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账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回复: 0

CT125:日本市场的国民摩托,中国市场的功能性缺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成为摩托坊论坛会员,结交天南地北好机友,和广大车友分享你的精彩图文游记,和众多摩坛大神交流玩车心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账号

×
5.jpg

引言:

晨曦微露,郊外碎石小径上,一台兼顾摩托动力与自行车灵巧的座驾碾过坑洼,载着露营装备穿梭于城市边缘 —— 这是平行进口的本田 CT125,一款在中国摩托车目录里 “缺席” 的多功能车型。
国内摩托市场扎堆仿赛、巡航车型,“实用至上” 的多功能车成了遗忘角落。作为日本销量热门,CT125 在国内仅靠小贸渠道流入,年进口量不足三位数,背后是中国摩托文化 “功能性缺失” 的现状。

1.jpg

一、跨界基因的百年进化


CT125 的源头是 1947 年的本田 Cub 系列。战后日本急需经济交通工具,本田宗一郎融合自行车轻便与摩托动力,造出 “万能车型”,改变了民众出行方式。
2019 年东京车展,本田以 CT125 致敬经典:保留直立坐姿、钢管车架,升级 EFI 电喷发动机与 ABS 系统,兼顾复古与现代安全。这款被称 “猎人幼兽” 的车型,在日本是通勤、巡山、送件的 “万能工具”。其核心优势鲜明:最小离地间隙约 165mm(超普通城市摩托,近城市 SUV),8.6L 油箱续航 400 公里左右,117kg 整备质量比不少电动自行车还轻,女生也能操控。​

3.jpg
二、中国市场的功能性荒漠


国内 150cc 以下摩托呈 “两极分化”:一边是廉价简单的 “通路车”(仅能代步,载物与复杂路况适应弱);另一边是花哨的 “运动街车”(像 “玩具”,实用不足)。
能同时满足 “铺装路合规、非铺装路可靠、可扩展载物” 的车型几乎没有。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摩托销量中,休闲娱乐车型占比不足 15%(多为大排量玩乐车);日本同期实用型摩托(通勤、载货等)占比超 40%。这种差异让 CT125 在国内成了少数玩家的 “收藏品”,而非大众工具。

6.jpg

三、多功能性的现实测试
虽国内保有量少,CT125 的 “全能性” 已被验证:
1. 载物能力:原车 + 改装​
原车钢管后货架官方设计载荷约 3kg(固定小件),但加装支架、侧箱后可提升载物能力 —— 日本用户用它装渔具、蔬菜筐,甚至小型发电机,能满足日常短途载货。
2. 地形适应:应对复杂路况​
前叉行程约 130mm,配合轻车身,可轻松过减速带、坑洼,30 度内缓坡也能平稳通过。安吉茶农反馈,用它运鲜叶比电动三轮车灵活,窄山路效率提近 1 倍。
3. 维护成本:经济易打理
保养简单,一次换机油 1L,空滤清洗可复用,维护成本近普通自行车。泰国用户记录其行驶 28 万公里无大修,耐用性突出。

4.jpg

四、文化嫁接:CT125 的 “中国场景”


国内少数 CT125 已融入本土生活:安吉茶农用它解决电动三轮车 “进不了窄山路” 的问题;民宿开发 “CT125 + 野奢露营” 套餐,车辆成体验亮点。
北京摩托文化节上,改装 CT125 引发围观:加装咖啡系统变 “移动咖啡馆”,搭 3D 打印模块成艺术装置 —— 这种 “可塑性” 正是国内市场稀缺的特质。​

2.jpg

结语:

欧洲车友改老式 CT 为电动车,美国大学生用它运冲浪板,中国骑手却在找 “合规实用” 的多功能摩托。CT125 的稀缺,暴露的不只是市场空白,更是产业深层问题:我们是否过度追求摩托 “玩具属性”,忘了其 “生产力工具” 本质?
或许未来国内厂商会发现实用车型的蓝海,但那时会看到,本田早已用 CT125 在全球 80 多国搭建 “现代驮兽” 文化范式。如今小贸入华的每一台 CT125,都在见证中国摩托文化的 “功能性觉醒”—— 从 “追速度” 到 “归实用”,才是更成熟的方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摩托坊(MOTOF.cn) ( 粤ICP备2020133911号-1 )

GMT+8, 2025-8-30 17:14 , Processed in 0.01748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