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9 20: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後,審訊者問:「你現在在想什麼?」
切.格瓦拉平靜地回答:「我在想,**是不朽的。」
他具有人類一切美好的特質:純真、善良、勇敢、聰明、幽默、充滿活力……
讀完這本遊記,你很難不愛上切。
任何歷史學者的考證都無法取代切在筆下所重現的自畫像。
就算你從未聽過他的名字,也將很快的被他獨特的敘述手法所吸引。
他從不掩藏自己的醜行:訛別人的酒或食物,在借宿人家屋頂「方便」…。
對自己交的霉運總是保持一貫的幽默。他對南美各國時政分析之銳利,展現了早熟的智慧。(但也有歷史學家認為,關於他「早熟智慧」的部分是後人偽作的,讀者可以判斷看看。)
哲學家沙特盛讚他為「我們的時代裡最完整的人」。這種人物注定要替所有的人受難,但切卻毫無悲情的形象。
他罹患嚴重的哮喘宿疾,逼使他的醫生下達戒菸的最後通牒。他千求萬懇,才得到「一天一支」的恩准。結果,他去訂製了一種超大型的雪茄─足足用了一般尺寸五倍以上的煙草!
切真是好樣兒的!
格瓦拉與朋友阿爾貝托兩人,於1951年12月,一同騎機車從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發,展開了一趟周遊大半個南美洲的發現之旅。
從這趟旅行中,格瓦拉親眼看見了人間的苦難、社會的不公,進而引導他悟出自己生命的方向。本書手記式的文字紀錄著他旅途中的趣事與辛苦、觀察與思考,並呈現出他性格中浪漫、無私與正義感的一面。
要瞭解格瓦拉不平凡的一生,不妨先從這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場旅行開始。
作者簡介
埃內斯托.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
他出生於1928年,死於1967年,整個生命只有39歲。不過,他卻是點燃60年代拉丁美洲**火種的人,也持續成為70、80、90年代西方社會狂飆世代的偶像。
切出生於一個富裕的阿根廷家庭,讀的是醫學學位。
本來,這是大多年輕人夢寐以求的旅程。但他卻選擇了投身拉丁美洲的**運動,與所有的貧苦大眾站在一邊。古巴的**,就是在他和卡斯楚的手上完成的。
**完成之後,他先後被任命為古巴的中央銀行行長及工業部長,活躍於國際政壇。本來,這是大多政治人物夢寐以求的旅程。但他卻選擇了不斷**的理論與實際,重新走回叢林,推動中美洲其他未完成的**。
1967年,玻利維亞**逮捕了他,予以處決。
他的遺骸,直到30年後的今年6月,才得以挖掘發現。挖掘出土的當日,包括從古巴派來的辨識代表,放聲痛哭。
**前夕的摩托車之旅 切.格瓦拉
人們對一個時代的不滿,最先會表現在個人化的離經叛道,甚至各種犯罪上,設若有一個偉大的榜樣出現,這些到處流竄的負面能量就會被集中到比較正面的方向,而蛻變為一種新的青年或知識分子運動。
----P. 14
1967年10月8日,切.格瓦拉在戰鬥中負傷被捕。長期的艱苦游擊生活,使39歲的切.格瓦拉顯得蒼老而滄桑,但被凌亂的頭髮與濃密的鬍鬚佈滿的臉上,堅毅的眼神中流露的那份出奇的平靜讓人驚訝。他平靜地拒答任何問題,審訊一無所獲。
最後,審訊者問:「你現在在想什麼?」切.格瓦拉平靜地回答:「我在想,**是不朽的。」
很多家境貧困而又無法工作的人,都像這個老婦人一樣,生活在滿懷敵意的空氣中;他們不再被當成是父親、母親、兄弟或姊姊,而被當成是家庭的負累。他們變成了家人疾恨的對象,變成了供養他們的健康家人的一個羞辱。
----P. 79
在《**前夕的摩托車之旅》中,格瓦拉是個幽默而且富人道主義精神的 24 歲醫學院學生。歷時八個多月、八千多英哩的旅程,阿根廷 → 智利 → 玻利維亞 → 祕魯 → 厄瓜多爾 → 哥倫比亞 → 委內端拉 → 邁阿密,最後再搭乘飛機回到布宜諾斯艾利斯。
書中除了記載他的「浪漫經歷」:醉酒鬧事與其他死纏爛打式的豪邁之外,還有更深遠的際遇,如我所摘錄的段落。不過,關於切.格瓦拉的生平事蹟,短暫但極致的**事業,還是得上網 Google 一下。兩次到拉丁美洲各國的遊歷之後,徹底改變了他對如何消除不義的看法:他終究明白,沒有觸及國家機器的社會改革是不會成功的。格瓦拉捨棄了自身優越的經濟、社會條件,挺身為了自己所憐憫的普羅大眾戰鬥。他與卡斯楚的武裝**最終成功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權,古巴新**成立。
所有人都認為他應該歇歇了,理所應當地享受作為一個勝利者應該得到的榮譽與安逸的生活。政權建立初期,格瓦拉被認命為工業部長,主管經濟發展。但是越來越多「顧問」及「計劃人員」從蘇聯、捷克等國派來,官僚化迅速發展。格瓦拉很不滿蘇聯的官僚特權及對古巴政權的干涉。但是他對新**的建言不被採納。
他給卡斯楚寫了一封告別信,辭去所有職務、軍籍和軍銜。為了避免連累古巴,他還宣佈放棄古巴國籍。信中,他說到「他對單一的蘇聯模式感到不解和失望,對社會主義的前途感到憂慮,因為他發現不少的**者都是在豪華的汽車裡、在漂亮的女秘書的懷抱裡喪失了往日的銳氣。所以,為保持**者的完美形象,他只能選擇戰鬥,選擇一個鳳凰涅盤式的壯美結局!」切.格瓦拉又再度投入**。
他在剛果、玻利維亞建立了許多游擊隊,重新開始游擊生涯。但是在美國對剛、玻兩國**軍的軍事援助之下,最終,格瓦拉於戰鬥中負傷被捕。次日,1967年10月9日,切.格瓦拉被處決,那一年,他39歲。
那些美國佬真是蠢蛋,罷工一埸,他們每天要損失幾千披索,可他們就是不肯多給那些窮工人多幾文錢。
----P. 92
當西班牙軍隊掠奪這個戰敗的城巿時,他們把怒火發洩到印加的神殿上,這一方面是要滿足他們對黃金的貪婪,也要滿足他們一種虐待狂的樂趣,就是要把一個憂傷民族的快樂又賜予生命的象徵,轉換成一個快樂民族的憂傷的偶像。
----P. 138
未來是屬於人民的,也許一步步、也許突然間,他們會當家作主,在這裡及全世界。...
