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账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8|回复: 3

[转帖]一位朋友让我转贴的------云南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3 0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成为摩托坊论坛会员,结交天南地北好机友,和广大车友分享你的精彩图文游记,和众多摩坛大神交流玩车心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账号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1 1:05:2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 0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3/12 星期六 晴 <BR>香格里拉一个唯美的名字,让人浮想翩翩,仿佛那是人间天堂。 <BR>然而小小的县城与其它小镇没有什么差异。房屋矮小,城市和环境灰朦朦。现实和想象成强烈反差。 <BR>我们参观了位于城镇郊外的噶丹.松赞林寺。松赞林寺又称“小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寺庙。 <BR>沐浴在阳光中的松赞林寺威然耸立,金碧辉煌,宏伟壮观。松赞林寺建于1679年,主殿上层为镀金铜瓦,下层大殿有108根柱楹,代表佛家吉祥数,为藏式雕楼建筑。望着它,无论你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者都会对它充满敬畏。因为藏区的寺庙不只是宗教的圣地,它们亦然是藏民族文化、文艺的圣殿和博物馆。 <BR>寺庙厅廊楼阁,坝院门墙,梁柱台窗等都达到了很高妙的艺术水准。无论远观还是近仰,纵或不是宗教信徒依然会心升敬仰,为藏民族文化,为它具有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刻艺术、色彩艺术和整体的构思设计等魅力而惊叹。 <BR>寺庙里的神像、壁画、昼夜不熄的酥油灯,深沉悠扬的诵经声,转经桶的嗡嗡声,都会让你刻骨铭心领悟到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以及挥之不去笼罩在心里的深沉的神秘感。 <BR><BR>仓促地离开了松赞林寺,马不停蹄地继续着我们的云南之行。 <BR>坐在前往倚拉草原的车上,思维却萦绕在佛教的教义中。 <BR>原来佛教也是一种美,佛教教我们在人生中提升美的体验,使一个人智慧有美,慈悲有美,生活有美,语默动静无一不美。而惟有清明的心,才体验到什么是真实的美;惟有不断的觉悟,才使体验到的美更深刻、广大。 <BR>这不正是我们出游的初衷吗? <BR><BR>冬天的倚拉草原枯草凄凄,放眼望去,满目荒凉。尽管朋友也曾告诫:不要想得太美,可此时我仍止不住的无限失望。绿草没了,海子也隐藏于枯草之中,只有少许的牛和马点缀其中,悠然地吃着草,拥着一份与世无争的超然。 <BR><BR>晚上,在国际青年旅馆里结识了一群素味平生的“背包客”。 <BR>旅馆的老板有“碗豆”和“光头”之称。 <BR>“碗豆”老板其貌不扬。确实,没有丝毫贬意。矮小、粗壮,光头却蓄满胡须,圆圆的与碗豆非常贴切。鲜明的个性,处事的独特,相信会让结识他的人都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不多,却不卑不亢并不失幽默,总能让人哑然失笑。暗想:怎样的阅历才能练就如此的豁达与机智。 <BR>聚会中,我们新添了一个旅伴,东北人,刘洋。 <BR>这可是一位有趣的旅伴。 <BR><BR>4/12 星期日 晴 <BR>决定来云南之前,时间非常仓促,没有什么准备,必要的“备课”都是朋友一手操办,所以对即将要去的地方,基本是一片茫然。