得趣则可以收入之心。
  久久精诚,自然心光洋溢,智神踊跃,无所不通,无所不解。
  若到此则可以收养,不可驰骋耳,恐失于性命。
  若不穷书之本意,只欲记多念广。人前谈说,垮讶才俊。无益于修行,有伤于神气。虽多看书,与道何益。
  既得书意,可深藏之。
第四论合药
  药者乃山川之秀气,草木之精华。一温一寒,可补可泻;一厚一薄,可表可托。肯精学者,活人之性命;若庸医者,损人之形体。
  学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无以助道。
  不可执著,则有损于阴功。外贪财货,内费修真。不足今生招愆,切忌来生之报。
  吾门高弟,仔细参详。
第五论盖造
  茅庵划舍,须要遮形,露宿野眠,触犯日月。
  苟或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为;大殿高堂,岂是道人之活计。斫伐树木,断地脉之津液化道货财,取人家之血脉。
  只修外功,不修内行,如画饼充饥,积雪为粮,虚劳众力,到了成空。
  有志之人,早当觅身中宝殿,体外朱楼。不解修完,看看倒塌。
  聪明君子,细细察详。
第六论合道伴
  道人合伴,本欲疾病相扶,你死我埋,我死你埋。
  然先择人,而后合伴。不可先合伴,而后择人。
  不可相恋,相恋则系其心;不可不恋,不恋则情相离。恋欲不恋,得其中道可矣。
  有三合三不合:明心,有慧,有志,此三合也。不明、著外境,无智慧、性愚浊,无志气、干打关,此三不合也。
  立身之本,在丛林合凭心志。不可顺人情,不可取相貌。唯择高明者,不上法也。
第七论打坐
  凡打坐者,非言形体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打坐也。
  真坐者,须要十二时辰,行住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动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但有丝毫动静思念,即不名**。
  能如此者,虽身处于尘世,名已列于仙位。不须远参他人,便是身内贤圣。
  百年功满,脱壳登真。一粒丹成,神游八表。
第八论降心
  凡论心之道,若常湛然,其心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冥冥杳杳,不内不外。无丝毫念想,此是定心,不可降也。
  若随境生心,颠颠倒倒,寻头觅尾,此名乱心也。速当剪除,不可纵放,败坏道德,损失性命。
  行动坐卧常勤降,闻见知觉为病患矣。
第九论炼性
  理性如调琴,弦紧便有断,慢则不应,紧慢得中,琴可调矣。
  则又如铸剑,钢多则折,锡多则卷,钢锡得中,则剑可矣。
  调炼性者,体此二法,则自妙也。
第十论匹配五气
  五气聚于中宫,三元攒于顶上。青龙喷赤雾,白虎吐乌烟。万神罗列,白脉流冲。丹砂晃朗,铅汞凝澄。身且寄向人间,神已游于天上。
第十一论混性命
  性者神也,命者气也。
  性若见命,如禽得风,飘飘轻举,省力易成。阴符经云:“擒之制在气”是也。
  修真之士,不可不参。不可泄露于下士,恐有神明降责。
  性命是修行之根本,谨紧锻炼矣。
第十二论圣道
  入圣之道,须是苦志多年,积功累行。高明之士,贤达之流,方可入圣之道也。
  身居一室之中,性满乾坤。普天圣众,默默护持;无极仙君,冥冥围绕。名集紫府,位列仙阶。形且寄于尘中,心已明于物外矣。
第十三论超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三界也。
  心忘虑念,即超欲界。
  心忘诸境,即超色界。
  心著空见,即超无色界。
  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有玉清之境矣。
第十四论养身之法
  法身者,无形之象也。
  不空不有,无后无前,不下不高,非短非长。用则无所不通,藏之则昏默无迹。若得此道,正可养之。
  养之多则功多,养之少则功少。
  不可愿归,不可恋世,去住自然矣。
第十五论离凡世
  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
  身如藕根,心似莲花,根在泥而花在虚空矣。
  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矣。
  今之人,欲求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
  言十五论者,警门中有志之人,深可详察知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10: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要细细重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1 06: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梦令 李清照


【年代】:宋

【内容】: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19: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亮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2 01: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黄昏放牛 于 2013-12-22 01:31 编辑

问:《禅宗十牛图》中的“牛”是什么?请您开示一下十牛图!

我注意到,很多个波波劫劫、念念相续之中,我做过“牛”——执拗、顽固、愚痴、不开窍、有强大的愚痴的力量,就像那牛一样。牛并不是指的别人,它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执拗、顽固、愚痴、不开窍、昧力十足时,我们人人都是牛。牛代表一种强有力而不开化的执著。 不管你长得多漂亮、多强壮、多有力,是男人或女人,做老板或是员工。当你在某一时刻执拗、顽固、愚痴、不开窍……你将自己变成了“牛”。不管你身形如何,在你执拗愚痴的时刻,你进入畜牲道,你变成了牛。我们的心是什么,我们实质就是什么,不关身形如何。 十牛图不是给别人看的,它是给你自己看的。


当你观看十牛图:一、你能知道自己处在心灵的哪个阶段,情况如何;二、在心象上,它可以向你展现你过去和未来的情形;三、透过它,你能清楚地知晓一个人——所有人的内在成长过程。我就是踏着十牛图而来的,每个人也都将经历它。不管你修不修禅宗,你可以对照着十牛图查看一下你处在哪里,你的过去、未来如何。 当我烦恼,并开始知道我烦恼时,我已经开始从愚痴里抬头。这就是第一幅图的含义,它意味着你开始找寻自我。想弄明白,内在掌控你的能量是谁?那个能量是什么?它在哪?如何驾驭它、善用它?这就是觉醒的开始,第一幅图所提供给你的:寻牛。