----P. 223
人民需要受到教導,而這在他們當家作主之前不可能,要之後才可能。他們只能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這會是些很嚴重的錯誤,會犧牲許多無辜者的性命。話說回來,也許這些人並不無辜,因為他們犯了違反自然的一大罪惡,也就是他們無法適應環境。
切.格瓦拉被封為理想主義的代表,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20 世紀有太多的英雄豪傑,但像他那麼純粹、潔淨、頭上罩著道德光環的悲傷英雄,可謂絕無僅有。切.格瓦拉不朽,是因為他對世界的不義充滿了悲傷,並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這個悲傷的命運。」
----南方朔
尚-保羅.沙特稱許格瓦拉是「我們時代的完人」,格瓦拉的支持者認為,他是繼拉美獨立運動的領導者西蒙.玻利瓦爾之後,拉丁美洲最偉大的思想家和**家。
不過,我還是不能理解為什麼格瓦拉會被如此推崇。歷史上,像格瓦拉這樣的偉大**家應該有不少,為什麼獨獨格瓦拉會這麼「流行」?
現在的「切.格瓦拉」似乎只是一種商品,被所謂的資本主義所消費著。而在這個荒謬的年代,**不是無辜與血腥的遊擊戰,就是某種商機無限的科技發明。**還是不是一種理想的實踐?
這個社需要**嗎?
我想,每一個時代都會需要**,而所有的**從來沒有真正成功過:那些浪漫的理想主義者或許能夠成功地推翻舊**、舊體制,但是他們似乎總會選擇在勝利之後,敗給身旁的某一位野心家;或是忍受不了美妙權力的引誘。然後,在漫長的腐敗最極致之時,再來一場半調子的**吧!
他們或許革的了槍砲、獨裁者、帝國主義,他們始終革不了人性呢!
----真.他媽的 妳還是不懂嗎?我的人生,可不是用來悲傷的。
很多人看到這本書的第一直覺是....枯燥無味的**書籍!
或許它有提到**的精神,但絕對不是一般鼓吹戰爭或是乏善可陳的傳記....
您無需用很嚴肅的態度來看待它,對我而言
它鼓勵了當時沒有勇氣去實現理想的我
是切.格瓦拉告訴我""多少次,我們自以為做不到,限制在那裡,心就會在那裡,直到它找到出路,找到方向,找到一條回家的路 .......""
您不用擔心不了解歷史背景或是地理位置.....因為我就是個標準的歷史白痴
一本感動人心的好書....是無國界,無時空的限制
誠摯的推薦您!!
----書窩
這不是英雄事蹟
而是兩條生命的短暫平行
他們有著共同的志向與夢想
我們的視野太偏狹草率了嗎?
我們的結論太不知變通了嗎?
或許吧......(電影中最後敘述)
一個23歲個性正直的年輕人和一個將滿30歲超會哈拉的朋友,一台屌車二顆年輕熱情的心,就這樣出發了。
這就是所謂「讀萬倦書不如行萬里路」的道理吧!
冒險的旅途中...
運用了他們的聰明才智,獲得免費的食物和住宿;認識了一些善良可愛的朋友,學會了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看到了過著與自己不同生活的人,也看到了這個世界的不公平,無法想像所謂的文明竟是這樣來的,一切一切不斷衝擊他們的心。
隱藏在格瓦拉身體中的**因子,此刻正緩緩的蠢動著。
這趟旅行中為他奠定了將來**的基石,格瓦拉已不再是原來的那個火爆小子,也將為拉丁美洲帶來一場**。
----平行線上交集
因為對古文明的興趣,對於中南美的認識,總是在印加與馬雅之間徘徊,很少注意到當地的社會運動與**史。
不經意在電視上,看到了電影的介紹,在書店找到了這本書,先閱讀後又再去看了電影,讓我開始注意起切.格瓦拉這個人。
**前夕的摩托車之旅:拉丁美洲**英雄切.格瓦拉手記
作者:anwenwa 提交日期:2007-12-5
一趟的環南美洲之行,改變了一個學生的想法,**思想的啟蒙因此開始,也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命運。
這讓我想起,在日治時期、在白色恐怖時代,有不少知識份子,投身農民運動及社會運動間,雖然在時空、歷史背景、採取的行動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同樣的是一個知識份子的人道關懷,展現在實際的行動上,放棄了安全、安定的生活,而投入自己的理念中。
我無法說出是非對錯,歷史的評價豈是個人能論斷,但我卻欽佩他們的決心和勇氣,能勇敢抉擇,作自己認為對的事,便不禁讓人為他們喝采!
----廢墟迷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