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账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10|回复: 25

新年礼物:几部有关摩托车的电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3 11: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成为摩托坊论坛会员,结交天南地北好机友,和广大车友分享你的精彩图文游记,和众多摩坛大神交流玩车心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账号

×
逍遥骑士
https://www.my1223.com/cindex/videomovie.aspx?id=3601

简  介 
  影片以两个年轻人长途跋涉为主要剧情,是典型的公路片模式,由此串起了嬉皮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幻觉、墓园跳舞、**等等。比利和怀特在做了一次可卡因的交易后,乘摩托车赶赴新奥尔良参加四旬斋前的狂欢节。由于他们留着长发,骑着涂有稀奇古怪图案的摩托车,因此不论走到哪里,哪里就出现怀疑和敌视的目光,甚至旅馆也不让他们留宿。他们只好风餐露宿,过着“浪人”的生活。他们在新墨西哥参加了流浪汉的聚会,在得克萨斯因莫须有的罪名被**送进了监狱,幸得一位好心的人权运动的律师汉森把他们保释,并一道赶往新奥尔良。然而在一个夜晚,他们遭到当地歹徒的袭击,汉森被打死。当他们悻悻踏上去佛罗里达的公路,不料却被一个卡车司机莫名其妙地开枪打死。

幕后制作:
影片
  1969年,《逍遥骑士》横空出世。这是一部充满惶惑、否定、叛逆和悲剧的存在主义式公路电影。《逍遥骑士》不仅是60年代美国垮掉运动的经典符号之一,更是开创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分水岭。这部电影获得了奇迹般的成功,1969年获奥斯卡奖七项提名,同时在欧洲大受欢迎,在第22届戛纳电影节上,本片夺得了最佳**作奖。它的奇迹还体现在票房上,本片投资40万美元,票房收入却高达2500万,难怪哥伦比亚公司要收购影片的版权,在当时,好莱坞大公司收买一部独立制片的小制作电影是不多见的。
  《逍遥骑士》的成功,在当时如同一场狂风暴雨席卷了好莱坞。各大公司和制片商纷纷请来顾问研究这一现象及对策,发现这一时期48%的观众是16岁- 24岁的年轻人。调查的结果竟使好莱坞几乎在一夜之间淘汰了整整一代编剧,导演及行政管理人员,而换上了新一代的年轻制作者,利用年轻人与现存社会的矛盾,把**制造成容易脱手的完美商品。
  《逍遥骑士》的成功和影响表现了电影同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和互动作用。上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面对越战失利和政治丑闻,对国家失去信心,很多人依靠吸食大麻来麻痹自己的神经,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垮掉派”文学、迷幻摇滚等艺术形式应运而生,本片便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影片并不直接涉及越战、黑人民权运动和大学校园的**这些社会的重大话题,它侧重的是更为文化性的方面,即嬉皮士现象有及其深刻的影响。
  作为一部公路电影,本片剧情围绕主人公的旅途展开,荒凉的大草原、坚硬的岩石、静谧的湖泊、宿营地的小屋,片中的风景让人感受到的西部片的气质。导演借风景寄托了对昔日美国精神的怀念。在“新好莱坞”影片的作者看来,西部荒原是人类自由精神和美国早期开拓精神的最后的前哨站,过去的自由精神和生活方式与如今反叛姿态之间有着精神上的连贯,其共同的对立面则是虚伪的道德观准则和价值观。

