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摩托坊论坛会员,结交天南地北好机友,和广大车友分享你的精彩图文游记,和众多摩坛大神交流玩车心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账号
×
一直以来,摩托车用机油似乎披着神秘的面纱,复杂的成分,标号,眼花缭乱的品牌。。也有人不把机油太当回事,觉得随便加差不多就是,甚至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摩托车机油和汽车机油完全一样,加便宜量又多的汽车机油对摩托车而言毫无负面影响,没必要让JS赚黑心钱;而又有爱好者对机油有着近乎苛刻的挑选。级标,温标,粘稠度等看得十分仔细,要求必须用专用甚至专业的摩托车机油。上述阵营的对立有时会上升到论坛的层面。舆论如此开放的年代,这也的确是有趣的事。下面这篇文章,虽然不能对汽车机油还是摩托车机油的争论给出什么终极结论,但我认为对于我们机车爱好者提高业务水平,增加相关知识还是大有裨益。感谢原作者的搜集整理。也欢迎围绕本主题发表的各种真知灼见。 ---编者按
不成熟尚在完善中的初级理论内容,请专家勿喷!
《 润 滑 油 知 识 介 绍 》 二手车品质如何,成败在此一举!
《 机油、润滑油 ------ 引擎的"血" 》
------------前半部份为本人原创,如有不对请及时指正;后半部份为杂志摘文。
这篇文章车主可能一时无法理解消化,如您很爱惜您的座驾,建议您详阅,有不理解的部分在生活实践中慢慢领悟,能让你的"视野"大大开阔!以下理论尚在完善中,如有不妥还请及时指正。
原装进口高档摩托车正确使用保养的情况下首次抛锚都能做到十万公里以后(100000.0 Km), 全车寿命在十五万公里至三十万公里(150000.0公里~300000.0公里)左右。
一、成 分
a: 全合成 ------ full synthetic 或 100% SYNTHETIC
(含大量抗磨剂和清洁剂、离散剂,能有效防止积碳和油垢的生成)
b: 合 成 ------ SYNTHETIC (25%合成油+75%矿物油)
c: 矿物油 ------ 不标注
(矿物油分子颗粒大大小小参差不齐,全合成机油分子颗粒小而均匀。二者最大差别在于:全合成油使用的温度更广,使用期限更长,以及成本更高;同样的油膜要求,全合成油可用较低的黏度就可以达成,而矿物油就需要用相对于全合成油较浓的黏度才可达到如此要求。在相同的工作环境里,全合成油可以使用期限比矿物油长很多,但是比较换油次数之后,因此成本并不比矿物油高多少)
二、API 质量等级
API ------ 美国石油工业协会 (质量、性能等级)
API SM (2004年公布最高级别)
API SL (2001年研制,日、欧、美高档机车一般加此等级以上全合成机油)
API SJ (1996年研制)
API SH (1993年研制)
API SG (1989年研制,国际上已淘汰,国内还在大量使用)
API SF (1980年研制,淘汰)
API SE (1972年研制,淘汰)
“S”表示汽油引擎,“C”表示柴油引擎,如:API SL/CF 表示此机油也可以在柴油引擎内使用,相当于F等级。
三、SAE 工作黏度
SAE ------ 是英文"美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缩写 (低温性能+高温黏度等级), "W"表示winter(冬季)。"W"前面的数字表示润滑油的低温工作黏度,"W"后面的数字表示润滑油的高温工作黏度。
W后面的数字40,40 Min12.5 Max16.3,这个数据表示该机油在100℃时的高温黏度最小为12.5Cst,最大为16.3Cst。我们来看SAE提供的标准(这是在100℃时的高温黏度,Min是最小的意思,Max是最大的意思):
20 Min5.6 Max9.3
30 Min9.3 Max12.5
40 Min12.5 Max16.3
50 Min16.3 Max21.9
60 Min21.9 Max26.1
那么,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在100℃的情况下,20的黏度稀于30稀于40稀于50稀于60,有了100℃的标准,那么在油温高于100℃的时候,这个稀稠关系仍然适用。
那么,这个高温黏度有什么用处呢?是不是说明黏度越高对发动机保护越好呢?其实不是这样的,不管是20 30 40 50 还是60,它们在高温的情况下对发动机的保护完全一样,那么为什么还要区分出高温黏度参数呢?下面我们就来真正了解这个高温黏度的意思。前面我们知道低温 黏度就是这种机油在正常启动情况下所能使用的最低温度,而这个高温黏度是在100℃的时候的黏度参数值。根据车子的说明书我们可以找到自己车子对应的这个 高温黏度值,比如30或者40等。那么这个数值是用什么来确定的呢?答案是:发动机的精密性!!!
