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改裝,大部份人第一反應就是改排氣,認為聲音變渾厚變瘋狂了,馬力就增大了,其實大部份國內坊間改裝,出來的效果并不是這樣。由於現在所有汽、摩托排氣管制已經到了十分嚴峻的水準,廠家為了達標,只有在行車電腦裏的程式把氣油比調到可以達標,但這樣對車輛的運轉不會很順。 另外就是排廢氣方面也為令到達標,所以現在所有的合法在街道上使用的車排氣系統都加上了高效能催化器在中間,而後滅聲鼓裏也為了達到噪音環保而廢氣需經過曲折的管道才能排出外面。這對我們的車子是加了很多限制,在外觀或性能方面大大打了折扣(大家覺不覺得近年超跑的排氣越來越肥美了?你看K9那對極品鈦合金排氣)。雖然發動機性能除了可以加裝外掛可調電腦,把原廠電腦裏鎖住的資料把他們全部釋放出來(例如引擎的紅區大大推遲了,甚至沒有了紅區,意味住不會早早就CUT油了,沒了299邁限制了)。但到了排氣系統裏,這些釋放出的馬力又被卡住,性能還是不能真正的全部提升。
改裝排氣喉一般有四種手法:
1)只改裝尾段滅聲鼓,這些排氣鼓通常為了環保達標也就是排氣不是直出,需要在鼓內曲折才能出來,外觀漂亮了,聲音比原廠好了,但對功能幫助不大,因為催化器還是把排氣檔住,排氣就不能順暢。
2)中至尾段 : 一些排氣品牌另外會提供排氣系統中間一段的排氣管,這排氣管是把原廠的催化系統拿掉令到排氣可以較為暢順,車輛馬力也會更為提升。
3)街道版全段排氣 : 這是從發動機排氣口開始一路到尾的排氣系統,這種排氣會把原廠所有安裝在排氣系統裏的環保因素屏障排除,令到排氣更為暢順,有明顯的馬力提升。
以上3種排氣,大部分有點名氣的品牌都會根據世界各地的廢氣/噪音標準而生產達標的排氣,其中如日本品牌的JMCA標誌和歐洲的“e”標。 這些有標誌的排氣在這些國家是指定公路上可以用的排氣系統,而對於一些小品牌而沒有做到達標的排氣在很多國家會被交警控訴。
4)競賽專用全段排氣 :這是部分世界名牌專為專業賽事設計的全段排氣,這些排氣通常為了降低重量會用全鈦合金做或尾鼓用碳纖維。這些排氣通常只有原廠排氣的 1/3的重量,而排氣的管道也會比原廠的粗很多,這是為了令到廢氣可以更暢順的從發動機裏排出。
但如果排氣排的太快,會做成排氣回壓太低而把未全部燃燒完的氣缸內氣油混合氣抽出排氣裏而做成第2次在排氣管裏燃燒,所以我們常常看到改了全段排氣的車輛會在回油時排氣有噴火和爆響的情況(這對於車子本身和馬力的提升并不見得是見好事)。改裝了賽車專用全段排氣的車輛一定需要改裝電腦或改動原廠的電腦程式,再換上高流量空氣濾格,把進氣和排氣配合好,這樣車輛的馬力會大大的增長。
對馬力提升的幫助:
1) 尾段滅聲鼓 : 2-3 匹
2) 中至尾段
: 4-5 匹
3) 街道版全段 : 6-8 匹
4) 賽車全段
:
8-12 匹
在賽車裏, 8-12匹增長是一個很大的提升,尤其是世界級的賽事他們的發動機都有很專業的內部改裝,例如近年市販版日系公升超跑,後輪輸出馬力大約是 160匹左右(180匹+是曲軸輸出馬力,190匹+/200匹+是RAM AIR模式馬力),而經過專業改裝的賽車可有超過 210匹的後輪輸出馬力。但車友們也要留意,國內很多車友為了省錢,有時候會購買一些國內生產的排氣或購買2手但不配車型的排氣勉強裝在自己的車上。
他們沒注意到排氣跟車輛的發動機是有個極為高深的學問和科技,排氣從氣缸出來的壓力需要很專業的計算。所以我們看到世界頂級的排氣管道會由不同直徑的鋼/鈦管燒成一條,而排氣管和排氣鼓的長短,大小和排氣內徑也是需要精密的計算,不是一些小品牌他們技術上可以做得到的。
在國內的玩車大環境,老一輩的修車改車師傅,會調行車電腦程式的基本鳳毛菱角(如有得罪之處,請多多包涵,哈哈),年輕一輩E文好會電腦程式的基本不搞摩托改裝這範疇的東東。所以,改個排氣也不是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