人物
  对于影片导演兼主演丹尼斯·霍珀来说,本片亦可谓他一生中电影成就的顶点。1955年当他作为一个少年与詹姆斯·迪恩合作《无因的反抗》时,大概不会想到,他后来的电影生涯会与反叛联系在一起。本片之后,霍珀即率摄制组前往拉美地区拍摄反映前辈福勒在秘鲁拍片经历的影片《最后的电影》,但由于某些政治原因,这部影片最终并未公映,他也因此终止了自己的导演事业,而以一个演员的身份重新亮相影坛。在他30多年的电影生涯中,他演出过《蓝丝绒》、《生死时速》、《水世界》等著名影片,而作为导演,他拍摄的《本色》同样为人瞩目。
  本片的另一位主演彼得·方达从小就生活在父亲亨利·方达的阴影之中。做演员以来,他并不成功,与他大名鼎鼎的姐姐简·方达不同,他几乎没演过什么像样的角色。1968年的一个夏夜,正在多伦多为一部影片做宣传的彼得·方达在给霍珀打电话闲聊时,一个念头突然闪过他的脑海。他想到一个影片题材:两个人为贩卖**,骑着摩托车横穿美国。霍珀很赞赏这个题材,两人一拍即合,《逍遥骑士》由此诞生。然而,本片上映后,受到好莱坞传统制片人的冷遇,不过学生、嬉皮士和艺术家们却大为赞赏,尤其是在戛纳电影节上,雷鸣般的掌声把它送上了最佳**作的领奖台,以至于多年后,它的宣传海报还被贴在巴黎大学生区街上显著的位置。

花絮:
·利普·托恩原定是乔治·汉森的扮演者。
·这件美国上尉夹克衫,由彼得·方达设计,由洛杉机的“two little old ladies”生产。随后在一个慈善活动上被卖掉了。
·据彼得·方达说,这部电影定制了四辆警用摩托车。一辆在拍摄过程中被毁,其余三辆车在电影即将完成之前被盗了。
·在镜头前,彼得·方达、丹尼斯·霍珀和杰克·尼克尔森的确是在吸食大麻。
·最后的篝火戏的拍摄与原定剧本相去甚远。是在两辆摩托车都被偷走以后拍摄完成的。
·一些镜头是用16毫米而不是35毫米的胶片拍摄的。这些就成了一年之后开始后期制作的胶片样本。
·斯蒂芬·斯蒂尔斯应丹尼斯·霍珀的请求创作了歌曲“寻找自由的价值”,用于电影的最后一幕(当摄影机的镜头转向天空的时候)。霍珀却没有用上它。这首歌最终收录在了CSN&Y乐队的专辑--孤独的“俄亥俄州”的B面。乐队在他们的演唱会上,还经常用它作为结束曲。
·彼得·方达真的是一个经验丰富的骑摩托车高手,电影中他的那辆车身向前加长和倾斜了不少,有着高高的apehanger式车把。丹尼斯·霍珀的车技就没有这么好了,因此他的摩托车样式要保守得多。
·电影开拍前的一个星期,彼得·方达天天穿着那件美国上尉夹克,骑着摩托在洛杉机到处转悠,就是想把衣服弄得破破烂烂,还有习惯用激进另类的方式去骑车。夹克衫后背美国国旗的图案和油箱上面的美国旗帜,好几次招来**想把他从上面拖下来。
·在路易斯安娜咖啡店里,嘲笑男孩们的乡下人和电影末尾搭乘便车的两个人,都是制作者雇佣的当地居民。在咖啡店场景中,制作者本来想在当地剧院里找些演员试镜。后来丹尼斯·霍珀看到了考赛和拉冯特,观察这两个人相互说着俏皮话,当即改变想法决定就用他们了。
·丹尼斯·霍珀有最初的剪辑版本,时间长度大约为三个小时。在和制作方其他一些主要成员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他们就把电影剪成了现在发行的这个版本的时间长度。
·在制作期间,丹尼斯·霍珀需要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他自己当时正处于毒瘾偏执狂状态,向每个人大吼大叫。有工作人员偷偷把他对他们破口大骂的话偷偷地录下来,然后寄给洛杉机的制片公司,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工作人员退出。
·这是第一部在电影中大量使用已经发行的音乐作品,而不是专门为影片创作的音乐。对于现在的电影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情,然而在当时却是十分罕见的(除了披头式的电影和其他极其个别的特例)。
·霍珀和方达并没有为电影写好完整的剧本,大部分是顺其自然拍摄下去的。他们没有请工作人员组,而是在城镇里雇了一些公众所谓的嬉皮士,持摄影机的都是朋友或者路人。大部分时候,他们都喝得酩酊大醉。