越精密的发动机,所使用的机油的高温黏度越低,越粗糙的发动机所使用的高温黏度越高。这是因为,加工精密的发动机,件与件之间的密闭性非常好,不需要太厚 的油膜,只要非常薄的一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即可;而加工粗糙的发动机,在件与件之间要形成一层厚一点的油膜,在起到润滑作用的同时,还要起到密封的作 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外产的车子,使用高温黏度20的机油,一些合资的车子使用30的,而国内组装的是40的,国产的用到50。
以下理论尚在完善中,还需及时修正:
SAE ...-20 (高精密度-赛车引擎使用)
SAE ...-30 (进口水冷新引擎使用)
SAE 10W-40 (风油冷引擎或轻度磨损水冷引擎使用)
SAE ...-50 (粘度偏高,引擎使用期限较长或磨损较大的车辆使用)
SAE ...-60
如果高温黏度30的车子,使用了40的油会有什么后果?答案:短期内没有什么后果,但是由于高温黏度大,活塞在运行的时候 当然吃力,油耗会增加,当然,磨损也会加大,车子的零件会去逐渐适应40的机油,使用一段时间后的结果就是,如果再使用30的机油,可能会产生密封性不好 的情况。
如果高温黏度为40的机油,使用了30的油后有什么后果?答案:由于密封性不好,会出现烧机油的情况。
因此我们在选择机油的时候,要根据外界环境的温度选择W前面的数字,根据自己发动机的精密度来选择W后面的数字。而W后面的这个数字,在自己车子的说明书 当中有非常明确的说明。就我们摩托车而言,只要不是纯进口的车,国内生产线下来的小链机,一般都适合xW-40的机油,有一部分顶杆机也是适合xW-40 的机油,而有部分顶杆机则适合xW-50的机油。
对于新车或者骑行里程不多的车子来讲,按说明书上的标准来确定机油即可。如果车子骑行了几年,或者说几万公里之后,有些人 的车子出现了烧机油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更换活塞环,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比如说一开始车子使用xW-40的机油,如果出现了烧机油的情 况,就可以继续选用xW-50的机油即可。如果使用xW-50的机油又出现了烧机油的情况,可以再选用xW-60的机油。当然,这种-60的机油市面上不 太好买,因此,可以考虑换活塞环了,这样的话,你的车子正常情况下,应该已经超过或者接近30万公里了!
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汽车能够轻易跑上几十万公里,甚至上百万公里了吧。特别是好的汽车,因为他们一开始使用的机油高温黏度是20的或者是30的,等到一定程度后就选用高温黏度40的机油,如果等到再换上高温黏度50的机油的话,车子肯定会超过百万公里了!
好了,对于机油黏度的表示方法我们已经明白,那么下一步就要针对自己的车子来选择合适的机油。
比如我的车子,风冷小链机,说明书上也说明适用10W-40的机油。于是我的选择:
1、根据冬天最低气温-20度,选择15W的即可,但是15W的正常启动最 低温度是15W-35 = -20度,达到极限温度了,因此-20度时启动肯定比较困难,再加上我车没有脚启动杆,因此就再降低一下低温黏度参数,我选用5W的!
