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的卡普过弯~入弯会用逆操舵吗??
从你的推荐的连结文章那边学了逆操舵,但是觉得他反应时间很快很短,角度变换的很快~但是一下子就乔回来了,如果要过弯~感觉是要持续保持逆操舵姿势,这样是对的吗?
我用逆操舵身体都会变外倾,因为角度很快切低~为了保持平衡,有一次拼了给他同顷~重心好像跟着变低~后轮滑了一下,可怕阿!
逆操舵蛮厉害的~但是跟直接同倾过弯来说~感觉反应速度好快,一下子不习惯~很可怕
.
回复:
入弯前姿势就要摆好,不然进弯前短短的判断时间中,还要做出姿势的改变,不是很紧迫吗?
我的顺序是:入弯前直线(移出侧挂屁屁、上身正直)、判断好路线(上身向内侧降低*注、逆操舵、开油门)、看向出弯口(加大油门、身体手臂放松)
关于逆操舵的用途,我觉得除了帮助快速倾倒之外,还有能补正的动作所带来的,推动车身直立的反作用力。
如果不逆操舵,在时间上,「*注」时的第一步,车身会直立,然后才倾倒,等于慢了一步,在此瞬间逆操舵,刚好达成补正效果
附带一提:
其实逆操舵... 他只是一瞬间若有若无的动作,你从骑乘速克达中也可以体验;一般来说,骑车几乎每个平常弯都会有逆操舵的动作发生,你只要注意两手的细微动作与车身的反应即可
需注意:
太明显、动作太大则有危险,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过弯中,车身倾斜时,前轮舵角是非常正正的向前指,龙头几乎没有可辨识的转向?
答案是:
过弯时前轮是不转向的(慢速发夹弯例外) ,所以,当你在入弯瞬间,反向推舵的角度,也是极小,小到看不出转动,入弯前当你意到、力到,把手「几乎」不动,但这时候车身已经向弯中快速倾倒
练习:直行中你左右手随便推或拉一下把手,车子立刻反向倾倒,这就是逆操舵
九、路线重点再提醒本文回复车友的疑问:
问: 发现...入弯没有煞到"过慢"(有一点) 的话.要怎么在弯中使用油门增强抓地力呢?
而且在弯中转动油门会有"飞出去""弯不回来"的感觉...现在入弯变成很...有点怕..
答复 :哦,这个状况啊,我想到的是路线的问题,一般我们说从「外侧」进弯,然后弯中「内侧」、出弯靠「外侧」大家都知道 ,可是容易忽略一点:入弯点导致「太早」弯下去,这样就会变成在弯中会靠向边线(右弯时)或中间线(左弯时)确实会不安,而且压到边线,会有一定的危险所以,我们应该要晚一点入弯
如这张图:
C点是视线已经确认路线后,觉得安全,然后开始弯下去,弯的过程中,油门稳住,或轻微加速,这是一个倾倒的过程,到D点则开始加大油门出弯,做得顺的话,全程都有很稳定的感觉,会感觉后轮的抓地力,建议路线、入弯点与油门开度的练习,可以从慢速开始
附带一点:有的人入弯倾倒的动作很快,因此C到D的耗时很短,可以延后入弯点、可以延后煞车还可以比别人更早加速,整体速度就快了不少 。
.
十、细节问题讨论
问: 同倾会不稳>这个我知道 因为我有看过您划的图 ,对了,大哥我们在侧挂的时候˙˙˙是只用外侧脚的膝盖和大腿支撑体重吗?好像会很吃力 有时候体重会跑到内侧脚(项半蹲一)样...
答复 :虽然照书本说,外侧脚跟大腿要抵住油箱、撑住身体,可是我看GP车手也没有这样做,我也一直没做到这点,至于内侧脚跟半蹲一样,就是因为速度不够,造成车体与骑士的离心力不足(离心力祇是一个概念,并没有这种力,可以将它当成外抛的力量),身体因为侧挂而重心偏一边,离心力不足之下,没有抵销身体向内的重力,所以要靠内侧腿来支撑;
理想情况是离心力与骑士内挂的重量相等,所以骑士身体可以放松,让两股力自己平衡,所以我建议,速度较慢之下,侧挂程度可以小,屁屁只位移一点点即可,这样就不会重心过度转移
.