当你开始朝内观察,你发现它似有非有,似无非无,它仿佛一陈风一样,不起从何处起,不知到何处止。你完全看不见它,但你能够感受它的力量。就像你看不见风的模样,但你能观看到它吹折树木、拔掉山峦,具有一切的促成和破坏的力量。这是第二幅图所呈现给你的:见迹。


经由寻觅,你似乎发现了它,它的名字叫心——更准确地说,叫妄心。正是这个叫作妄心的东西,搞得你日夜难安,躁动不停。从出生到今天,一刻不息,处处展现破坏的力量。当然,这是必要的,如同种子被毁,芽欲长成,趋向花开一样。这是第三幅图的示意:见牛。


第四幅图:由经痛苦,开始向内寻找,你发现了一个叫“心”的东西,它似乎就是你。你也以为你就是它。这好像似从镜从中认出了自己,似与祖宗重逢,这怎能不叫人激动、喜爱和充满喜庆?虽然似乎找到了自己,非常高兴、快乐和兴奋。但是,这个心却躁动不安如猿猴,执拗无比且力大难胜如牛魔王。你难以驾用它和与它和谐相处啊。这是第四幅图——得牛——中所蕴含的意思。


因为找到了牛,并且那牛不怎么听你使唤,接下来该干什么?当然是驯牛了。打坐初期,我们坐在那里,常常看到自己的头脑就好像一头被拴在柱子上的牛,它东动西挪,烦躁不安,还牛劲十足,难以调伏。修行有一时期,那哪里是打坐?那是驯牛!看着自己与头脑对视、较力、周旋、跟着它跑、拉着它行……,直到把它的牛性驯没。当牛没了性,你与它相处就和平多了。当牛性化雌,你可以牵着它悠游地经行辽阔的草原了。这就是第五幅图——牧牛的过程。


训牛就是训心,在心没被训前,我们要么是犟气十足的小牛犊,要么是愚气沉沉的老黄牛,不管我们有多大。随着训练的加深,小牛犊变得成熟、老黄牛变得充满朝气,一切牛性变得越来越柔顺平和。它开始显发可爱——老实、宁静、自然,多数时不再与你交战。它开始卧下来,卧在你身边,被你观看,被你抚摸。你能看到牛儿很美,有某种美在牛性的里面。它非常听你的话,你让它干嘛它干嘛,且非常卖力。因为牛变成你的了,它成为你生命的某种外延——如同你的手或脚一样。这时,你可以随心所欲,骑着它工作或回家了。这就是第六幅:骑牛归家。


当牛不再是个问题,你想不起牛。骑着牛儿回到了家中,你把它拴在了某处,然后吃茶、聊天、谈论,做你想做、要做、该做的事,你完全忘了“牛”的存在。做每件事,你非常宁静、优雅、觉知、专注,一切时处,仿佛有人无牛。这就是第七幅图:忘牛存人。


当你继续修行,保持觉知的人也没了。你不再需要觉知、观照等。上一时牛没了,这时,“你”没了。正观缘起,不见人相、不见牛相、不见众生相、不见寿者相,一切见相非相。“我”消失了,万事万物原有的坚固幻象解构了。法界法性,一片涅槃寂静。人无我、法无我,诸法实相,行者内证。这合第八幅图的情景:人牛俱忘。


昔日修行,还有个路要走,还有个源头要寻、要回、要归。如今“回到源头”都是多事了,哪有个源头呢?你就是源头。当你就是源头,没有归不归、回不回的问题。坐在你的屋子里,眼中没有屋子真实的体相,你日日安安静静,若聋若盲,若拙若愚,若有若无。天地一片井然有序,人往西走,水往东流,一切如然。如是万法。这是第九幅图:返本还源。


修行仿佛打了个盹、愣了个神或思想开了个小差——做了个白日梦去了别的地方,现在一个激灵,你又回来了。回来你看到,眼前:有人在砍柴、有人在卖鱼,有人在拉车,有人在贩碳……一幅活生生世俗生活的景象。而你正是他们中的一员,要么衣冠楚楚、西装革履,是**要员或白领;要么脸上抹着油垢、手中拿着扳钳,是工厂里的蓝领;要么就是农民,要么就是学生……你完全落回了红尘,化作了他们中的一员。你和他们一样该干嘛干嘛,不同的只是你每天喜悦轻松,乐于帮助他人。这就是第十幅图——入尘垂手。


禅宗十牛图以线条及画面的形式,描述一个心灵成熟的完整过程。它是内在的。它不关你的年龄、职业、性别或身份等。只要涉及心灵成长、心灵成熟,你就不出这十幅图所含摄的含义及步骤里。诸有智者皆以身验证。不信你也将自己的内在成长变化与之相合看看?你是谁、你处在哪个阶段、你在干什么、你内心现在的情况如何?都能一一找到。 这是我经验的禅宗十牛图,与诸内行者分享。南无阿弥陀佛。合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摩托坊(MOTOF.cn) ( 粤ICP备2020133911号-1 )

GMT+8, 2024-5-6 09:08 , Processed in 0.02823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