2、机油 级别SJ以上,级别越高润滑散热等效果越好,因此直接奔最高级别SM。
3、矿物油与全合成,本人一年1万5千公里的路程,不用考虑,直接上全合成。因此, 我选用的是水.美. 5W-40 CJ4 API SM全合成。
四、耐低温性能
"W"表示winter(冬季),机油也象冻猪油一样,气温太低了会凝结。
SAE 25W.. - 5度(边界泵送温度:-10度)
SAE 20W.. -10度(边界泵送温度:-15度)
SAE 15W.. -15度(边界泵送温度:-20度)
SAE 10W40 -20度(边界泵送温度:-25度)
SAE 5W.. -25度(边界泵送温度:-30度)
SAE 0W.. -30度(边界泵送温度:-35度)
(全合成机油比同级别矿物油更耐低温,0W可低至零下-50摄氏度不凝结)
这里要注意了:
低温性能越好的机油它的抗低温添加剂越多,越容易变质。也就是说,选机油的时候并不是抗低温性能越好就是好油,如果气温合适:SAE 20W-40的机油更不易变质。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应该尽量给爱车更换高等级的全合成机油,可保证引擎内部崭新光亮不积碳。
《摩托车机油与汽车机油的差别》
摩托车湿式离合器与齿轮箱共用一个机油,而汽车是干式离合器,则无此方面问题;另外,摩托车的引擎转速非常高,可达14000转至20000转,而汽车引擎转速一般至6000转。大家可想而知摩托车引擎对机油的要求更高了吧!
需要注意的问题:
日本高档摩托车引擎多为'超级引擎',特别是超级跑车系列。这些引擎所用润滑油很特别,含有一种特殊的添加济"钼'(人工合成钻石的主要成份),如本田HONDA的指定用油:WAKO'S (和光xxxx) 它的网址是https://www.wako-chemical.co.jp 不仅如此,此类润滑油还是竞技用[competition]特殊的[special]全合成[fulll synthetic]润滑油。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很难卖到这样的润滑油,这是长期以来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
《电喷车用哪种机油?》
(摘自汽车杂志,仅供参考)
时下新出的车型中,电喷车的比例越来越多,许多车主都以拥有电喷为荣。的确,电喷车有不少优点,例如它的发动机功率就比化油器式发动机平均提高了15%~20%,不过,它对机油的要求,尤其是搞高氧化性等技术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安装三元催化转化器装置的电喷发动机对机油的要求还要严格!
安装三元催化转化器必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需实行汽油无铅化,因为汽油中的铅会使催化剂中毒而失效;二是安装三元催化转化器的电喷车必需使用磷含量在0.12%以下的机油。如果机油中磷含量过高,就会导致催化剂失效,使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寿命缩短,排放的废气就无法降到最低。机油中的磷含量低于0.12%才能保证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工作正常进行。而磷含量在0.12%以下的机油级别为API SH及以上等级的油品。因此,如果您的车是电喷车且安装了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话,在添加机油时应选用API SH及SH以上等级的机油,这样才能保证您的车行驶起来顺利安全。
《再谈谈摩托车里的超级跑车-超级引擎用哪种燃油?》
现今发达国家市面上销售的摩托车超级跑车所用的引擎均为超级引擎,为了在常温常压下不增加引擎的排量的前题下,却要不断提升引擎的输出功率,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提高引擎的压缩比及不断地提高引擎的转速以此来压榨引擎的输出功率。 引擎的压缩比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引擎对燃油的抗爆燃性也越来越高。汽油引擎燃料主要来自市售无铅汽油,市售汽油中的抗爆燃成分主要来自生产厂家添加在汽油中的锌烷,锌烷值越高的汽油其抗爆燃性越好。 所以,各大超级摩托车生产厂商为了发挥其市售车辆的性能均会选择设计使用市售最高标号的汽油(例:北美地区市售最高标号汽油是102度) ,使用低于此标号的汽油可能会造成引擎少量爆震,不仅发挥不出设计时应有的功率,还会加快缩短引擎的寿命。
以下是一些较专业车主写的文章,请大家仔细阅读!