穿帮镜头:
·晚餐场景中,在货摊之间的木板上面,可以看到麦克风的影子。
·连贯性:晚餐时,乔治·汉森戴着足球头盔,走了进去。当他开始坐下的时候,从镜子里看到他正擦着他的双眼。在接下来一个镜头中,他只是坐在那里,头盔已经放在了桌子上。
·连贯性:在怀亚特得到农夫的许可,在谷仓内修理摩托车的时候,有个牛仔正在给马钉马掌,他的左手放在马背上。在不同镜头之间,他的双手放的位置都不一样。
·事实错误:怀亚特和比利到新奥尔良去参加那里的玛迪格拉丝庆祝活动(Mardi Gras celebrations)。考虑到这一活动通常是在二月中旬举行的,那么这就暗示他们旅行的时间可能是在一月末二月初。电影中他们开车经过的地方都还处于冬季,他们在路上遇到的大部分演员却是穿着夏装,在新奥尔良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当时应该还是大雪覆盖的寒冬。
·**局外面,主要演员和乔治在一起这段场景中,比利拿起一瓶酒喝着,这是可以在他的太阳镜里看到麦克风反射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11: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烈火战车

https://www.my1223.com/cindex/videomovie.aspx?id=3576

电影片名

  烈火战车

  别名

  暴走战士

  英文片名

  Full Throttle

  更多外文片名

  Chariots Of Fire

  影片类型

  动作 / 剧情

  片长

  114 min

  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对白语言

  粤语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混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

  摄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制作公司

  永盛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Win's Film Productions [香港]

  无限映画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Film Unlimited [香港]

  发行公司

  China Vídeo [巴西] ..... (199?) (Brazil) (VHS)

  上映日期

  中国香港

  Hong Kong

  1995年12月14日 演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编剧 Writer

  罗志良 Chi-Leung Law

  尔冬升 Tung-Shing Yee

  演员 Actor

  剧情介绍  阿祖出生在香港一个普通人家,幼年丧母,父子俩各谋生活,相安无事。自后母进门,父子关系紧张起来,阿祖很少回家。他没有称心的工作、没有前途,一个人苦熬着混日子。好在有个温顺善良的女友阿仪关心爱护着他。 阿祖性格刚毅,喜欢飙车,这是他视为生命的唯一嗜好。飞车在高速公路上,强劲的风迎面而来,一切都疾速向后倒去,所有的不顺心都抛在脑后,多么惬意,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在闹市,一帮摩托车发烧友经常聚在一起,阿祖的技术超群,是这群青年中的佼佼者,被称作“暴走战士”。 阿祖的父亲做摩托车生意发了财,他不但搞摩托车修理,还组织名牌车队经常到东南亚各地比赛,他生意兴旺,名声日隆,成了香港摩托车业的巨擘,人称PAUL叔。但他为了尊严,就是不让阿祖参加名牌车队,阿祖懊恼之余,耿耿于怀。父子矛盾更加尖锐。阿祖咽不下这口气,专找父亲旗下的车手挑战,以战胜他们为乐,使父亲的威望扫地。 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大伟车技一流,年青气盛,加盟PAUL叔的车队,要与阿祖比个高低。比赛激烈紧张,在一弯道上因路障阿祖发生意外事故。阿祖在医院里昏迷了lO天,阿仪日夜陪伴,精心护理,使他转危为安。但从此在阿祖心中留下恐惧的阴影,他不再玩车.与好友嘉乐经营一家小摩托车修理店。 一日,他们光顾久违的酒吧,受到昔日摩托车友们的奚落,骂他们胆小,嘉乐不堪羞辱,与大伟比赛,出车祸惨死在阿祖身边。 为了好友,为了尊严,阿祖必须找回自信,战胜心中的胆怯,战胜自己同时战胜对手。阿祖决定与大伟决一雌雄。阿仪经常劝阿祖不要再飞车,她不愿生活在怕失去心爱的人的恐惧之中.可阿祖为了找回自我,决心已定,阿仪伤透心,决定离开香港。 阿祖与阿伟再次交战,摩托车呼啸在公路上。阿祖神情镇定,表情坚毅,把阿伟远远抛在后面。终点将至,阿祖为了路上一个拾破烂的老婆婆停了车。大伟从后面超过他。老婆婆的一句话使阿祖顿悟,他放弃这争斗,去追赶阿仪。

