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账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80|回复: 15

最感动的摩托电影《摩托日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9 16: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成为摩托坊论坛会员,结交天南地北好机友,和广大车友分享你的精彩图文游记,和众多摩坛大神交流玩车心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账号

×
本帖最后由 飞龙 于 2010-6-9 20:19 编辑

剧情梗概:
  真人真事改编,来自阿根廷的23岁医学院学生Che Guevara在1951年间与好友亚柏托完成了以机车环游南美一圈的壮举,过程充满泪水与欢笑,这趟开拓眼界的旅程同时造就了一个举世闻名的革*命英雄。

  切·格瓦拉是挑战强权的革*命家,然而,除了一把叛逆的长发,你对他的一生又知多少?1952年,两个阿根廷大学生决定要来一次自由行,驾着Norton 500电单车横越南美洲,路程超过一万三千公里,途经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地,但旅程却没有想象中美好。他们眼前所见的,尽是贫苦大众遭强权剥削的惨况;一场关乎人性斗争的风暴,在他们的心中静静地开始革*命。一个旅程,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而这个人的改变,却改变了整个世界。

  1952年,两个年轻的阿根廷人欧内斯托·格瓦拉与阿尔伯托·格兰纳多一同出发沿着公路开始进行一次“寻求和发现真正的拉丁美洲之旅”。23岁的欧内斯托是一名学习麻风学的医学院学生,29岁的阿尔伯托则是一名生物化学家。影片讲述的是这两个年轻人为了揭示在拉美大陆上生活和存在的人们与社会所具有丰富而复杂的“本质”及根源。

  为了这段可谓非常浪漫的冒险旅程,两位好友离开了他们熟悉且优厚的生活环境——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开始了一段与一辆老旧蹒跚的1939年产的诺顿500型摩托车相伴的日子。尽管这辆老气的摩托车在他们长达八个月的旅行过程之中就已经宣告崩溃了,而这两个年轻人却执着向前,靠沿途搭车来完成剩下的旅途。当他们开始在沿途所遇到的不同人们的眼中看到一个个完全不同的拉丁美洲的时候,加上他们自己所直接看到的拉美大地上的各种各样地理环境等,使得二人开始对这块神秘的土地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在探寻著名的古老印加文明的过程中,他们来到了宏伟壮观的印加遗址“马库·匹库”废墟,这一历史遗留的文化遗产对这两个年轻人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甚至是冲击。当他们来到秘鲁境内亚马逊河流域的深处的时候,他们被在这里居住的人们的落后、愚昧与无知所震惊。从而也引发了了他们种种的疑问——人类社会的文明空气何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价值何在?这对年轻人的这段不寻常的经历不但对他们日后的人生旅途有着深深的影响,同样也唤醒了他们周围许多人沉睡已久的内心世界……

  1952年1月,年轻的格瓦拉和他的朋友艾伯特从阿根廷开始了他们漫游拉丁美洲的旅程。那个时候的格瓦拉(盖尔·加西亚·贝纳尔)只有23岁,还是一个主攻麻风学的医学院学生。而艾伯特(罗德里格·德拉·塞纳)是一个只有29岁的生物化学家。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的兴趣使他们驾着诺顿500开始了八个月的旅程。

  尽管一路上经历了不少的颠簸与艰苦,但他们仍继续前行,体验着旅途中的欢乐与艰辛,从摩托车坏在半路到被货船运走而不觉,从恋爱、喝酒、打架到救火做消防员。这段旅程最开始也许还只是新奇的冒险,但当两位年轻人体味到他们所在的拉丁美洲的社会与政治问题,他们旅行的基调也就完全改变了。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各异的事物不断地转变着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与角度,印加文化的奇观马丘比丘的美深深地震撼着他们,而在亚马逊河深处的麻风病人隔离区的所见又使他们质疑所谓的被经济定义的“进步”究竟有何价值。一路上的所见所感对格瓦拉日后的转变有着一定的影响,也直接激发了他日后成为一位叱咤一时的**者。