一、首先大家都知道,机油分四种类型:
1、矿物油
矿物油;这种机油抗氧化能力强,性能稳定,缺点是需要添加油膜强化添加剂,但加入油膜强化添剂之后增加了磨擦阻力此外,这种机油清净性较差.从近期发展来看这种机油的高性能化已有了较大的障碍.
2、植物油
植物油是由植物的种子制造的机油,植物机油的油膜型成能力非常高,润滑性能也十分优秀.缺点是容易氧化,在高温时组成成份容易分解变质,粘污发动机.以前赛车经常采用植物油,短时间后分解进行保养,现在被用来做"安耐驰"抗磨添加剂,短时间来看的确不错,但时间一久给发动机带来负面影响,所以那些经销商往往说不用一直加隔五次加一次就行了,因为机油本身有清洗作用,用后面四次来清洗前面的一次. 在现代赛车方面也感到十分不方便,总之植物油无论是抗氧性还是润滑性其提高的可能性都有一个限度.大家小时侯玩过空模发动机吧?它就是靠蓖麻油的作用,连活塞环都不用,只是用完后就要大修了。
3、稠化机油(半合成机油) [25%合成油+75%矿物油]
这是一种产物.我个人建议没必要在这里多说,因为大家都知道矿物油和添加剂这是两种合一的产物.关健是厂商在里面投入多少精力和成本,15%的机油也称为半合成机油,80%的机油也称为半合成机油.它的优点使用泛围大。列如(SAE.10W-40),缺点是高温时易产生油泥与积碳,毕竟有矿物油成份。所以赛车不使用稠化机油,因为赛车的使用条件固定,只使用与当时气温条件相匹配的机油。
4、全合成机油 - ( full synthetic 或 100% SYNTHETIC )
合成机油研制于30年代左右,近20年合成油有很大提高.目前赛车大多使用合成油来代替植物油,虽然价格高于普通油但是它的清净性润滑性,冷却性,密封性都高于矿物油.如果标注为"100% SYNTHETIC"合成机油,该油是纯合成机油。一般厂家把自己的产品都有个保险系数,如果是自己改装的车辆,我个人建议还是用兢技机油(COMPETITION SPECIAL),因为一般出厂时车辆油道油压为3kg/平方厘米,而兢技机油能达到4.2~4.5kg/平方厘米。另外它的冷启动摩擦系数很好,在极速运转30分后油温还能保持95度左右。
二、机油的六种作用:
1、润滑减磨 (活塞与汽缸之间、主轴与轴瓦之间存在着快速的相以滑动,要防止零件过快的摩损则需要在两个滑动表面间建立油膜。有足够厚度的油膜将相对滑动的零件表面隔开,从而达到减少磨损的目的)
2、清洗清洁 (优秀的机油能够将发动机零件上的碳化物、油泥、磨损金属颗粒通过循环带回机油箱,通过润滑油的循环流动,冲洗零件工作面上产生的脏物)
3、冷却降温 (通过机油循环能够将引擎汽缸燃烧室顶部的热量带回机油箱,再散发至空气中帮助冷却发动机)
4、密封防漏 (机油可以在活塞环与活塞之间形成一个密封圈,减少缸内气体的汇漏和防止外界的污染物进入引擎内部)
5、防锈防蚀 (润滑油能吸咐在零件表面,防止水、空气、酸性物质及有害气体与零件的接触)
6、分散应力 (减震缓冲 当发动机气缸口压力急剧上升,突然加剧活动,活塞、活塞屑、连杆和曲轴轴承上的负荷很大,这个负荷经过轴承的传递润滑,使承受的冲击负荷超到缓冲作用)
三、世界各润滑油公司的动向:
埃索兼并美孚,原埃索只是美孚公司下边的子公司。
日石兼并三菱,组成新日本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Bp买断嘉世多。
四、各种车辆原厂指定用油明细表:
1、奔驰用美孚
2、BMW用嘉世多
3、大众用福斯
4、丰田用埃索和日石
5、本田用WAKO'S(和光),IDEMITSU(出光)
6、现代用SK
7、雷诺用ELF
8、铃木用日石
9、尼桑用IDEMITSU(出光)
等等.....
