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账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44|回复: 18

【摩托车文化】哈雷戴维森——美国精神的缩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8 15: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成为摩托坊论坛会员,结交天南地北好机友,和广大车友分享你的精彩图文游记,和众多摩坛大神交流玩车心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账号

×
本帖最后由 魔音机车部件 于 2014-1-8 16:12 编辑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原先一些可望而不可即的摩托车已不再遥远,而它们在国内摩托车爱好者群体中的关注度也逐渐升高。近期,编辑部就接到或收到了多位读者的电话及邮件,问题的重点就在于哈雷戴维森(下文简称“哈雷”)摩托车及哈雷骑手们所独有的精神为何物,以及为何发轫于美国的哈雷品牌可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而我国经过数十载发展的摩托车品牌却仍旧无法实现新的飞跃。因此,本文拟从哈雷与两次大战的战火、独特的西方文化、铁血军人、骑士精神、哈雷周边衍生物、大型摩托车聚会、哈雷历史博物馆等多方面内容,对百年哈雷进行全方位剖析,以使广大读者真正了解哈雷品牌的发展,以及取得今日巨大影响力的始末,进而藉此对我国摩托车产业进行更为深刻而客观地思考。

哈雷最早生产的是单缸摩托车而不是双缸摩托车

哈雷最早生产的是单缸摩托车而不是双缸摩托车

坚毅的哈雷骑手

坚毅的哈雷骑手
双凸轮88发动机.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6: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精神,这是一个比较抽象化的概念。在大众的眼中,美国精神的内涵可谓包罗万象——自由、激情、创新、开拓等“关键词”均在此列。美国精神的典型代表有很多,例如,在1982年由美国著名影星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主演的《第一滴血》中,尽管身陷重围,但仍兀自肩缠子弹带并托着机枪战斗不止的兰博,而他的这一铁血形象,就充分体现了美国精神中的“美式英雄主义”。但是,自1776年7月4日标志着美国建国的《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刻起,在美利坚的大陆上,很少有能够全方位、多角度、长时间反映美国精神实质的事物,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却恰恰做到了这点。不仅如此,它还在岁月的激荡中历久弥新,渐渐成为了几代美国人的梦想与心灵的寄托。它就是已度过了110个春秋的美国摩托车行业“百年老店”——哈雷。
哈雷的扁头WLA在二战中立下显赫战功.jpg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相信了解麦克阿瑟传奇般军旅生涯的朋友们都知道,这句话的出处正是1951年4月19日他在国会大厦所发表的告别演说。时至今日,人们依然能够体会这名老兵在行将告别为之奋斗了数十载的军界时心中的那种五味杂陈,而也正是基于这种感情,这句话具有了高度的浓缩性,将老兵一生中所接触的人与事尽数收归其中。
1922年搭载了F头发动机的哈雷摩托车.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6: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到麦克阿瑟,他来自世界各国的拥趸们可能就会想到那“永远”叼在口中的玉米芯烟斗,或者他对一切敌人均适用的“极度蔑视”。但是,实际上,曾有一种装备陪伴了他的崛起、奋斗、辉煌与落寞,那就是哈雷摩托车。无论是在一战中担任“彩虹师”(美步兵42师)参谋长,还是二战中与日军鏖战太平洋,抑或是在朝鲜战争的战场之上,麦克阿瑟所指挥的部队中总会出现哈雷摩托车的身影。对于麦克阿瑟而言,哈雷摩托车的优异性能助他斩获功勋无数;而对于哈雷品牌来说,上世纪的几次规模各异的战争,却实实在在地为其铺平了发展之路,令它成为了闻名遐迩的世界级摩托车品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6: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魔音机车部件 于 2014-1-8 16:21 编辑

战火中永生
1916年,在墨西哥反**势力的支持下,反动武装侵入了美国南部边疆领土,双方在Pancho Villa爆发了一场小规模武装冲突。在此次冲突中,哈雷摩托车作为军用车辆的价值第一次被人们所发现——它成功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例如侦察、运输、处理突发性事件等。而也正是凭借着此次出色的表现,哈雷摩托车逐渐受到了美国军方的关注。
哈雷1924年生产的警用摩托车搭载了扁头发动机.jpg
一年后,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总统的对德宣战议案,并于1917年10月,正式将“彩虹师”(美步兵42师)派往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此时,基于摩托车的快速反应能力及通勤性,美军向哈雷提出了20000辆军用摩托车的生产订单,而它们中的一些则直接登陆欧洲。可以说,正是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特定历史事件,哈雷不仅依据战争订单获取了可观的利润,更为重要的是,它也通过战争的舞台,逐渐为世人所熟知。此外,值得一提的是,1918年,在一战停战协议签订的第二天,协约国阵营的罗依·霍尔茨下士就是驾驶着一辆哈雷军用摩托车,第一个进入了德国的领土,使哈雷摩托车“凑巧”地成为了这一历史时刻的见证者之一。
当时,哈雷在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印第安人”品牌。在一战期间,美军共向“印第安人”采购了近50000辆摩托车。于是,在战争期间,“印第安人”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军用摩托车的生产,直接导致其无法满足民用摩托车市场的需求,经销商网络急剧萎缩。与之相比,哈雷则在持续向军方供货的基础上,富有远见地尽全力保持相当部分的民用摩托车生产力,并在战后迅速转变重心,全力开拓民用摩托车市场,扩大经销商网络,从而成功取代了“印第安人”在美国摩托车行业内的领军地位,踏上了其独霸美国摩托车市场的辉煌之路。
时间进入了上世纪三十年代。随着世界形势的日趋紧张,美国**逐渐加大了对军用装备的投入。1938年,美军再次向国内摩托车企业提出订单,而此次哈雷则一反一战时“‘印第安人’一家独大”的境况,一举斩获90000余辆军用摩托车的订单。面对巨额订单,哈雷在军方提出的500mL排量发动机的设计基础上,转而创造性地提出了750mL排量车型方案,即著名的WLA型摩托车。事实证明,凭借着整车出众的性能,哈雷WLA的表现超越了墨守500mL排量标准的“印第安人741”,从而“坚毅”地驰骋于二战各国战场之上,不仅立下了赫赫战功,更进一步拉大了其对国内竞争对手们的领先优势。
哈雷的扁头WLA投入了军役.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6: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雷百年大事记
1903年,21岁的威廉•S•哈雷和20岁的阿瑟•戴维森制造出了第一款哈雷摩托车。
1917年,哈雷将占该年份产量三分之一的摩托车售给美国军方。
1933年,哈雷在其所有摩托车燃油箱上绘制了雄鹰标志。
1947年,哈雷开始销售经典的黑色摩托车皮夹克。
1953年,“印第安人”品牌倒闭,哈雷开始独霸美国摩托车市场。
1973年,哈雷将其所有的零部件组装工作搬至现代化的约克工厂。
1983年,哈雷别出心裁地成立了哈雷车主会(H.O.G)。
1986年,哈雷正式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3年,25万余参加了密尔沃基哈雷百年庆典。
2008年,哈雷博物馆正式开关运营。
1911年生产的哈雷摩托车已经装配了V型双缸发动机.jpg 1966年生产的哈雷警用摩托车搭载了铲头发动机.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8 18: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定了再看..太多了~慢慢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9: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z532709987 发表于 2014-1-8 18:52
沙发 定了再看..太多了~慢慢了解

嗯,这种文章需要深阅读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8 22: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华帖一定要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9 18: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9 19: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神车  0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摩托坊(MOTOF.cn) ( 粤ICP备2020133911号-1 )

GMT+8, 2025-8-6 03:30 , Processed in 0.01422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