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账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95|回复: 41

Honda CBR 1000RR Fireblade 20週年特輯(编辑完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0 16: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成为摩托坊论坛会员,结交天南地北好机友,和广大车友分享你的精彩图文游记,和众多摩坛大神交流玩车心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账号

×
本帖最后由 詹士威尔 于 2012-2-21 01:14 编辑

原文转自:https://www.moto-one.com.hk/Products.php?id=140&page=1
20TH.jpg
cover.jpg
1992至2008 CBR Fireblade的演變歷史
1992年面世的Honda CBR900RR Fireblade(火刃),不但改寫Superbike的歷史,並且為大排氣量跑車重新定義;2012年,這台家傳戶曉的Superbike踏入20週年,廠方為了隆重其事,再次為她進化,本誌亦不敢怠慢,製作了CBR Fireblade由1992至2012的歷史特輯。
designer(1).jpg
Honda CBR900RR Fireblade面世前的「大牛龜」
cbr1000f.jpg
1986_GSX_R1100_01.jpg
電單車廠間的角力跟全球軍事競賽一樣,目的是發明先進武器摧殘對手;多年來日本四大電單車生產商都是追求無止境的馬力輸出,八十年代初,啟蒙自本田
的V4機車,鈴木在1985年推出震憾車壇的GSX-R750,他的輕量化及靈活轉向性能奠定當代中量級Superbike的標準。

Suzuki GSX-R750的成功,車廠以她為基礎開發馬力及排氣量更強的GSX-R1100,1985年面世時,由於車輛只有197kg及130匹馬力(而當時的競爭對手一般
超過230多kg),並締造265km/h最高市販車速,因此獲得正宗正宗重量級Superbike的稱號,可是當時的雙翼樑鋁合金車架還未成熟,再者車體龐大,減低
了車輛的高速的穩定性、轉向性及剎車性能,因此在香港有人稱她為「飛天棺材」。

1989年,鈴木推出新版GSX-R1100,車輛更採用新設金的鋁合金車架,意味著車身能夠抵受更大扭力輸出,排氣量亦由1052cc增至1,127c.c.,馬力急增升
至143匹,雖然1998年尾期的GSX-R1100馬力高達156匹,車重則增至221kg。

自一代GSX-R1100面世後不久,Yamaha1987年推出更勝一籌的FZR 1000,車輛的焦點是同廠FZ 750的20氣門引擎,加強排氣的EXUP系統及

鋁合金DELTABOX車架,車輛雖然比GSX-R1100重7kg,但多了5匹馬力及更纖巧體積的優勢,卓越性能穩佔當時冠軍寶座。經過不斷改良後,
1994年最後一代的FZR 1000馬力多達145匹,可是92年面世的Honda CBR900RR的出現,卻改寫了近代Superbike的歷史。

FZR.jpg
1992 Honda CBR900RR Fireblade 輸輕高手
RC.jpg
R.jpg
cbr750rr.jpg
第一代Honda CBR 900RR面世前,Honda醉心在750的V4戰車的發展上,無限級別的超級跑車則被之前介紹的Yamaha FZR 1000搶了風頭。

從表面來看,Yamaha FZR 1000擁有145匹馬力及1,002c.c.排氣量,而Honda CBR900RR只有893c.c.及124匹馬力,數字較輸蝕,
可是跟Honda CBR 600F一樣的185kg重量,相比當年超過200kg的對手,在馬力/重量比例卻全面獲勝。

原因非常簡單,車輛以同廠的CBR 600F為藍本,並且精簡化,拆開包圍後清楚看到引擎附近位置的零件甚少,結構較簡單。
翻查資料,車廠最初構思是CBR750RR,但當年Honda已有非常成功的V4 750戰車(RC30/RC45),因此才造就CBR 900RR的誕生。
1996 cbr600f.jpg
Honda CBR 900RR為甚麼好彎,除了擁有纖巧車身外,前後採用了16及17吋輪框,為了彌補敏感轉向反應,
因此配上較粗的130/70輪胎,而非傳統120,所以輪胎選擇較少,
其次是採用非常陡峭的20度/90mm前傾角及拖曳距及跟CBR 600F相?的1,405mm輪距。

900-7.jpg


這樣的設定,令CBR900RR擁有當年600級的靈活性,同時兼備1公升的加速性能,
還有本田User-Friendly的招牌菜-易駕及可靠性,使她快速風行全球。

Honda CBR900RR的成功,為車壇帶來全新概念,Kawasaki在1994年推出ZX-9R新忍者,
Yamaha在1996年以新的YZF 1000R ThunderAce取代舊款FZR 1000,但本田似乎未受到任何威脅。


900-1(1).jpg
900-6.jpg
900-5.jpg
900-4.jpg
900-3.jpg
1994 cbr.jpg
spec1.jpg
1996 Honda CBR 900RR 又稱918  
1998 Honda CBR 900RR 又稱919
919(1).jpg
新車不但換上全新飲衫,舊款孖圓大燈由改為蝙蝠型大燈,像薄唇的入風口更移師至大燈下,
排氣量由上一代893c.c.增至918.5c.c.,所以個別地方稱為918。而引擎的缸徑增加了1mm至71mm,馬力提升至128匹,
新車繼續輕量化,成功減少2kg至183kg,其餘改良包括強化曲軸及使用鋁製錚口等等,當年車價是港幣$96,992。