WAKO'S (株)和光**** 神奈川*小田原市前川16-2 TEL.0465-48-2211代 (92年日文资料摘录)
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总之,大家要注意,德国车与日本车的材质不一样,德国的高速公路是没有限速国家之一,所以它采用的材料要求比较高,而日本在出厂时就把车速限制死,所以它选用的材料比较廉价.用油同样也不一样:日本在机油添加剂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来弥补这一点的不足,这样才能做到价廉物美.以前汽车和摩托车用油也不一样,摩托车很多机油都含有"钼"的添加剂,讲究启动瞬间就可以行驶,而汽车的摩擦面积较大,所以是考虑怎么降低摩擦系数,汽车的油不可以当作摩托车的油使用,但现在随着添加剂的发展与进步,IDEMITSU(出光)给尼桑风度的车型配制所研究出来的产品,已经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小油底壳也能用V6引擎。
五、建议使用原厂油
实际上大家也知道每种油,如果标号一样它的性能也是差不多的。这是指大公司的机油,小公司我就不知道了。因为油的添加剂加工工艺相当复杂,而小公司没有这些昂贵的设备,它在添加剂加入时没法均匀搅拌混合,使机油质量不稳定,所以往往一些小公司它的产品价格升降幅度很大。而大公司生产厂家的设备比较全,而且这些机油供应商都共同参与新品的开发,所以对发动机的性能比较了解。油可以从高用到低,列如: 1972年SE、80年SF、89年SG、93年SH、96年SJ、01年SL、04年SM。这是机油API(美国石油协会)等级,也就是代表什么年代出的车子所用油的等级。每个年代热处理技术不同,所以要求供应商油品的要求更加提高。另外SH、SJ、SL在向环保方面发展,所以SL可以用在下面任何API等级以内。SJ 是目前最基础等级。
再谈SAE(美国汽车工业协会)粘度等级....
低温粘度 高温粘度
SAE粘度分类 CCS粘度 MRV粘度 动粘度100℃ TBS粘度150℃
温度 上限值 温度 上限值 下限值 上限值 下限值 适用
0W -30℃ 3.250 -40℃ 60.000 ---- ---- ----
5W -25℃ 3.500 -35℃ 60.000 ---- ---- ----
10W -20℃ 3.500 -30℃ 60.000 ---- ---- ----
15W -15℃ 3.500 -25℃ 60.000 ---- ---- ----
20W -10℃ 4.500 -20℃ 60.000 ---- ---- ----
25W -5℃ 6.000 -15℃ 60.000 ---- ---- ----
20 --- --- --- --- 5.6 9.3 2.6
30 --- --- --- --- 9.3 12.5 2.9
40 --- --- --- --- 12.5 16.3 2.9 0w40.5w40.10w40
40 --- --- --- --- 12.5 16.3 3.7 15w40.20w40.25w40.#40
50 --- --- --- --- 16.3 21.9 3.7
60 --- --- --- --- 21.9 26.1 3.7
[W]是Winter,即冬天的意思
CCS粘度(Cold-Oranking Simulator法)
MRV粘速(Mini Rotary Viscometer法)
TBS粘度(Tapered Bearing Simulator法)
注: SOHC单顶凸轮轴与VTEC减半
选油方法:
新车,列如1~~~4万公里时选5W30就够了,4~~~8万公里选5W40,10~~~20万公里以上就用50,因为还不能忽视机油泵的磨损,自润轴承与曲轴连杆间隙大小等等,所以用油膜较厚的型号来替代。摩托减半。这是根据摩擦系数大小来确定。
例如:
1、 HODNA-本田、
VTEC引擎它用的油只有5W-30,看上去指数很低,但是这款油是最适合这款发动机的机油。相对本田车的摩擦系数也是最小的,对VTEC的结构也是发挥最大的作用。本田有很多车是用专用油,例如:VF系列.