  1952年1月, 23岁的格瓦拉还只是一个没有拿到**、主攻麻风学的医学院研究生,但在按捺不住的疯狂青春的驱使下,他毅然告别了父母和女友,与好友——29岁的生物化学家艾伯特匆匆忙忙地抱着帐篷被褥上路了。在格瓦拉和艾伯特的眼中,地图上那条跨越美洲的美丽曲线正在向他们招手致意,“快快快,前方犹如聂鲁达的爱情诗般美好”……就是这种对未知事物怀有的无限探索的兴趣,使他们并肩驾着诺顿500摩托车,开始了穿越阿根廷、智利、秘鲁、古巴等拉丁美洲国家,为期8个月的旅程。

  起初格瓦拉以为这段旅程将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因此从摩托车坏在半路到被货船运走而不觉,从恋爱、喝酒、打架到充当消防员帮助救火……每一次新奇的冒险都让他们心动不已,但当两位年轻人体味到他们所在的拉丁美洲的社会与政治问题时,他们旅行的基调发生了改变,他们的价值观也彻底被颠覆。

  在智利那种“不是人走的路”上,两个人遇到了一家穷得连最后一块贫瘠的土地也被地主剥夺的背井离乡者,他们的“幸运”就是能在附近的矿山找到工作,而矿山老板连一口水也不给他们喝,这次遭遇让格瓦拉经历了“生命中最寒冷的夜晚”,眼前的世界与他们享受的生活相距是那么遥远。

  随后一路上所感受到的新鲜事物连续不断地冲击和转变着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看待事物的角度,印加文化的奇观、马丘比丘的美深深地震撼着他们,而在旅程的最后一段时间,也是格瓦拉24岁生日那天,他们来到秘鲁山区的麻风病人隔离区,与麻风病人共处的亲身经历更使得他们不得不开始质疑——被经济定义的所谓的“进步”究竟有何价值?

  旅程虽然结束了,但穷苦的人民、无依的孩童、艰难的矿工、疾苦的病人……满眼无情仍时时冲击着他们的神经,同时乐观的美洲人跳起的温情的舞蹈,舞步间释放的那种种的不快与不幸,以及那份随着美妙的音乐适时而来的天性里的自由,更让他们久久难以释怀……

  《摩托日记》是巴西导演沃尔特-塞勒斯根据格瓦拉家族提供的日记拍摄的剧情片。1949年,29岁的阿尔贝托-格兰纳多和23岁的恩内斯托-格瓦拉成为旅伴,两人骑一辆“诺顿500”摩托车从阿根廷出发,穿越南美大陆。在旅途中,格瓦拉坚持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感受。旅途结束之后,恩内斯托-格瓦拉改名为切-格瓦拉,前往古巴投入到**之中。
be4a414fbf62d62db3de0519.jpg

de19e53d28f2b7ee9f3d6213.jpg

f32b6e60aba6d8d98db10d4b.jpg

866192ef759788f4ce1b3eb8.jpg

相关书籍:革*命前夕的摩托车之旅》《古巴**回忆录》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6: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飞龙 于 2010-6-9 16:45 编辑

guerrillero30.jpg

最後,審訊者問:「你現在在想什麼?」

切.格瓦拉平靜地回答:「我在想,革*命是不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9 17: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 看 过 不 知道好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9 17: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那里可以下载到这不电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9 17: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了,在PPS就有得看。切 格瓦拉,一位伟大的**家,勇敢的战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8: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便百度一下大把的网上直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9 19: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影票的主角们的精神感人,但说到好看,没有荒野大飚客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9: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malone13


    两个不一样的电影,“摩”是真实的故事,“荒”只不过是好莱坞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20: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後,審訊者問:「你現在在想什麼?」