问:突然想到..你在入弯前煞车时.会不会稍微保持一点油门呢? 是不是我们在B点-C点时煞车(此时我想退档应该要完成了) ,煞车到确定弯道曲率时放掉.接油门,就是这时候我前一阵子试过比较偏重后煞车.因为我想这样重心会比较偏后..容易过弯 .结果..小弟换了一支把手.拉炳.角灯.手套...
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啰 但我还是觉得..过弯的时候我们是要把车子的重心想办法后移,我有用125试过你讲的取线..我之前真的有错误,我最低的地方竟是在弯顶点之后... 唉.真是..
答复 :如果顺顺骑,转速不高,油门全关是很正常的,但连续退档、转速高的时候,需要保持一些油门,特别是高速直线进低速弯、连续退档时,保有一点油门开度,可以在接合离合器时,后轮比较稳定,有一点需要澄清,不管前煞、后煞、回油门,都会将重心移到前轮,要将重心压到后轮,就只有加油门,或者重心向后,通过弯中点时,这两点都要准备好,小心骑车
另:可参考 大师级:【骑乘的观念 骑乘的技巧(24)入弯前的煞车调节法】
十一、有关恐惧感
骑乘技巧因应各式车种以及车主习惯,会有不同的解读,仅为参考用,最重要是要注意安全
1.请问过弯速度如何判断? A:视线最重要,看向弯道最深处,采取经验中的安全速度
2.过弯前身体姿势如何? 之前有车友告诉我 屁屁眼的位置应在椅垫中间
A:如果要侧挂的话,屁屁小菊花会偏向内侧(右弯就是右侧),幅度不宜过大,不要超出座垫边缘,但是手的位置就不是很懂 ? 手轴朝上还是下呢 手是否要用力 还是都放松?
A:手肘的位置因应把手高低而不同,宜轻松自然,但也不可能全然无力。外侧手肘(右弯就是左手)会略靠向油箱
3.车倾角度大小如何控制? 是需要靠身体重心改变吗? 下倾的角度自以为很大的时候其实都还好 但是都有恐惧感 是否有方法可以训练?
A:车倾角是自然形成的,在顺势而又安全可靠的弯道速度下,就会自然形成你的倾角,「恐惧感」的来源,一是不习惯,二是稍微勉强自己,三可能是忽略基本要点,关于三,骑车最要紧的,就是「视线」,看得出进弯、弯中、出弯路线,就可以顺利过弯,掌握住「能持续加速出弯的路线」就是最好的路线
其次是「重心转移」,侧向转移,就是内倾、侧挂与放松,能够将重量施予后轮的侧边,就会加强过弯能力内倾(侧挂)是将姿势作出来,「放松」才能真正将体重压在后轮侧边
关于二,只要上一点把握住,速度从慢开始,就会有安定感
关于三,从进弯、弯中到出弯的各种程序、步骤
要默记,反复操作到习惯,习惯了就好
十二、弯中的障碍物
问:如果入弯中,发现有障碍物,或者弯不过去的状况该如何处理?
答:如果此时是紧绷的态势,修正裕度极小,眼开开...看准出口弯过去,让老天决定吧;如果很慢,那就照你的意思,或者障碍物的动向,随便就可以过,所以,我们讨论的,应该是「以适当的速度,正在享受弯道乐趣」的状况,没有固定模式,仅以几次状况分享
1.中速弯入左弯时,预定出弯路线中,有大片汽车前档碎片:
回油、判断碎片区之后的转向空间(够用)、不抓煞车直直压过去、到达干净路面时,从新的路线脱离
2.盲弯道已入右弯(速度有保留),行驶路线有一大滩土:
看到土,同时看到对向无来车,回一点油、拉起车身,直接跨过中线,避开障碍区,进入对向车道再驶回
3.已经加速出右弯中(拉转猛烈、膝盖贴地),从对向盲弯中(这是一个S弯)使出一辆略微跨线的水泥车: 回一点油,大概从70%回到60%,车身略慢下,找到更内侧路线,再弯进去,以上,都没有「回油到底」以及「煞车」,都有「找到新路线」,一种可以「回油到底」以及「煞车」的
状况:渐缩弯
处理方式:因为是不熟的弯道,所以速度没有做很快,在此基本假定下,可以:视线发现弯道曲率紧缩,判断无法以此速度过去,由于是非常早发现,所以「来得及」这样做
重新入弯 三步骤:
回油并轻微煞车(车身立起、朝弯外跑)
加重煞车(同时判断通过速率)
放煞车,同时入弯、加速出弯
骑车要保留足够余度,不然想救也救不回来
十三、回答车友的提问
问:怎么在连续弯道快速的变换姿势,有的时候换方向的时后换了,却发现太浅 或太深,在弯里面都还要在改一下,或者是怎么加快侧倾的速度;不好意思 有文章还是连结可以看一下吗??