2、Kawasaki-川崎、
川崎摩托的离合器与铃木、山叶的不同,中间夹有金属片。这是为弹离合器这一动作特定设置的。此片要求很高,为了散热耐用表面进行特殊处理,喷涂一种类似与钛合金的保护层,钛的优点是很耐磨,缺点是容易粘合其他金属,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所以在机油中添加特殊添加剂来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很多人都觉得川崎与本田离合毂在怠速时都有异响,本田是捏离合器才有,而川崎捏离合器才没有,这是因为离合器的压板位置正好相反。所以他们的机油与一般摩托车机油不同,都是属于机特种车用油。所以有很多车设计用途不同,而选用特定的机油。例如:川崎用的是Showa-Shell(昭和壳牌)或(矫马JOMO日本能源).可是,昭和壳牌与我们国内的壳牌完全不同,连香港青衣油库的壳牌都无法替代.这一点壳牌的供应商非常清楚.我本人也是受害者之一.我以为国货不行换青衣的.结果离合毂还是出声了,时轨链也拉长.新发动机啊!
3、YAMAHA-雅马哈
XJR是用Showa-Shell昭和壳牌与???????????(日本矿业共同石油)这两家公司提供,型号是??????????10W-40,也属于特种机油。在油冷与水冷的车子有区别,油冷的车子为了防止摩擦力增加来防止油温过高所以用"钼"(人工合成钻石的主要成份)这种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在涡轮增压的车子用油普遍使用。因为机油SAE粘度分类40有两种;一种是欧洲标准与日标,所以TBS粘度也不同@150℃(mpa.s)0W40?5W40?10W40的下限值为2.9,15W40,20W40,25W40,#40下限值为3.7,所以并不是GPS半合成就能解决问题,以前我在上面也说过半合成油关键是看厂方,15%也是半合成,80%也称为半合。??????????10W-40要求较高,对于油冷器内部的清洗与散热有很大作用,这是为了防止高温时机油气泡产生,使液压挺杆工作稳定。这种油国内没有,实在不行就买涡轮增压全合成油.
在国内往往这类专用机油种类很少,很多特定机油无法买到。像在前面我看到本网站有位叫“不羁的风”他拿的特种油就很不错,但不是适合所有车型,不知"不羁的风"是否还有别的油,例如:兢技用油(COMPETITION)?
以上是我个人意见,希望大家不要再乱用添加剂,用原厂油或者好一点的全合成机油就行了,因为添加剂酸碱性我们都不知道,所以最好不要使用。
elf与(比利时产)壳牌性能很接近,昭和壳牌我没试过。出光与嘉实多性能很接近,但起步没有速马力强,但尾断还是很强。美浮与阿吉普差不多。
空滤,空滤不仅仅是进气燃烧过滤装置,也是曲轴箱呼吸装置,所以空滤的好坏与油的老化程度也成相应的比例。如果想要起步力量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换一个高流量的空滤。
再说,电视上所看到的不假,但它只给你看油膜和润滑性,没给你看负面的一方.这些厂商只顾赚钱,不顾别人的财产怎样,太黑心了,如果它是一个好的产品,它就用不着对你一个人推销了,直接去找车辆生产厂商,那不是全有了吗?还有,他们说换几次机油加一次XXX添加剂,目的是让这几次机油把发动机的污垢清洗后,再一次进行污染,因为发动机油本身就有清洗成分.还有,在宝钢冷扎时,只用菜油,为什么不用安那个XXX,你摩托车才多少一点,宝钢拉一吨冷扎钢要用多少油?现在的4S店看着巨额的利润和回扣,都不顾老百姓的感受,叫人心寒.