去雪山、踩踩雪,却是一种抑制不住的渴望,对一个连大雪都未曾见过的人,雪山的魅力是不可抗拒的。 <BR>雪山,吸引着我来云南。 <BR>清晨,寒风凛冽,一行“背包客”朝着香格里拉的梅里雪山而去。 <BR>欲往梅里却不得不说关于香格里拉的传说。 <BR>香格里拉泊来语,原本叫迪庆,藏语为:“吉祥如意的地方。” <BR>迪庆地貌雄奇特异,大山、大川、大峡与高原相互呼应,地势北高南低。因山高谷深,立体气候明显,有“山分四季,十里不同”的说法。 <BR>香格里拉的译名来自美籍英国作家姆斯.希尔顿的著名作品《消失的地平线》。故事里展现神秘美妙的香格里拉,成为了许多人热望寻找的心灵家园。无数探险家在印度、尼泊尔、中国西部一些地方苦苦寻觅,经多方考证,迪庆便是书中所描述的人间仙境。 <BR>梅里雪山在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一座金字塔形的雪山。卡瓦格博藏语为:“雪山之神”。在藏民的心中,它是最圣洁、最神秘,威严不可侵犯。每年无数的朝圣者、倾慕者到此“转山”。 <BR>卡瓦格博以它的神奇秀丽吸引着中外探险家、旅游者。20世纪80年代英、美、意、日等国登山探险队曾到此-,但是至今这金字塔式的雪山还没有被任何人征服而登上顶峰。 <BR><BR>途经“金沙江第一湾”,湍急的金沙江水到了这里水势就减缓了,江面变得宽阔起来,金沙江水从北向南流去,一边是黑岩坝,一边是白沙坝,奔子澜,这里曾是滇藏古道的咽喉。 <BR>行程六小时,傍晚时分,我们到了梅里。 <BR>天气越来越差,密密层层包裹着蓝天的乌云越来越厚。高原的寒风呼啸着像一只有力的大手,窒息着我的呼吸,闭紧嘴,眯缝着眼,无奈地看着雪山。灰暗的天空没有一丝痕迹预示,我们能看到落日的余晖照射在卡瓦格博的山顶。并且在我们到来之前,天气还好好的,我们望着茫茫雪山,只能默默无语。 <BR>奇迹,发生在瞬间。 <BR>偶一回头,万道霞光穿透厚厚的云层,无法抑制的倾泻而出,刹那间,银光耀眼的雪山顶被镀上一层色彩缤纷的金光,仅管乌云还丝丝缕缕,夕阳却势不可挡地将它瑰丽的光辉洒向卡瓦格博。悴然的美,让人自制不己,惊喜不已,我不顾一切地冲下楼去…… <BR>太美了!这种感觉围绕包裹着我整个的身心,那是一种让人透不过气,从孤寂荒凉的韵律中飘曳出来梦幻一样的感觉。 <BR><BR>晚上,停电。 <BR>梅里小街,黑漆漆,沉寂寂。夜里,风喝着独角戏。 <BR>那里,灯如星火——“梅里往事”。 <BR>因为梅里,所以,“梅里往事”洒吧显得异常独特。 <BR>倦怠的依坐在梅里酒吧,静静地听着音乐,柔和温馨的灯光下,有人在喃喃低语;望着窗外雪山,皓月当空,启明星明亮之极,点缀在浩瀚的夜空,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一星一月如此和谐,如此纯美。眼前的红烛似一团燃烧的焰火,烛光不时地跳跃着,一跃一跃,把那份温柔迅速传到心底;抚摸着烛光的光晕,心底尘封已久的温情仿佛被无形的风吹散开来。 <BR>回味着旅程,感受着山川、河流、雪山对心灵的洗涤;反思着往事:不管是快乐或是痛苦,人生的历程有许多时候无法选择,这便是困局。我们也许做不到明净空如,但可以拥有一颗柔软的心。惟其柔软,才能包容;惟有柔软,才能超越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因为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BR>此时沉淀在心底十年的结,一丝一丝荡漾开来,化解开来。 <BR>豁然开朗的心境,竟使从未喝过那么多酒的我,没有一丝醉意。 <BR><BR>5/12 星期一 晴 <BR>起床时天色尚早,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躲在云的背后,雪山山顶的下方,使灰云有了一种朦胧的色彩,灰色的内部仿佛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象一翻身就要金光万道了。 <BR>楼上,楼下,聚集了许多人,都想一睹“日照金山”的美景。 <BR>“卡瓦格博“许多时候都隐藏云雾里,能有幸在阳光灿烂中,在明丽的蓝天映衬下,观赏神山的壮丽,的确是一件幸事。 <BR>金字塔般的卡瓦格博开始是灰色,接着变成了银色;天越来越亮,朝阳缓缓地、慢慢改变着雪山背后天空的色彩。悄然地,太阳把它最初的光茫洒在雪峰上,山峰被点染成胭红色。一会儿,“卡瓦格博“的头尖,一片金光灿烂;渐渐地,金光越来越亮,越来越宽,尔后,“卡瓦格博”伸出双手拥抱住了太阳,朝阳温情地簇拥着雪山,令人晕眩的金字塔式的雪山如此清晰的展现在眼前,傲然耸立的卡瓦格博王者威严一展无遗。神女峰、五子峰等连绵的雪峰也在金色的阳光中尽显妩媚。在这样静谧,纯净的特殊氛围里,敬仰着神山,一种更为深邃的恬静涌遍了全身,这壮美的奇观仿佛填满了眼睛和心灵,如此的赏心悦目。真可谓:“你掉下半天风韵,我飘去万种思量”。 <BR><BR>原计划继续向前纵深,前往明永冰川。无奈时间有限,只好取消。 <BR>回程途中,参观了东竹林寺。 <BR><BR>白茫雪山又称白马雪山,位于德钦县境内的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最高峰扎拉雀尼峰海拔5640米,终年积雪不化,是云南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BR>按捺不住一登雪山的欲望,在海拔4292米高处,我们爬上白马雪山的小坡,了却心愿。把自己深深地陷入雪地中,那晶莹剔透的雪让人如此着迷,用手轻轻捧起,雪,冷而清明,纯净优美。 <BR>爬雪山与平时爬山真不是一回事。 <BR>爬山,只要脚踩实了,就没事。白茫茫的雪山,一脚下去,根本不知道深浅,有时整个腿都陷下去了,费劲拔出的同时,还要提防你的另一条腿!由于穿的不是登雪山的鞋,所以很滑,一步一溜,爬了半天,回头一看,竟没走多远。 <BR>面对苍穹,满心欢喜真想大喊一气,可是只得忍住,因为在藏区对任何一座山喊叫都是极不恭敬的,不得已,入乡随俗吧! <BR>恋恋不舍地回头望望来不及登的雪山山顶,无可奈何的依依惜别白马雪山,把它珍藏在记忆里吧! <BR><BR>6/12 星期二 晴 <BR>昨夜乘车从香格里拉出发,清晨便到了大理。 <BR>大理和丽江同样颇负盛名,风格却各异。丽江,风情万种,浓郁的民族风情却融揉了太多的商业气息。 <BR>大理,特别是清晨的大理,能体会到的只有两个字:“清纯”。随处可见白墙青瓦的白族民居,映衬着青青垂柳,视野之中的古城静谧、干净、透辙。大理古城背靠着苍山,面对着洱海,城内街道呈棋盘分布。 <BR>带着一丝温柔的倦意,我们在古国旧都的大街小巷寻觅着今晚的栖息之地。 <BR>所到之处,每一家客栈都精雕细砌,幽雅别致,匹配上美妙的名字,不能不感受到主人别出心裁,也让人不知取舍。最终,我们住在“水云客栈”。 <BR><BR>放下行李,便立马向苍山而去——“兵贵神速”。 <BR>远望苍山,气势巍峨,连绵不断尽揽古城、洱海。满山蓊郁荫翳的树木,湛蓝辽阔的天空,缥缈的云恰好构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淡黑山水画。 <BR>沿着山间小路,爬上了苍山。 <BR>站在山上,极目四眺:远景近物一览无遗,苍山、洱海遥遥相望,好似君子之交,惺惺相惜的拍档。 <BR>听着松涛,踏着松针,沿着悠长曲折的玉带路时而急走,时而劲跑,时而聊些陈芝麻烂谷子事,也可以什么也不说,眼前不断变化的风景也够你欣喜。 <BR>郁郁葱葱的苍山树木叠翠,植被丰厚,异常清新的空气在林间流荡着,可以放纵地,深深地呼吸,品味着,清淡的欢愉在心中温润。 <BR>山要有水,就活了;有花,就美了;有云,就有了神韵,有雪,就更添了神秘和凝重,苍山同时拥有了这一切,还拥有了蓝天里的月牙儿,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呢?苍山不说,沉默淡定,任人猜想。 <BR>千丈青山镶着一块碧玉,这就是九宫玉女池。 <BR>泉水从乱石丛中穿过,从山崖上跌落,曲曲弯弯汇聚在此。泉水清澈透明、冰凉刺骨,水底斑斓的石头、水草静静地躺着,注视着蓝天,丝毫也不理会我们的打扰。 <BR><BR>忐忑不安地爬上悬崖绝壁上的“龙眼”、“凤眼”,细细观来,却昏昏然不知所以然,不知它们出自何处典故。 <BR>置身于明月清风清山之中,才悟出,我们不过是借一点山水看自已,拂一些心尘,点一缕心香而已。 <BR><BR>品完苍山,我们来到洱海。 <BR>沿途古意盎然的墙上,三角梅的艳丽与大理石的苍劲相映成辉。 <BR>站在码头眺望天水一色的海面和逶迤环回的苍山,心旷神怡。幕色中,远处的小岛迷迷朦朦,山连水来水连山。近处,小小的渔船飘于水波之上;岸边挺拔的树木,飘着炊烟的房子,明明暗暗成剪影。风带着湿润的水气,徐徐吹佛着,吹动着苍山的云,洱海的面,吹动了心中的柔情,水里都是甜美的味道。柔情似水,水似柔情。 <BR>心仿佛也一点一点激荡而起,和着洱海吟唱起一支支无言的歌。好想在此,伫立风中,很久,很久…… <BR>坐车回古城,洱海这边漆黑一片,古城那边却灯火阑珊,触此景,忆起宋朝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个人要“众里寻他千百度”,必然要经验人生的许多历程,而要“蓦然回首”则需要明觉,至于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不是别人,是那个“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自我! <BR>今晚,可以唱起“丰收”的歌。这首歌没有歌词,只有至诚的祈祷、感恩和欢愉。 <BR>循环往复,一遍又一遍。 <BR><BR>7/12 星期三 晴 <BR>梦未竟,歌未央,情未了,让我们静心期待,期待重逢。 <BR>因为大理已长在心里,因为融入的人迟早都将回来。 <BR><BR>8/12 星期四 晴 <BR>昨天,从大理返回昆明,我们的旅程即将结束了,下午将飞回深圳。 <BR>上午,我们去了花市。 <BR>置身色彩斑斓、千恣百态、繁花似锦的花市中,一个人不为之动容,他不是盲人,那肯定是世外高人。 <BR>鲜花、干花热热闹闹,簇拥在一起,一片片,一团团,看得人头晕目眩,目不暇接。卖花人“阿诗玛,阿诗玛”迭声叫喊,让人不知所措,不知买谁家的花好! <BR>只见过红色的玫瑰,黄色的玫瑰,白色的玫瑰,粉色玫瑰,却不曾想这里会有绿色玫瑰、黑色玫瑰、紫色玫瑰、蓝色玫瑰,惊异这些颜色怎么涂染而成! <BR>更多的花连名字也不知道,只知道花是有形之物,却有无形的象征,莲花象征清净、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贵、菊花象征傲骨,牡丹象征富贵,百合象征闲逸,玫瑰象征爱情,康乃馨象征母爱。 <BR>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BR>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 <BR>与花有缘的我们,一人抱一箱花,空运回家。 <BR><BR>飞机上又一次俯视云南:青山常在,绿水常流,后会有期! <BR>树干虽长在我处,树叶却飘向他乡,人归去了,心却留下了…… <BR><BR>后记: <BR>    谨以此游记献给我的朋友,因为他们我才有如此美好、刻骨铭心的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0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游记。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3 1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迟到的拜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摩托坊(MOTOF.cn) ( 粤ICP备2020133911号-1 )

GMT+8, 2025-10-24 04:36 , Processed in 0.01425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