回复:我觉得是路线的选择,决定入弯时机将会决定在此弯道跑出的弧度,弯的弧度越直,就会跑得越顺,也就不需要修改深浅
加快侧倾的速度:
例如即将进入右弯,左膝用力,身体开始向右前方移动,此举将会造成右手向前顶,右手向前顶,将会促成快速倾倒的「逆操舵」可以迅速向右倒,而出力顶住的左膝,将会在入弯过程中负担「支撑身体」的功能,使人车入弯过程又稳又快,练习时建议速度慢一点
至于连续S形弯(先左再右),在第一个左弯出弯到一半时,车子还是向左倾斜的时候,屁屁就要移动到右边,准备右弯,所以此时:车向左、人向右
十四、有关侧挂的功能
1.弯中的加速,可以提升后轮抓地力,这时视野要缩小到机车本身,加速时重心后移,后轮负重增加(附带:链条车加速时车尾会抬高,可使原本的倾角裕度更高),在弯道中也一样
2.侧挂的重心移动效果,有二:
效果1:人与车的倾斜,可以对抗向弯到甩出的(伪)离心力,而弯中加速可以提升后轮抓地力,但是,倾角与弯中的加速值,两者不可得兼,因为倾角深时,轮胎接地面缩小,摩擦力不够(理论上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但实际上机车轮胎的黏性范围越大,对地摩擦力会以某种比例增加),此时,车子不能太过倾斜,以免使轮胎接地面积缩小到危险程度
如果想要用更高的速度过弯,就必须以人的「向内倾斜」去弥补,将人车的「综合质心」移动到机车中轴线的内侧,取代人车一起倾斜的轮胎窘境
效果2:人的内倾/侧挂,减少避震器受到的扰乱扭矩,弯道中,轮胎非正中央接地,而是偏向侧面,倾角越大,则轮胎接地点越旁边,避震器在弯中的功能,是随时将被路面起伏弹起的轮胎
以一定程度的稳定力量,压在地面,并且向上稳定车身,所以它是持续细微地伸伸缩缩,弥补路面的不平整,以及骑士细微的抖动,此时进入弯道,如果以同倾的方式,「人车综合质心」位于车身轴在线,但是轮胎接地点却是在旁边,这时候「人车综合质心」与「轮胎接地点」,对于避震器的伸缩施力方向,不在同一直在线,因此会形成施加于避震连杆的(弯曲)力矩,让避震器内外杆伸缩阻力增加,且侧向分力也扰乱伸缩的频率,造成不稳定,此时如果以内倾/侧挂,将会使「人车综合质心」移动到内侧,它与「轮胎接地点」的联机,将会某种程度上跟「避震器作动方向」达成平行,减低侧向分力(矩)的扰乱,提升稳定性,以上是我认为内倾/侧挂的用意,欢迎继续讨论
.
.
十五、过弯的安全极限
骑车的安全极限?
骑车不一定只有车子的安全极限,还有人的、路况的,当然必须将三者配合在一起看,可以的部分需先确认:人的技术表现
当时是否身体放松?
当时是否路线正确?
当时是否心思敏捷?
当时是否安心适意?
如果,以上皆是,那就达到当下个人应有的技术表现.......(1)
再来看车子的部分(特重前后悬吊的调整):
入弯的煞车过程,前叉是否可支撑?
入弯的倾倒是否稳定不会晃?(后避震)
入弯后进入弯中点之前,前后避震是否稳定无不安?
出弯过程中,前叉是否稳定?
如果以上皆是,那就达到车体设定良好的状态...................(2)
接着看路况的部分
弯道是否漂亮无杂物?
路缘是否干净无沙土?
对向是否可确定无来车?
此区段是否熟透各路况?
如果以上皆是,那就达到使用环境良好的状态..................(3)
.
如以上(1)(2)(3)都确认良好,却在过弯中,觉得还有危险,那么,这就表示你过这些弯的「速度」与「安全极限」已经到了,请勿再深入
.