大家再好好想想,拿来的**车年再份久。但是发动机声音都不错。但是拿到国内开上一年后听听发动机声音如何?在国外开那么久的车都没事,为何在国内开不上一年,发动机什么杂音都出现......
很多朋友对机油还不够了解,作者是和油打交道的,特收集整理了些有关机油的知识,以供大家参考!也有必要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合成机油的概念,正确合理的使用机油,对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提高车辆的性能是很有帮助的,有不全面的地方请指教!
合成机油就是把矿物基础油用酯类或聚烯类来取代,再和添加剂参配,而若是基础油全用酯类或聚烯类取代,便称为全合成机油若只有用部分则称为半合成机油。摩托专用合成机油主要也是由各种基础油和添加剂合成的,但在矿物油的基础上该添加什么?添加多少?怎么添加?都是经过严格的科学分析和试验,然后经过特殊工艺进行添加合成的!不是随便把两种性质的东西兑在一起就可以了!
下面解释一下基础油和添加剂的种类!
基础油:
1:矿物油
是从原油中直接提炼而成的,此种基础油因受限于原油先天性质,原油的来源,炼制技术,成本等等,在黏度指数,流动点和氧化稳定度方面便有一定的限制要靠添加剂来改善,因成本较低,现今市场上便宜的普通机油基本都是这种矿物油。
2:植物油
顾名思义就是从植物所提炼而成的,如黄豆油篦麻油 ,而使用较广泛,因为它能够在铁或钢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膜,现在有些试验性的赛车用油即采用植物油
3:动物油
通常用在齿轮的润滑上,如抹香鲸油有非常良好的抗磨和抗压的特性,它用于多数的有限度滑动的差速器。
至于真正发挥机油功能的添加剂,则为了配合不同的基础油的化学特性而稍作调整,其功效是不甚相同的。
添加剂:
1:清净剂
引擎在高温操作时会产生结胶和积碳的现象,这些必须靠机油中的清净剂来清除,其成分为金属盐类。
2:驱散剂或称分散剂
引擎在低温操作时,如非高速长时间行驶,会产生所谓的油泥,为防止其产生,机油中必须添加驱散剂,将油泥均匀的分散在机油中避免油泥沉积在机油滤清器,汽门推杆及活塞环上,造成润滑油路不顺而致使未被润滑的部分凿成磨损。
3:抗氧化剂
机油在引擎的高温下,特别容易与空气造成氧化反应,机油氧化之后颜色会加深,黏度会提高,因而增加机油帮浦及引擎的负荷,同时氧化之后产生的有机酸也会腐蚀引擎的零件,因此保持机油的氧化稳定性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极高温的涡轮引擎。
4:防锈添加剂
为防止引擎的金属零件生锈,理所当然必须添加防锈剂,此种添加剂的成份均含有一极性基,利用分子间的极性吸附于金属表面,保护金属免受空气,水分及盐分侵蚀而生锈。
5:抗腐蚀添加剂
与防锈添加剂一样,但前者用于保护铁族金属之零件而后者则用于保护非铁金属和合金零件免于硫份和有机酸之腐蚀。
6:黏度指数改善剂
基础油受限于原油之本质,其黏度指数只能藉提炼制程改善至一定程度之后便须靠黏度指数改善剂了,也因为黏度指数改善剂的发明才有复级黏度的机油产生。
7:流动点抑制剂又称流动点下降剂
所谓流动点就是测定某一特定油料,当其开始不能流动的那一点温度,便是流动点,机油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蜡的成份(蜡虽然在基础油炼制时已经用溶剂消除,但仍然不能达100%),而这些蜡在低温一旦成为晶体固结时,会阻止机油的流动,为了使引擎在冬天能够顺利启动,必须在机油中添加抑制剂使流动点降低,阻止蜡份结晶,而适应寒冷的气候。
8:抗磨损添加剂
引擎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会出现所谓的接口润滑的情况,也就是金属活动面在高热膨胀的情况下,将油膜挤开,而形成金属与金属之间的直接摩擦,为防止这种情况产生,必须添加抗磨损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在接触金属时,便发生化学作用,而产生一层保护膜来保护金属使之在彼此接触时免于磨损。
