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账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28|回复: 31

摩托GP之并列4缸战车 “决战” V型4(5)缸战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2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成为摩托坊论坛会员,结交天南地北好机友,和广大车友分享你的精彩图文游记,和众多摩坛大神交流玩车心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账号

×
<font size="3">所谓并列<font color="#888888">(也称直列)</font>四汽缸技术,就是四台汽缸在同一直线上并列放置,如下图。


<img src="https://www.f1-ol.com/bbs/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 alt=""/></font>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a id="ImgSpan" href="https://www.f1-ol.com/bbs/UploadFile/2005-5/200551683045976.jpg" target="_blank"><img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src="https://www.f1-ol.com/bbs/UploadFile/2005-5/200551683045976.jpg" border="0" style="WIDTH: 450px;"/></a>
<font size="3">并列四汽缸是一种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共振幅度极小、噪音极低的引擎形式<font color="#999999">(另人遗憾的是这种早已出现的引擎布局,却不能做成二冲程的。。。这也就是世界上从未有过一台量产的二冲程、并列四汽缸摩托车)。</font>除了上述优点,还具有中、高转速区功率输出强劲,瞬间加速优势明显、车子重量轻、故障率相对较少等特点,因此被世界各大摩托车制造商竞相制造、竞争。尤其被日本四大厂商<font color="#999999">(本田、雅马哈、铃木、川崎)</font>所青睐。
但是并列四缸<font color="#aaaaaa">(还发展出了并列三缸,但性能不及并4)</font>天生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就是最大功率输出和最高扭矩发挥,要在转速相当高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来。而一但碰上慢速弯道多的地方,只能面对“有劲使不出”的尴尬局面。。。也就是说,并4赛车要想跑的很好,就要在直道多、距离长的跑道上尽现“英雄本色”。</font>

<img src="https://www.f1-ol.com/bbs/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 alt=""/>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a id="ImgSpan" href="https://www.f1-ol.com/bbs/UploadFile/2005-5/20055168451536.jpg" target="_blank"><img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src="https://www.f1-ol.com/bbs/UploadFile/2005-5/20055168451536.jpg" border="0" style="WIDTH: 482px;"/></a>
<font size="3">由于现代科技在突飞猛进中,所以并4发动机的性能越来越先进,不再像以前那样惧怕弯道<font color="#999999">(特指连续慢弯),</font>而狂爱超长直道了。
而且很多并4发动机被“塑造”的不再偏重高转速性能,而是在低、中转速区也能有强大的扭矩发挥,成了名副其实的公路多面手。
这样一来,并4布局成了当今最被重视、技术含量最高的中、大排量摩托车发动机形式。
目前motoGP 990 战车中,采用并列四汽缸引擎的有:雅马哈YZR-M1、川崎ZX-RR等。随着这两年的较量,采用并列四汽缸引擎的这两大车型,取得了相当令人满意的战绩——M1(如下图)终于成了雅马哈“报复”本田的工具。

<img src="https://www.f1-ol.com/bbs/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 alt=""/>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a id="ImgSpan" href="https://www.f1-ol.com/bbs/UploadFile/2005-5/200551611638648.jpg" target="_blank"><img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src="https://www.f1-ol.com/bbs/UploadFile/2005-5/200551611638648.jpg" border="0" style="WIDTH: 375px;"/></a>
ZX-RR(如下图)也使川崎成为2002年以来进步最快的车队之一(另一个就是雅马哈)。

<img src="https://www.f1-ol.com/bbs/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 alt=""/>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a id="ImgSpan" href="https://www.f1-ol.com/bbs/UploadFile/2005-5/200551611915496.jpg" target="_blank"><img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src="https://www.f1-ol.com/bbs/UploadFile/2005-5/200551611915496.jpg" border="0" style="WIDTH: 497px;"/></a>

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厂家会投入并4战车。<font color="#f70909">注:杜卡迪公司除外,他们根本没尝试过并4引擎,在这项领域等于门外汉,要想赶超日本同类对手,还需多等等吧~</font></font>
<font size="3">再来说说V型4(5)汽缸引擎。
V4(5)是一种怪异的、折衷的引擎布局,它把两部同样型号的V型2汽缸引擎用笨重、庞大的曲轴箱连接起来。从侧面看,它和V2的外观没什么区别。但是从正(上)面看,你就知道这是一台V4。如下图。