如以上(1)(2)(3)中任何一点无法确认良好,那就必定有危险的感觉,这就是安全极限,切勿再深入 。
共勉之
十六、高转速车种的入弯退档
高转速车种的入弯退档,如果可以做得顺畅,相信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得到成功的乐趣,如果是600级跑车,从6檔220转速13000,要退到2檔60转速7000入弯(以上除档位外,全为估计值,来不及看转速表、更无时速表),就需要连退3档(已经预先偷退1档),在强大的煞车力之下,还要顺滑的操作退档,对于我这种初级手来说,就会成为入弯快慢的关键,后来得到一个体会(不一定正确),右手煞车同时,手掌回油仅回一半(不是全回),这时候每退一档要补油时,油门幅度比较准确,做到顺时,从半离合退档到补油全放时,比较容易达到无顿剉情况(必须持续强力煞车,以便配合档位、车速与转速)
如果一连退2、3档可以一气呵成,入弯前的小小不稳定就会消失,也因此不需多余时间回复稳定,也就可以拼延后煞车(以上是赛场骑法,路上行驶不宜冒险),也见过前车没弄好,轮胎冒一阵烟,自己就吓到闪去旁边喘了,做不好的时候,应该会有点惊吓,连后面的也很怕
十七、后煞车的应用
后煞车是辅助用的,煞车初期含着后煞车,能够稳定车身,以便让强大的前煞车发挥能力
后煞车还有很多实际路况应用的价值,简单来讲,可以将后煞想象成:后面多一股力量拉稳你的车子,例如:
1.U形回转掉头,忌用前煞,以后煞配合油门离合器,稳定性高
2.山路发夹弯,采外倾姿势,含住后煞,可消弥回油再灌瞬间的挫动,提高稳定性
3.市区路口90度转弯,速度慢且龙头偏,若要用前煞,宜前后煞并用
4.进入停车位置,速度慢时,宜用后煞停车,以上,都是含着,若要练到「右脚没力踩不下去」,不让后煞死锁,相当有得练哦,如果右脚太有力,随时想要锁后轮,对行车安全威胁很大
前面有大大提到,赛场车手的后煞车,应用在路线的修正,虽然我们在公路骑车,也不排斥钻研一下,我的想法:关键在控制「链条动作」
1.专业赛车的脚踏位置以及煞车杆高度,当然是配合车手纯竞技用,所以它的高度,一定适合于踏稳同时,脚尖微动即可操控
2.看比赛影片,当弯道中需要修正路线,例如被后车剪线,自己需要闪避或抓侧面超车,会有使用后煞车的必要
3.弯道中的赛车都8、9000转,其实回油的引擎煞车就很重了,干嘛要后煞车? (相信我,当车手弯道中全放油门,一定立刻漏赛)
4.回油的引擎煞车,跟后煞车的效果不同:回油再灌,链条上下松紧易位,必有一个挫动存在(在弯道中可能是致命的),但油门不变之下使用后煞车,就没有挫动,相对稳定
5.他们是炉火纯青、反射动作能够控制后煞车力道的高高手,用起来不算有风险,应用在弯道近身肉搏,是必备的技能
6.拉了离合器:在过弯中的车子没了牵引力 车子会瞬间倒下去
可是我们在路上骑车,就不同了:入弯之后到出弯之间的过程,我惧怕使用后煞
第一、力道控制不良
第二、脚的动作与位置影响重心的固定
应用于过弯的安定性来说,我只试过这样做:
一、入弯前的减速,配合前煞车,充当稳定车身的用途
二、入弯同时含着后煞车,倾倒到定位之时的补油,可以免去链条加减速之间的拉扯,动力平顺传递到马路上,增添安稳;不过,由于小弟骑车不快、入弯缓慢,这些技巧都用不上,连入弯减速重煞前轮,都很少,我们骑车还是温和一点吧!
.
.
十八、弯中速度过快,怎么办?
弯中过快煞车必死 => 会立直撞壁, 或是 high side.
弯中过快收油必牦 => 会摆动并失去惯量, low side 或是 high side.