切.格瓦拉平靜地回答:「我在想,**是不朽的。」


  他具有人類一切美好的特質:純真、善良、勇敢、聰明、幽默、充滿活力……
  
  讀完這本遊記,你很難不愛上切。
  
  任何歷史學者的考證都無法取代切在筆下所重現的自畫像。
  
  就算你從未聽過他的名字,也將很快的被他獨特的敘述手法所吸引。
  
  他從不掩藏自己的醜行:訛別人的酒或食物,在借宿人家屋頂「方便」…。
  
  對自己交的霉運總是保持一貫的幽默。他對南美各國時政分析之銳利,展現了早熟的智慧。(但也有歷史學家認為,關於他「早熟智慧」的部分是後人偽作的,讀者可以判斷看看。)
  
  哲學家沙特盛讚他為「我們的時代裡最完整的人」。這種人物注定要替所有的人受難,但切卻毫無悲情的形象。
  
  他罹患嚴重的哮喘宿疾,逼使他的醫生下達戒菸的最後通牒。他千求萬懇,才得到「一天一支」的恩准。結果,他去訂製了一種超大型的雪茄─足足用了一般尺寸五倍以上的煙草!
  
  切真是好樣兒的!
  
  
  格瓦拉與朋友阿爾貝托兩人,於1951年12月,一同騎機車從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發,展開了一趟周遊大半個南美洲的發現之旅。
  
  從這趟旅行中,格瓦拉親眼看見了人間的苦難、社會的不公,進而引導他悟出自己生命的方向。本書手記式的文字紀錄著他旅途中的趣事與辛苦、觀察與思考,並呈現出他性格中浪漫、無私與正義感的一面。
  
  要瞭解格瓦拉不平凡的一生,不妨先從這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場旅行開始。
  
  
  
作者簡介
  
  埃內斯托.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
  
  他出生於1928年,死於1967年,整個生命只有39歲。不過,他卻是點燃60年代拉丁美洲**火種的人,也持續成為70、80、90年代西方社會狂飆世代的偶像。
  
  切出生於一個富裕的阿根廷家庭,讀的是醫學學位。
  
  本來,這是大多年輕人夢寐以求的旅程。但他卻選擇了投身拉丁美洲的**運動,與所有的貧苦大眾站在一邊。古巴的**,就是在他和卡斯楚的手上完成的。
  
  **完成之後,他先後被任命為古巴的中央銀行行長及工業部長,活躍於國際政壇。本來,這是大多政治人物夢寐以求的旅程。但他卻選擇了不斷**的理論與實際,重新走回叢林,推動中美洲其他未完成的**。
  
  1967年,玻利維亞**逮捕了他,予以處決。
  
  他的遺骸,直到30年後的今年6月,才得以挖掘發現。挖掘出土的當日,包括從古巴派來的辨識代表,放聲痛哭。
  
  
  
  
**前夕的摩托車之旅 切.格瓦拉
  
  人們對一個時代的不滿,最先會表現在個人化的離經叛道,甚至各種犯罪上,設若有一個偉大的榜樣出現,這些到處流竄的負面能量就會被集中到比較正面的方向,而蛻變為一種新的青年或知識分子運動。
  
   ----P. 14
  
  1967年10月8日,切.格瓦拉在戰鬥中負傷被捕。長期的艱苦游擊生活,使39歲的切.格瓦拉顯得蒼老而滄桑,但被凌亂的頭髮與濃密的鬍鬚佈滿的臉上,堅毅的眼神中流露的那份出奇的平靜讓人驚訝。他平靜地拒答任何問題,審訊一無所獲。
  
  最後,審訊者問:「你現在在想什麼?」切.格瓦拉平靜地回答:「我在想,**是不朽的。」
  
  
  很多家境貧困而又無法工作的人,都像這個老婦人一樣,生活在滿懷敵意的空氣中;他們不再被當成是父親、母親、兄弟或姊姊,而被當成是家庭的負累。他們變成了家人疾恨的對象,變成了供養他們的健康家人的一個羞辱。
  
   ----P. 79
  
  在《**前夕的摩托車之旅》中,格瓦拉是個幽默而且富人道主義精神的 24 歲醫學院學生。歷時八個多月、八千多英哩的旅程,阿根廷 → 智利 → 玻利維亞 → 祕魯 → 厄瓜多爾 → 哥倫比亞 → 委內端拉 → 邁阿密,最後再搭乘飛機回到布宜諾斯艾利斯。
  