[ 本帖最后由 休闲与运动 于 2009-1-3 11:3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11: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飞车手罗德

https://www.my1223.com/cindex/videomovie.aspx?id=3574

译  名 飞车手罗德
片  名 Hot Rod
年  代 2007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动作/喜剧
语  言 英语
片  长 88 MIN
导  演 威廉·马隆 William Malone
主  演 安迪·萨姆伯格 Andy Samberg .....Rod Kimble
     乔玛·塔昆 Jorma Taccone .....Kevin Powell
     艾拉·菲舍尔 Isla Fisher .....Denise
     比尔·哈德尔 Bill Hader .....Dave
     Danny McBride .....Rico
     伊恩·麦柯肖恩 Ian McShane .....Frank Powell
     茜茜·斯贝西克 Sissy Spacek .....Marie Powell
     威尔·阿奈特 Will Arnett .....Jonathan

简  介
        有自信是好事,可是盲目的自信就有可能引发灾难……罗德·金伯尔总是把自己看成是一名传奇的摩托车特技表演者,当然,“传奇”两字是他自己加进去的,而且除了罗德本人,似乎没有人相信他终究有一天会做出配得上这两个字的特技来。由于母亲玛丽·鲍威尔对罗德的身世的真相总是报以模棱两可的回答,使得罗德错误地把自己当成了伟大的摩托车手埃维尔·克尼维尔的试车手的儿子--在罗德出生之前,他就死于一次特技表演的意外中。于是乎,罗德觉得自己有勇气、有义务完成亲生父亲未竟的事业,可问题是,他的摩托车技术最多只够得上业余水平的初级阶段。

  打罗德懂事时起,他就和可爱的妈妈玛丽、性情古怪的继父弗兰克以及不招人喜欢的弟弟凯文生活在一起,他没有工作,也从没打算去正正经经找一份,而是组织了一个不太可靠的特技表演团,除了整日的游手好闲,就是做一些“小儿科”的所谓的表演--罗德尝试着骑摩托车飞跃每一件他能看到的东西,从送牛奶的货车到公共游泳池。罗德和他的队员们,包括机械师戴夫、坡道技师瑞科、经理兼摄影师凯文,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表演性质的摩托车队,那种感觉就好像他们在共用一个大脑……只除了一点,他们几个人的智商加起来也不过就是一个正常人的水平。然而,当罗德美丽的邻居丹妮丝也加入进来之后,这个团队的IQ整整翻了一倍之多。


  罗德和继父弗兰克之间的感情非常糟糕,加诸在他身上的“父爱”,除了**就是诅骂,要么就是百般地挑剔,而弗兰克在闲暇时最喜欢做的,就是将罗德当成沙袋一样打来打去,最好能把胆汁都揍出来,他允许罗德反抗,可是罗德实在是打不过他……即使如此,罗德却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希望自己的特技表演能够换来弗兰克的另眼相看,得到更多的尊重,可是无论他怎么做,弗兰克却一如既往地看不起他。


  罗德还没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哪怕是一点点地成功,弗兰克就病倒了,他需要5万美元做心脏手术……罗德决定要完成他计划已久、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特技表演来挣足手术需要的钱,骑着摩手车飞跃15辆并排的公共汽车--比埃维尔·克尼维尔的纪录还多了一辆。罗德的想法很简单,他要治好弗兰克的病,然后尽情地踢他的屁股。