不要吓人,没有「必」死、「必」犁,还要看保留的余度,其实可以煞车,前后煞都可以,也可以收油,这些动作都可以修改弯中路线,不过不过...! 只能「一点点」
不该出现的动作:
回油到底、用力拉前煞、视线盯住冲出去的方向,以上动作如果完备,保证冲去你盯住的地方,骑车要先避免速度过快,所以「视线」为第一要用功之处,盯住弯道的最远处,就是要找出它可能改变弧度的迹象,所以这边我指提最重点:强迫视线,发现速度过快,或者弧度紧缩(这时你已经立即发现),最佳处理方式第一步,一定是「强迫将视线转移到新的路线上」,看到新的路线,你油门就可决定新的开度,重心会因应新路线而调整,姿势不会因过度紧张而僵硬,处理起来比较容易过关,请多提醒自己:「视线第一」
以下由简入深,参考一下:
1.收一点油,可以保留后轮抓地力之下,拉慢一点点速度
争取多一点点时间,看准路线,重新「补油入弯」
2.不收油,含一点后煞,小小修改路线,弯中小调整也可保留后轮抓地力,争取时间,补油入弯
好处是没有回油再补的那种顿挫,坏处是后煞不易用得准,平常如果没练习,临时要用,将有很大问题
3.用前刹。这是发现紧缩曲率弯时用的,就是已经入弯,弯下去后才发现,还有一个更紧缩的弯
如果不大幅减速,一定过不去的状况,这里还要分两种情况:
(1)带煞车入弯:这是比较保险而有效的预防措施,面对不确定曲率变化的弯道,带前煞入弯,一边慢放煞车、一边慢加油门入弯,当发现紧缩曲率弯时,这时候油门及煞车正在同时作用中,可以随意微调两者的彼此消长,快慢、角度、路线存乎一心
(2)弯中急煞车:上一点(1)也可接此,这时在弯中发现紧缩曲率弯,必须大幅减速、重新入弯,思考上必须将煞车当成「过渡辅助」,不是「悬命一拉」,做起来,就是渐强式拉前煞(当然此时油门全放),车子随即降速、并且拉直(赶快转头看向新出口!!);眼睛视线最重要,一定要盯住新的弯道出口,看准路线,身体放松、松开煞车,入弯补油,顺利离开,熟悉的弯道也可以练习这些,以备不时之需.
.
.
十九、胎压的调整 以下做个整理:
低的冷胎压表示轮胎处于较易变形的情况,操驾过程因反复变形而导致升温(即升压)较高,如果过热将产生极限操驾时的过软滑动,高的冷胎压表示轮胎处于不易变形的情况,操驾过程因变形量少而升温(即升压)较少,如果温度不到工作温度,将产生胎皮不够软而抓力不足,胎压保持在38-40psi(较高值),可以避免长时间激烈操驾引起的胎温过高(杀到后来轮胎会「蛇」,就是胎温过高),并且轮胎磨损较少(听车界前辈谈到,他以前用BT001前后轮可用近万公里),但是太高的胎压会使轮胎升温不易,需要适当调整
举例而言:
状况一:冷胎时如果胎压在30psi,激操后可能升为37psi,升压7psi(胎温爆升)
状况二:冷胎时在40psi,激操后为42psi,升压2psi(胎温不足)
升压的幅度就是升温的程度
状况一的胎压可能太低,而激操后却温度过高,会「蛇」,也加剧磨损
状况二的胎压可能太高,激操后轮胎升温不够,抓力无法完全发挥,但耐用度会提高很多,理想的冷胎胎压应该订在状况一与二之间,也就是升温(升压)足够(赛道使用有人建议5psi),兼顾磨损、操控性以及抓地力
以上结论产生如下建议:
1.准备一个准确的胎压表,出车前量测(取36-40psi之间)、操驾过后再量,取得升压值
2.调整冷胎胎压,将升压值控制在3-5psi之间,想要高抓力以5为准、想要耐磨耗以3为准
3.热溶胎应给予较低的升压值(不要升温过高,需采较高的冷胎压)、道路胎想要激烈操驾时,应给予较高的升压值(让它升温高些才会软,需采较低的冷胎压)
4.冬天道路冰冷,需要较高的升压值,让轮胎升温高些才会软,需采较低的冷胎压;夏天相反(不要升温过高,需采较高的冷胎压)
.
.
二十、「带煞车入弯」与「放煞车入弯」

大家都好乖,都不敢超教练的车哦(教练好像用屁股告诉我们,该摆出动作了)

顺顺骑,也要保持安全距离哦
这时还没开催,以当时气温、胎温,以这种角度就已经很容易滑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