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注册成为摩托坊论坛会员,结交天南地北好机友,和广大车友分享你的精彩图文游记,和众多摩坛大神交流玩车心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账号
×
本帖最后由 liaizhan1314 于 2014-11-5 18:27 编辑
全新YZF-R1除了名字不變之外,全車內外都大變身。新車體形輕微變窄和變高。軸距縮短了,座位提高至855mm,YZF-R1M的座高更達到860mm,達到 adventure touring bike的高度。 新車賣點數之不盡,除了全新外型,優點可以快速歸納為三大部份:引擎、車架、電子設備 = 200hp + 199kg濕重 + 六軸式IMU感應模組。
Yamaha解說文件全長25頁,iBike原汁原味地把它保留,並間隔成容易觀看的排列方法。有心買車的人應該閱畢全文,最好背熟埋佢。
擁有Yamaha MotoGP戰車YZR-M1相同R-DNA的全新R1,外型最大特色是把頭燈收藏,沒有明顯的頭燈造型可以讓外觀更接近MotoGP賽車。頭燈之間便是入風口。 全新引擎發展方向是致力增加入氣量和減少馬力流失。形式仍是998cc直四水冷十字曲軸引擎,但缸徑更大,衝程更短,壓縮比更高。 引擎闊度減少了 34mm。應用輕量化又堅硬的α + β 鈦金屬作為活塞連桿,同作減輕重量和動力流失。200hp輸出比上一代R1多了18hp,同時車身輕了4kg。留意新車馬力雖然上升,但所需轉數更高,相同峰值扭力也要較高轉數才獲得。
六軸式IMU感應模組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可以看為兩套三維感應器,分別三軸式角度感應器和三軸式速度感應器。 結合這六個感應器,行車電腦可以完全掌握車身動態的任何變化,包括 pitch / roll / yaw。G-force感應器可以知道前後、上下和左右的變化。 換句話說,即係車身任何傾斜方向和角度、在加速或減速中、是起頭或起尾,都在IMU的掌握中。 由IMU收集得來的數據經過分析,透過五大控制系統來管理車身。分別是: 1) 掌管traction control的TCS,
2) 掌管sideways slide側滑的SCS,
3) 掌管尾輪離地lift control的LIF,
4) 掌管起步彈射launch control的LCS
5) 掌管快速轉波quick shift的QSS 新R1當然有PWR馬力模式選擇Power mode selection,是現有D-mode的進階版,共有四段動力模式此擇。此外,新車有YRC綜合式選擇設定Yamaha Ride Control system,一按預算四種不同電子系統特性的組合設定,認真方便。 4.2吋TFT全彩色顯示屏、鍛造鎂合金輪圈,油缸容量少了一升的鋁合金油缸,以往都是頂級歐洲限量超跑才有的配備。但現在都是全新R1的標準配備。 TFT顯示屏可顯示加速力和制動壓力,也可選擇兩種顯示模式,包括街道模式和賽道模式,顯示不同資訊。 2015 YZF-R1 / R1M 規格表 引擎 四衝程水冷並列四汽缸DOHC 16閥門 排氣量 998cc 缸徑衝程79 x 50.9mm供油系統電子燃油噴注系統壓縮比13.0:1最大馬力200hp/13,500rpm最大扭力11.5kg-m/11,500rpm 傳動方式 六前速濕式多片逆滑式離合器鏈傳動 點火方式Digital TCI前制動2 x 煞車碟配徑向式對向卡鉗尾制動 單碟配單活塞卡鉗 前避震43mm倒立套管前叉全功能調較Ohlins ERS
電子調較避震尾避震單筒式避震高低速獨立全功能調較Ohlins ERS
電子調較避震前胎120/70-ZR17後胎190-55-ZR17 / 200/55-17裝備重量199kg / 200kg油缸容量17公升長闊高2055 x 690 x 1150mm前傾角-- °拖曳距-- mm座高855mm / 860mm離地距--軸距1405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