幕后制作:
  【三人之师】


  制片人劳纳·迈克尔斯(Lorne Michaels)将《飞车手罗德》看成了那种与《BB鸟》(Road Runner)卡通动画相似的喜剧电影,纯粹为了搞笑而搞笑:“为什么要制作这类电影?答案很简单,只为了获得更多的乐趣。这部影片代表着一种美国专有的独特电影类型--肢体喜剧,而且我本人对此也是非常痴迷。作为一名作家,我总是在寻找更加精确的字眼,来完善故事中的幽默元素……可后来我发现,这么做还不如让其中的一个角色跑过来撞在墙上,来得直接。”


  肢体喜剧之所以如此盛行,完全依靠的是一个简单而且易懂的理论,导演阿吉瓦·沙弗尔表示:“每一个人的内心都隐藏着一个12岁的自我,当这个自我偶尔冒出来占据了主导地位时,你就会发现自己会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下做了许多尴尬又愚蠢的傻事……《飞车手罗德》就是对焦在这种人性中都会出现的‘缺陷’上,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别人身上,可能会让他感到不自在和不雅观,可是罗德完全不一样,他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羞愧。”


  劳纳·迈克尔斯和他的制片搭档约翰·高德温(John Goldwyn)第一次读到《飞车手罗德》中所讲述的那个故事,是在帕姆·布拉迪(Pam Brady)创作的剧本中,他们迅速看到了这部影片所蕴含的潜力,随即决定投入拍摄,并找来电视节目《周末的狂热》中的常客安迪·萨姆伯格饰演罗德这个角色……迈克尔斯对于阿吉瓦·沙弗尔和萨姆伯格这样的组合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冲击,感到非常好奇:“这之前,萨姆伯格为《周末的狂热》拍摄的一段录像已经成了网上点击率最高的视频文件,所以每一个人都想知道,这个来自于《周末的狂热》、成名于网络的喜剧明星,究竟还能带给大家什么样的乐趣。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肯定会成为好莱坞的‘新宠’。” 


  安迪·萨姆伯格、阿吉瓦·沙弗尔和乔玛·塔昆在加州伯克利市的同一所高中念书,从那时起,他们三个就成了好朋友。高中毕业后,三个好友分别考上了不同的大学:萨姆伯格在纽约大学继续进修;沙弗尔则在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学习电影;塔昆也在加州大学,不过他念的是洛杉矶分校……大学毕业并拿到学位之后,他们回到伯克利再度聚首,并搭伴来到洛杉矶,追求”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的喜剧”的梦想,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用公寓的名字称呼自己--”孤独的岛屿”。


  不久,安迪·萨姆伯格、阿吉瓦·沙弗尔和乔玛·塔昆就成为MTV音乐颁奖节目的创作团队的成员,并在那里见到了吉米·**和《周末的狂热》的资深制片人迈克·舒梅科(Mike Shoemaker)、史蒂夫·希金斯(Steve Higgins),受到了他们的邀请共同为《周末的狂热》编写了由**主演的“蝙蝠侠”和“星球大战”两个单元。


  制片人劳纳·迈克尔斯回忆道:“我接到了吉米·**的电话,他给我推荐了三个特别有趣的工作伙伴,于是,我认识了安迪·萨姆伯格、阿吉瓦·沙弗尔和乔玛·塔昆。”萨姆伯格和塔昆来到纽约参加试镜,而沙弗尔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演员过,所以他选择直接与迈克尔斯见面……最终,这个自称为“孤独的岛屿”的三人组,成为了拍摄《飞车手罗德》的铁三角。


  【关于特技表演】


  有的时候,制作一部影片所需要的技巧和结构,会通过一些特技的制作而得到开发和改善。发动引擎、全速前进,就为了完成《飞车手罗德》中高潮部分的”伟大的一跃”……这个过程中,当然需要一个顶级拔尖的特技协调师来协助影片的拍摄了--制片人劳纳·迈克尔斯清楚地知道,曾经为《角斗士》、《最后的武士》和《谍影重重》做过特技协调员的尼克·鲍威尔是最完美的人选。