<img src="https://www.f1-ol.com/bbs/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 alt=""/></font>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a id="ImgSpan" href="https://www.f1-ol.com/bbs/UploadFile/2005-5/200551692033480.jpg" target="_blank"><img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src="https://www.f1-ol.com/bbs/UploadFile/2005-5/200551692033480.jpg" border="0"/></a>
<font size="3">或许它天生适合二冲程的摩托车<font color="#888888">(特指赛车,如大名鼎鼎的本田NSR500和灵气十足的铃木RGV500)。</font>但是用到四冲程摩托车上,就有点让人伤脑筋了。。。
说到V4<font color="#f70909">(以下都是指四冲程的)</font>不能不提及V2。
WSBK<font color="#4141f1">(世界超级摩托车锦标赛)</font>上大出风头的杜卡迪999(如下图)就是V2的典型。

<img src="https://www.f1-ol.com/bbs/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 alt=""/>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a id="ImgSpan" href="https://www.f1-ol.com/bbs/UploadFile/2005-5/200551611027645.jpg" target="_blank"><img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src="https://www.f1-ol.com/bbs/UploadFile/2005-5/200551611027645.jpg" border="0" style="WIDTH: 494px;"/></a>
除了杜卡迪专心发展V2之外,很多意大利的摩托车厂商<font color="#777777">(如Aprilia-阿普利亚)</font>也是V2的专用者。其实V2引擎布局更适合用于街车<font color="#17c717">(NK)</font>之上,因为V2最大的优点就是——低、中速转区扭矩强横,另人生畏,最大功率也能较早的爆发出来<font color="#888888">(一般在引擎每分钟7000~8500左右时就出现了,这个转速区正好就是摩托车刚刚过弯后所需要的加速动力,意大利可以笑了)。</font>V2是天生的趴坡高手,慢弯精英。这对于城市里起伏不平、弯道复杂的的街道地形来说极为有利<font color="#999999">(恰好WSBK很多赛道都是多慢弯,而少超长直道,对V2赛车非常照顾!意大利人又笑了。。。。。。但是好景不长,自从2004年WSBK新规则推出后,那些科技实力雄厚的日本车厂研制出了低、中、高转速区动力都能良好发挥的1000cc极战车,杜卡迪999夕日的风光,快到头了~)</font>
但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V2正好和并列四汽缸相反,大多数V2引擎低、中速时动力充沛,却在较高转速、长直道时表现平平,甚至滞后、脱档。
因为:同样的排气量下<font color="#888888">(如1000cc),</font>并列四汽缸引擎是四个250cc轻巧的小活塞在同时快速飞转,而V2却是两个500cc笨重的大活塞在同时“艰难”跳动!可想而知,V2引擎几乎不可能达到较高的转速<font color="#888888">(每分钟10000转以上),</font>所以V2的两个大活塞通过变速箱带来的好处就是惯性作功强大、燃烧气体容积大、低速动力充沛。而高转区却远远不及轻巧、迅猛的小活塞。。。V2,只能在低中转速区和连续慢弯的赛道/街头“混饭吃”了<font color="#df7731">(更要命的是,同排量的V2摩托车重量大大超过并列4缸摩托车!因为V2那套笨重的曲轴箱根本无法减轻重量。所以,V2车想“瘦身减重”也没办法了)</font>换句话说:活塞直径越大、汽缸数越少的发动机<font color="#888888">(特别是广泛采用单缸引擎的越野摩托车和V2摩托车),</font>越是重视低、中速扭矩,而高速功率却被冷落<font color="#888888">(迫不得已的)~。。。</font>活塞直径越小、汽缸数越多的发动机<font color="#999999">(如并列四缸跑车、运动街车)</font>正好是相反的。
说了那么多V2的话,该说V4(5)了。
V4(5)设计师们看到了V2引擎高速动力不足的缺点,就想办法把V2在作功排气量不增加的情况下搞成了V4。
这下好了,V2缸低、中速区扭矩强横的优点继承在V4(5)的身上了,而并列4缸高速区马力惊人的“阳光”也照在了V4(5)的“脸上”。。。设计师们兴奋极了!
当然,这只是一相情愿罢了<font color="#777777">(也就是说设计师们在做美梦)。</font>
V4(5)是没那么容易搞好的!
这种引擎形式,世界各大厂商搞了二三十年,至今只有“摩托车霸主”本田完全得心应手。他们搞出了先进、紧凑、甚至让同排量并列四汽缸都“惊恐万分”的V型六汽缸引擎!
然而,本田不满足现状,他们想要和V6一样强大、重量却更轻的引擎。于是本田经典的水冷、四冲程、V型5缸发动机诞生了,如本田所愿,它和V6一样强大甚至更先进,重量却减轻不少。或许本田意识V5正是最佳的发动机,他们终于满足了,立刻上马搞V5引擎!
2001年底,装载着这种看似怪异、989cc排量、前三缸后二缸、倒三角形75度夹角发动机的RC211V战车诞生了,事实证明本田是非常成功的!可能除了本田,谁也搞不出了,这是摩托车界的奇迹、神话!
大家都看到了,不光“超人”罗西驾驶着它连夺冠军,连其他众多本田车手也给RV211V的设计师挣足了荣誉!再加上使用RC211V的车队都得到了本田工厂的技术支持,雅马哈、铃木、川崎、阿普利亚等豪门一时间成了陪衬,甚至根本不粘弦~
那边是洋洋得意的本田,这边却是一筹莫展的铃木和杜卡迪。
资金实力和研究经验远不及本田的铃木,没有在市售版超级跑车GSX-R1000上采用的并列4缸引擎上进行改进,而是令人不解的推出了装载V4引擎的GSV-R,如下图。