1998年,Yamaha YZF-R1來勢洶洶,Honda未意識到來者不善的道理,雖然CBR得到強化,可是外型只有輕微改動外,
即使引擎、掣動及車架等得到全面改良,馬力亦增至130匹,車輛亦減至180kg及增至919c.c.的排氣量,風頭暫被1公升的R1蓋過。

1996SPEC.jpg
1998SPEC.jpg
2000 Honda CBR 929RR 全面翻新
929.jpg
面對強勁的R1,本田終於出手,全面為CBR翻新,雖然排氣量只有929c.c.,但馬力高達152匹及只有170kg重量,數字上比第二代R1(150匹/175kg)。

供油系統使用本田獨家的PGM-FI電子燃油噴注,配合可變式進/排氣調控系統(H-VIX),
提升低轉時的扭力性能,並且在排氣管加入類似Yamaha EXUP系統,廠方稱為H-TEV,利用電子感應控制活門開關,成功營造「段段有」的加速性能。

新的鋁合金無樞軸式車架是偷輕的功臣,尾擔直接連接到曲軸箱上,車廠稱優點是當車頭及車尾遇上震盪後降低互相影響,
目的是提升穩定行車性,但缺點是曲軸箱要承受更大扭力,萬一發生意外導到破裂,需要付出昂貴的代價。

可能廠方領悟到16吋輪框令轉向返應過敏,所以改用現今非常流行的17吋輪框。幸運地,
車輛推出前未遇上更嚴僅的歐盟2期環保法,新CBR929RR的速力才有非常顯著的提升。


piovtframe.jpg
dohan-2.jpg
2000SPEC.jpg
2002 Honda CBR 954RR 受環保法箝制
954-2.jpg
全新的2002 Suzuki GSX-R1000,只有170kg及160匹馬力,橫掃1公升級戰車市場。雖然遭受Yamaha及Suzuki 的夾擊,
本田在排氣量方面仍有改進空間,面對兩大強敵,CBR雖然由舊款929變為954,但進化度似乎有限。

除了是慣常偷輕瘦身上,可惜遭受歐2環保法箝制,即使廠方公佈的馬力數字較上一代大,
但實際新車的加速力沒有明顯提升,還有依舊沿用無樞軸式設計,車輛最大賣點是外型上的改動及使用全鈦合金製的排氣管,
很明顯,CBR比對手顯得落後。

954ARM.jpg
2002SPEC.jpg

2004 Honda CBR 1000RR Motogp RC211V成為亮點
2004.jpg
2004年World Superbike改革,昔日的4衝750戰車被淘汰,取而代之是1公升級Superbike及強勁的V2 Ducati,
除了強勁的Yamaha YZF-R1及Suzuki GSX-R1000外,Kawasaki放棄ZX-9R並推出全新ZX-10R應市。至於本田,
本田的03 CBR 600RR獲得空前成功,借鑒成功的例子,Honda照板煮碗,為全新的CBR1000RR注大大量MotoGP廠車RC211V的元素,
當中「屁股喉」的設計及Unit Pro-Link尾避震系統最矚目。

還有PGM-DSFI燃油噴注、塗有PMC(鋁/陶瓷)膜層的中缸及與KAYABA開發的電子轉向釘把,
都成為車輛的賣點。提升至173匹的馬力,目的是與對手抗衡。

2004-2.jpg
2004-3.jpg
2004SPEC.jpg

2006  Honda CBR 1000RR 輕微改動
06CBR1000.jpg


04年經過大改後,廠方不急於作大動作的改良,因此循例為06版進行升級工程,重點是令她縮小至跟CBR 600RR接近的體積,
還有更跑車化的俯伏座姿,還有更聰明的HESD電子釘把,改善高、中及低速的行車表現。


06rear.jpg
2006-2.jpg

2008 Honda CBR 1000RR 秉承超User-Friendly的Superbike宗旨
2008-3.jpg
2008-4.jpg
每款Superbike有各自的擁躉及市場,CBR由900至1公升,都是遵循易開的古訓造車,廣闊的Powerband,順滑的加速力,
不追求瘋狂的馬力輸出,是適合大部份騎仕駕駛的Superbike,因此與其餘三個品牌的戰車有明顯的分野。

從04版後,本田強調CBR是RC211V的化身,論相似度,08 CBR最神似,尤其是凹陷的車頭設計,不過車輛的外型備受爭議,
甚至出現極端化的評論,不論你喜歡與否,憑著大量電子科技協助及纖巧的車身,這代CBR不但最強,甚至讓只有一般技術的騎仕感覺像高手。

2008-2.jpg
2008-5(1).jpg
2008SPEC(1).jpg








发表于 2012-2-20 17: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什么车来的啊~~

点评

大哥- -CBR都不知道吗?  发表于 2012-11-3 09: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0 17: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0 17: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0 18: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CBR,确实是一款好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0 20: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车啊。。还得那啥一点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0 21: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CBR的爸爸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0 22: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1 01: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1 01: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顶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摩托坊(MOTOF.cn) ( 粤ICP备2020133911号-1 )

GMT+8, 2025-9-10 07:03 , Processed in 0.023241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