  即使轻车熟路,尼克·鲍威尔在面对《飞车手罗德》时仍然遇到了想象不到的挑战,这源于故事的主角罗德所做出的特技,大部分都是失败的作品,而让”失败”尽可能地真实可信,也是鲍威尔的工作之一,他表示:“有的时候,特意做出失败的特技表演,要比让它成功难得多,我们拥有好几个替身演员,代替安迪·萨姆伯格完成了影片中近20处的特技场面:一个用于罗德和继父打斗的那个部分;一个出现在摩托车越野赛时的场景;还有一个是专门用来完成‘摩托车飞跃’的……一般情况下,都是一名替身演员正在拍摄的时候,另一名替身演员就要排练下一组场景,因为特技场面都是一个接一个拍成的。”


  另外,尽管安迪·萨姆伯格缺乏相关的经验,他还是咬牙完成了相当一部分的特技工作,尼克·鲍威尔说:“萨姆伯格从没骑过摩托车……事实上,他甚至连电动脚踏车都没骑过,所以我们只能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训练他,然后将他带到没人的地方,让他尽可能地在一种舒适轻松的情况下练习。”


  至于影片中最关键的“伟大的一跃”,尼克·鲍威尔和他的特技小组花了几天的时间安装绳索并进行检验:因为罗德在飞到半空中的时候,不得不与摩托车分开,但同时又要保持罗德和摩托车继续以相同的轨迹运动……为了避免任何有可能出现的危险,鲍威尔特别将詹姆斯·查施曼(James Churchman)吸收到自己的特技小组中,因为他将会带来一种被称为“超级飞翔系统”的装置。查施曼解释道:“这个装置拥有四个运动轴,完全由一台电脑主机控制,只要我们坐在旁边用便携式电脑向主机发出指令,它就能正确地执行,可以达到0.001英寸的精确度。另外,绳索的长度也是可变的,根据系统的指令来制定长短。”


  《飞车手罗德》是继《黑夜传说2:进化》和《X战警3》之后第三部使用”超级飞翔”装置的影片,詹姆斯·查施曼继续说:“这套设备允许我们随意控制车手和摩托车之间的运行路线,无需像以前那样要把车手固定在摩托车上……由两个轴固定的绳索是可上下前后移动的,只要我们通过计算机系统就可以为其发出指令,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影片设计的是,当车手和和摩托车抵达最高点时开始分离,我们可以通过第三个轴点让车手高于摩托车继续运行。”这套为“伟大的一跃”所准备的装置最多只允许达到300英尺的高度,其中坡道的最高点为150英尺,在飞跃15辆公共汽车的过程中再攀升130英尺,然后以一种不太符合常规的混乱方式抵达另一个坡道……尼克·鲍威尔回忆道:“我们花了大约7天的时间去设置和检验绳索,在进行正式拍摄的那一天,我们共装了8台摄像机,只为尽可能地捕捉到这组场景的每一个小细节。”


花絮:
·阿吉瓦·沙弗尔、安迪·萨姆伯格和乔玛·塔昆利用的是05-06和06-07两个季度的《周末的狂热》之间的空闲时间去拍摄的这部影片……他们三个人于2006年6月开始修改帕姆·布拉迪的剧本,拍摄工作则是于同年的7月24日开始的,然后在两个月后的9月23日封镜。仅休息了一天的时间,沙弗尔、萨姆伯格和塔昆就在9月25日回到了《周末狂热》的节目现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11: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摩托教父

上集:https://www.my1223.com/cindex/videomovie.aspx?id=3565
下集:https://www.my1223.com/cindex/videomovie.aspx?id=3566