   書中除了記載他的「浪漫經歷」:醉酒鬧事與其他死纏爛打式的豪邁之外,還有更深遠的際遇,如我所摘錄的段落。不過,關於切.格瓦拉的生平事蹟,短暫但極致的**事業,還是得上網 Google 一下。兩次到拉丁美洲各國的遊歷之後,徹底改變了他對如何消除不義的看法:他終究明白,沒有觸及國家機器的社會改革是不會成功的。格瓦拉捨棄了自身優越的經濟、社會條件,挺身為了自己所憐憫的普羅大眾戰鬥。他與卡斯楚的武裝**最終成功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權,古巴新**成立。
  
   所有人都認為他應該歇歇了,理所應當地享受作為一個勝利者應該得到的榮譽與安逸的生活。政權建立初期,格瓦拉被認命為工業部長,主管經濟發展。但是越來越多「顧問」及「計劃人員」從蘇聯、捷克等國派來,官僚化迅速發展。格瓦拉很不滿蘇聯的官僚特權及對古巴政權的干涉。但是他對新**的建言不被採納。
  
   他給卡斯楚寫了一封告別信,辭去所有職務、軍籍和軍銜。為了避免連累古巴,他還宣佈放棄古巴國籍。信中,他說到「他對單一的蘇聯模式感到不解和失望,對社會主義的前途感到憂慮,因為他發現不少的**者都是在豪華的汽車裡、在漂亮的女秘書的懷抱裡喪失了往日的銳氣。所以,為保持**者的完美形象,他只能選擇戰鬥,選擇一個鳳凰涅盤式的壯美結局!」切.格瓦拉又再度投入**。
  
  他在剛果、玻利維亞建立了許多游擊隊,重新開始游擊生涯。但是在美國對剛、玻兩國**軍的軍事援助之下,最終,格瓦拉於戰鬥中負傷被捕。次日,1967年10月9日,切.格瓦拉被處決,那一年,他39歲。
  
  
  那些美國佬真是蠢蛋,罷工一埸,他們每天要損失幾千披索,可他們就是不肯多給那些窮工人多幾文錢。
  
   ----P. 92
  
   當西班牙軍隊掠奪這個戰敗的城巿時,他們把怒火發洩到印加的神殿上,這一方面是要滿足他們對黃金的貪婪,也要滿足他們一種虐待狂的樂趣,就是要把一個憂傷民族的快樂又賜予生命的象徵,轉換成一個快樂民族的憂傷的偶像。
  
   ----P. 138
  
  
  未來是屬於人民的,也許一步步、也許突然間,他們會當家作主,在這裡及全世界。...
  
   ----P. 223
  
  人民需要受到教導,而這在他們當家作主之前不可能,要之後才可能。他們只能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這會是些很嚴重的錯誤,會犧牲許多無辜者的性命。話說回來,也許這些人並不無辜,因為他們犯了違反自然的一大罪惡,也就是他們無法適應環境。
  
  切.格瓦拉被封為理想主義的代表,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20 世紀有太多的英雄豪傑,但像他那麼純粹、潔淨、頭上罩著道德光環的悲傷英雄,可謂絕無僅有。切.格瓦拉不朽,是因為他對世界的不義充滿了悲傷,並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這個悲傷的命運。」

----南方朔
  

  尚-保羅.沙特稱許格瓦拉是「我們時代的完人」,格瓦拉的支持者認為,他是繼拉美獨立運動的領導者西蒙.玻利瓦爾之後,拉丁美洲最偉大的思想家和**家。
  
  不過,我還是不能理解為什麼格瓦拉會被如此推崇。歷史上,像格瓦拉這樣的偉大**家應該有不少,為什麼獨獨格瓦拉會這麼「流行」?
  