<img src="https://www.f1-ol.com/bbs/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 alt=""/>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a id="ImgSpan" href="https://www.f1-ol.com/bbs/UploadFile/2005-5/200551611253745.jpg" target="_blank"><img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src="https://www.f1-ol.com/bbs/UploadFile/2005-5/200551611253745.jpg" border="0" style="WIDTH: 400px;"/></a>
这回好了,本田那里得到彻底解决的难题——————<font color="#f9863a">V型4(5)缸发动机天生结构过于复杂、故障率多、震动过大、动力输出不稳定等致命缺陷</font>,全被“可怜”的铃木撞上了,铃木挣扎、反抗、妥协。。。至今,故障率高、“混血儿发动机”优势不明显的V4引擎成了束缚铃木的最大障碍!也许RGV500的V4二冲程引擎的光芒不能带到GSV-R身上了~
这边是<font color="#999999">(2003年)</font>匆忙上阵的杜卡迪,他们似乎比铃木走运。
杜卡迪从未搞过V型双汽缸以外的多汽缸设计,而拼凑起来的V4还是从999车系上V2发动机改进来的。
意大利人的天性也体现在了他们的引擎上,偏激、极端。
阿D的GP战车比日本并列四缸同行还要重视直道马力输出!它可以在漫长的直道上跑到360公里/时甚至更快!但是V2上继承来的低、中速区扭矩强劲的弯道优势,完全没有出现在这台V4战车上。
不光是引擎设计不良,杜卡迪一贯采用的钢管编制式“鸟笼型”车架也是一块绊脚石,这种车架缺点明显:硬度有余,弹性极缺,过度任性,导致车体难以控制。远没有日系同类早已普及的宽体铝钛合金式车架那么让人满意!还有,杜卡递GP战车的电子系统也根本不能和日系车相比。。。
除了赢得一站直道超长、弯道不多的冠军<font color="#999999">(2003年)</font>之外,阿D的GP战车再也没有给意大利人争得荣誉,战绩平平,被后来者居上的日本川崎<font color="#888888">(2002年,历史首次参加GP赛事)</font>追上。。。
motoGP赛事里采用V型四汽缸引擎的赛车还有罗伯特斯-KTM车队,以及WCM-布莱塔车队。均成绩不佳,当然也和他们车队资金、车手实力有关。
也许吧,V4(5)引擎是有良好的潜力以待发掘,但现在想要一手遮天是不可能的<font color="#999999">(上面说了,本田是个特殊例子),</font>未来几年甚至10几年也不可能!
</font>
发表于 2006-8-22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ddddddddddddddddd[em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2 1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dddddddddd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1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灌水也要灌的像个样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2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2 2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含量高,比较专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2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好好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2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又学到野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2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专业的详细报道````谢谢分享``![em04][em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2 1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了蛮多东西!感谢楼主。。![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摩托坊(MOTOF.cn) ( 粤ICP备2020133911号-1 )

GMT+8, 2025-9-6 10:00 , Processed in 0.013235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