译  名 摩托教父/圣战勇士/正义秘使
片  名 Missionary Man
年  代 2007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剧情/动作/西部
语  言 英语
字  幕 韩文/英文
片  长 93 min
导  演 杜夫·朗格 Dolph Lundgren
主  演 John Cann ... Murphy Thug
     James Chalke ... Sheriff Acoma
     Jonny Cruz ... Billy
     Clay Dix ... Biker #5
     John Enos III ... Jarfe
     Brian Scott Fitzgerald ... Officer
     Bill Flynn ... The Priest
     Jeffrey Gershenfeld ... Indian Youth #1
     Mathew Greer
     Julian Guevara ... Mexican Smuggler
     Brad Imes ... Hoss

  这是一个以印第安保护区为背景的现代西部故事。我们骑的不是马而是摩托车。我扮演一个驾车去一个小镇参加美国本地人朋友的葬礼的一个神秘陌生人。
  陌生人帮助一个印第安家庭,这个印第安家庭反对当地的恶棍,这些恶棍****,并且控制着小镇。
  事情很快变得清晰,这个陌生人来到这个小镇是因为别的原因(而非奔丧).就象所有西方社会都提到"该从枪杆子里面报仇雪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11: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荒野大飚客

上集:https://www.my1223.com/cindex/videomovie.aspx?id=3541
下集:https://www.my1223.com/cindex/videomovie.aspx?id=3542

译  名 惊骑之旅/荒野大飚客
片  名 Wild Hogs
年  代 2007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冒险/喜剧/动作
语  言 英语
片  长 100 Min
导  演 沃尔特·拜克 Walt Becker
主  演 威廉姆·H·梅西 William H. Macy ..... Dudley
     约翰·特拉沃塔 John Travolta ..... Woody
     马丁·劳伦斯 Martin Lawrence ..... Bobby
     Michael Hitchcock ..... Steve
     M·C·金内 M.C. Gainey ..... Murdock
     德鲁·西德拉 Drew Sidora ..... Haley Davis
     Stephen Tobolowsky ..... Charley
     蒂姆·艾伦 Tim Allen ..... Doug
     雷·利奥塔 Ray Liotta ..... Jack
     玛丽莎·图梅 Marisa Tomei ..... Maggie

  ◇ 剧情:

  道格(蒂姆·艾伦)、伍迪(约翰·屈伏塔)、鲍比(马丁·劳伦斯)、道德利(威廉·梅西),这四个人到中年的好友成日过着一成不变、枯燥乏味的城市生活,除了每周末“远”行到附近的饭馆聚会一次,几乎已经没有了任何有趣的消遣。乏味的生活快让他们窒息,于是,在伍迪的煽动下,四个死**决定趁自己骨头还没疏松,去实现年轻时的共同梦想--自驾旅行。

  不过此驾非彼驾,他们可完全不是光坐在舒服的大房车里掌控方向盘,而是要跳上闪亮得几乎从来没动过的摩托车,飞车穿越美国!终于可以从压力过大的工作以及家庭负担里喘口长气,逃避无趣的世俗人生,还一举实现曾经的梦想,他们已经等不及感受高速公路上自由的狂风了!

  可哈拉四人飞车队好像忘了,自己早坐惯了家中舒服沙发,忘记了颠簸的摩托车座滋味。特别是当他们偶遇且惹毛了德菲格飞车**,这群菜鸟只能求上天保佑了!寻找冒险的怪怪四人组,很快就会发现,他们踏上的,是一生难得、让人“回味无穷”、永难遗忘的惊险旅途!

  ◇ 看点:

  人到中年,危机四伏,到这岁数再试图重温旧梦,自然是险境加剧。偏偏就有那几个倒霉蛋,不仅平日里称兄道弟,就连跌到人生谷底这种惨事也同时经历。唉声叹气?No,这几个事业失败的中年男子偏不信邪,竟决定组织摩托车队一起冒险!长着啤酒肚的尴尬父亲、无所事事的居家男人、计算机呆子还有自恋的冒险派,娇生惯养了的大男人们,一路笑料不断。