  現在的「切.格瓦拉」似乎只是一種商品,被所謂的資本主義所消費著。而在這個荒謬的年代,**不是無辜與血腥的遊擊戰,就是某種商機無限的科技發明。**還是不是一種理想的實踐?
  
  這個社需要**嗎?
  
  我想,每一個時代都會需要**,而所有的**從來沒有真正成功過:那些浪漫的理想主義者或許能夠成功地推翻舊**、舊體制,但是他們似乎總會選擇在勝利之後,敗給身旁的某一位野心家;或是忍受不了美妙權力的引誘。然後,在漫長的腐敗最極致之時,再來一場半調子的**吧!
  
  他們或許革的了槍砲、獨裁者、帝國主義,他們始終革不了人性呢!
  
  
   ----真.他媽的 妳還是不懂嗎?我的人生,可不是用來悲傷的。
  
  
  
  
  
  很多人看到這本書的第一直覺是....枯燥無味的**書籍!
  
  或許它有提到**的精神,但絕對不是一般鼓吹戰爭或是乏善可陳的傳記....
  
  您無需用很嚴肅的態度來看待它,對我而言
  
  它鼓勵了當時沒有勇氣去實現理想的我
  
  是切.格瓦拉告訴我""多少次,我們自以為做不到,限制在那裡,心就會在那裡,直到它找到出路,找到方向,找到一條回家的路 .......""
  
  您不用擔心不了解歷史背景或是地理位置.....因為我就是個標準的歷史白痴
  
  一本感動人心的好書....是無國界,無時空的限制
  
  誠摯的推薦您!!
  
  
   ----書窩
  
  
  
  
  這不是英雄事蹟
  
  而是兩條生命的短暫平行
  
  他們有著共同的志向與夢想
  
  我們的視野太偏狹草率了嗎?
  
  我們的結論太不知變通了嗎?
  
  或許吧......(電影中最後敘述)
  
  一個23歲個性正直的年輕人和一個將滿30歲超會哈拉的朋友,一台屌車二顆年輕熱情的心,就這樣出發了。
  
  這就是所謂「讀萬倦書不如行萬里路」的道理吧!
  
  冒險的旅途中...
  
  運用了他們的聰明才智,獲得免費的食物和住宿;認識了一些善良可愛的朋友,學會了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看到了過著與自己不同生活的人,也看到了這個世界的不公平,無法想像所謂的文明竟是這樣來的,一切一切不斷衝擊他們的心。
  
  隱藏在格瓦拉身體中的**因子,此刻正緩緩的蠢動著。
  
  這趟旅行中為他奠定了將來**的基石,格瓦拉已不再是原來的那個火爆小子,也將為拉丁美洲帶來一場**。
  
  
   ----平行線上交集
  
  
  
  
  因為對古文明的興趣,對於中南美的認識,總是在印加與馬雅之間徘徊,很少注意到當地的社會運動與**史。
  
  不經意在電視上,看到了電影的介紹,在書店找到了這本書,先閱讀後又再去看了電影,讓我開始注意起切.格瓦拉這個人。
  
  **前夕的摩托車之旅:拉丁美洲**英雄切.格瓦拉手記
作者:anwenwa 提交日期:2007-12-5

  一趟的環南美洲之行,改變了一個學生的想法,**思想的啟蒙因此開始,也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命運。
  
  這讓我想起,在日治時期、在白色恐怖時代,有不少知識份子,投身農民運動及社會運動間,雖然在時空、歷史背景、採取的行動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同樣的是一個知識份子的人道關懷,展現在實際的行動上,放棄了安全、安定的生活,而投入自己的理念中。
  
  我無法說出是非對錯,歷史的評價豈是個人能論斷,但我卻欽佩他們的決心和勇氣,能勇敢抉擇,作自己認為對的事,便不禁讓人為他們喝采!
  
  
   ----廢墟迷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9 21: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几年前看过了!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摩托坊(MOTOF.cn) ( 粤ICP备2020133911号-1 )

GMT+8, 2025-9-22 06:07 , Processed in 0.01455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