9:消泡剂
机油在引擎内被反复的搅动,自然会产生泡沫,而有泡沫的地方就是没有油膜的地方,引擎便失去保护,而另一方面,有泡沫的地方,同时也代表与空气的接触面增大了,也加速其氧化,因此需添加消泡剂以避免泡沫之产生。
10:染色剂
其功能有二:1.识别用,如汽车之自动变速箱油均染成红色,以便漏油时有利辨识维修; 2.行销广告用,例如日本的二行程机油大部分都染成淡蓝色或红色除了美观外,并可用以广告其润滑油中之基础油精练程度高,颜色淡,才有可能染色。
11:碱性添加剂
又称总碱价提升剂其作用在于提高润滑油中碱性物质的剂量其功效即是中和燃料(汽,柴油)中所含之硫份因燃烧后产生的酸性硫化物免的汽缸内壁及活塞环等被这些酸性物质所腐蚀。
12:极压添加剂
多为硫化物,氯或磷之添加剂,在发生接口润滑时,能给予金属良好的保护其能防止金属面发生镕接,崩蚀,及咬痕等等,如市面上常有些润滑油或油精的广告宣称在转动的金属上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此类便多半是靠极压添加剂的功用。
13:乳化剂
乳化剂的目的在使润滑油中的水分产生乳化现象,防止水分和金属表面接触而产生腐蚀作用,常用的乳化剂有菜仔油,牛油,金属皂盐等等。
14:中度极压添加剂
一般为极性化合物,对金属表面不起化学作用,但分子的一端附着于金属表面极难分辨,所以能承受的负荷比纯矿物油来的高,也可以称为油性剂.
15:完全极压添加剂
大多数完全极压添加剂多含有硫磺,氯化磷的化合物适合添加在负荷高而且摩擦速度快的润滑油上,但是只有在遇到重负荷的时候极性油膜被破坏产生高温,而此高温时完全极压添加剂才会发生作用而形成化合物,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固体润滑剂,代替已经破坏的液体油膜,一般极压添加剂都有缓和液体油膜被破坏的效果,故亦称为油膜增强剂。
專業跑車潤滑油介紹
1、法國 MOTUL (摩特)潤滑油 https://www.motul-asiapacific.com
2、法國 REPSOL (威爽)潤滑油 https://www.repsol.com/es_es/
3、法國 elf (埃爾夫)潤滑油 https://www.elf.com.cn
4、英國 Castrol (嘉實多)潤滑油 https://www.castrol.com/castrol/castrolhomepage.do?categoryId=3045
5、美國 Mobil (美孚)潤滑油 https://www.mobil.com.cn/China-Chinese/LCW/HomePage.asp
6、日本 WAKO'S (和光)潤滑油 https://www.wako-chemical.co.jp/ 日本跑車適用
撰文:石先生
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15949229860石先生及时改正
增补:
这则短片中有提道引擎精密度的重要性, 大家不妨看看.
[NHK纪录片] 《称霸世界赛事最高峰-为本田赌上全部的年轻人们》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jAwMzA1Mzk2.html
.
.
.
.
.
..
《润滑油知识介绍》原文如下:
https://threecats.motor.blog.163.com/blog/static/2361624920076172134327/
《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发布的各类车型厂家召回通知及更多车主必知的信息:
https://threecats.motor.blog.163.com/blog/#m=0&t=1&c=fks_0870640830870810710810940950950860850870660820840820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