  蒂姆·艾伦+约翰·屈伏塔+马丁·劳伦斯+威廉·梅西,这个组合怎么看怎么诡异!和蔼的圣诞老公公(蒂姆·艾伦,《圣诞快乐又疯狂》)、犯罪分子与居家好男人共同体(约翰·屈伏塔,《变脸》)、超肥南方老奶奶(马丁·劳伦斯,《绝地奶霸》)、懦弱小男人(威廉·梅西,《冰血暴》),这群集合在一起显得格格不入的“老”男人,正是影片的笑点所在。

  看着这倍能折腾的哈拉四人飞车队联手寻找青春活力,一会儿骑技不佳跌倒在地,一会儿无意炸毁了别人仓库,总之古怪的中年男子俱乐部怎么出格怎么玩,绝对不负惊“骑”之旅的盛名!

  ◇ 点评:

  牙医、富豪、呆子、妻管严,四位活宝率领着公路喜剧正式出行。虽然中年危机之时为寻求刺激开始旅行的剧情听起来并不新鲜,但“煽动”了4位各有风味的演技派出演,又有大热喜剧电视《愚人善事》《发展受阻》的编剧妙笔铺陈,有点幽默,有点温馨,有点黑色还有点流氓的旅途感觉倒也不坏。

  在最近北美卖到发烫的恶俗喜剧《诺比特》制片的指导,《凸种高材生》的导演带领下,四位男主角也不吝献身--蒂姆·艾伦在其中被公牛撞飞上了天,身手不错的马丁·劳伦斯(看《绝地奶霸》里那个FBI多能蹦就知道)更是以身试险怎么惊吓怎么来,就连一贯老成的威廉·梅西也多次摔翻在地,唯一稍稍耍耍酷的只有约翰·屈伏塔,不过考虑到人家师奶杀手级的脸蛋,就让他一酷到底吧!骑士生涯即将开始,家庭主男们应付公路大戏,可别小看中年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11: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摩托日记

上集:https://www.my1223.com/cindex/videomovie.aspx?id=3464
下集:https://www.my1223.com/cindex/videomovie.aspx?id=3465

原名:Motorcycle.Diaries
译名:摩托日记
类型:剧情/公路 片长:126分钟
语言:盖丘亚族语 西班牙语
国家:美国/德国/英国/阿根廷
导演:沃尔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
主演:盖尔·加西亚·贝纳尔Gael García Bernal
   罗德里格·德拉·塞纳Rodrigo De la Serna
   米亚·梅塞德斯Mia Maestro



剧情简介:

  这是一个有关于年轻时的格瓦拉的真实的故事,一段自我发现的旅程。
  1952年1月,年轻的格瓦拉和他的朋友艾伯特从阿根廷开始了他们漫游拉丁美洲的旅程。那个时候的格瓦拉(盖尔·加西亚·贝纳尔)只有23岁,还是一个主攻麻风学的医学院学生。而艾伯特(罗德里格·德拉·塞纳)是一个只有29岁的生物化学家。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的兴趣使他们驾着诺顿500开始了八个月的旅程。

  尽管一路上经历了不少的颠簸与艰苦,但他们仍继续前行,体验着旅途中的欢乐与艰辛,从摩托车坏在半路到被货船运走而不觉,从恋爱、喝酒、打架到救火做消防员。这段旅程最开始也许还只是新奇的冒险,但当两位年轻人体味到他们所在的拉丁美洲的社会与政治问题,他们旅行的基调也就完全改变了。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各异的事物不断地转变着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与角度,印加文化的奇观马丘比丘的美深深地震撼着他们,而在亚马逊河深处的麻风病人隔离区的所见又使他们质疑所谓的被经济定义的"进步"究竟有何价值。一路上的所见所感对格瓦拉日后的转变有着一定的影响,也直接激发了他日后成为一位叱咤一时的**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3 11: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3 11: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3 12: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3 13: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摩托坊(MOTOF.cn) ( 粤ICP备2020133911号-1 )

GMT+8, 2025-7-25 10:00 , Processed in 0.01435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